中国共产党红基因在大学生体中的传承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320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红基因
在大学生体中的传承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新时代的党情、世情、国情均产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屡次强调传承红基因、利用红资源,这凝结领导人的深思远虑与战略智慧,突显出传承红基因的重大意义与价值。积极传承红基因,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成为了新时代光荣使命与神圣职责。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以“红基因”为题名,搜索到CSSCI来源期刊57篇,对其中引用率较高文献进行了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红基因内涵和主要内容的研究
关于红基因研究代表作,有原良志的《红基因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传承的经典事例》、井冈山大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让井冈山红基因代代相传》、李宜航的《井冈山笔记解码红基因》、田延光、梅国平的《我们的红基因苏区精神篇》《我们的红基因长征精神篇》、杨会清的《红基因传承研究》、简奕的《信仰的底红基因解码》等。这些著作从红基因内涵入手,详细论述了红基因基本内容、发展过程及红基因传承重要性。
刘建平等(2020)总结了习近平关于红基因重要论述旨归要义:坚定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优良传统、勇于自我革命。周静等(2020)概括了习近平红基因传承系列重要论述思想内涵: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展开,科学回答了红基因从哪里来问题;指出红基因要锐意改革不断创新,解决了红基因应该怎样传承问题;指出红基因要不断验证代代相传,指明了红基因由谁来传承、红基因向哪里去问题。黄恩华(2019)论述了激活红基因培育大学生的重要内容:爱国是红基因政治灵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方向;励志是红基因鲜明底,激发大学生追梦奋斗精神;求真是红基因科学价值,铸牢大学生探求真理基石;力行是红基因重要素质,锤炼大学生知行合一品格。万信等(2019)分析了红基因基本内容: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闯难关;依靠众攻难关。
刘志兵(2018)论述了红基因丰富内涵三个维度:一是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本部分。这是红基因中最本源成分,包括对党忠诚维护核心,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二是体现党的精神面貌部分。这是红基因中最丰富精彩成分,包括永葆艰苦奋斗政治本;执行高度自觉铁的纪律;始终保持昂扬精神状态。三是体现党的科学理论和哲学思想部分。这是红基因索南培 宋振东
(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8)
摘 要:本文对近五年来红基因的内涵、主要内容,大学生体中传承红基因价值和意义、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综述。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红基因;大学生体;传承路径
作者简介:索南培(1998-)男,藏族,西藏阿里札达县人,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A1715班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宋振东(1975-)男,山东费县人,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南昌工学院人才引进专项项目(编号:NGRCZX-20-19)。
中最充满唯物辩证法魅力成分,包括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于自我革命;坚持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宋月红(2016)阐述了长征精神中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红基因:革命理想高于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马静(2017)提到红基因是红文化精神密码。红基因以思想、文化形态存在并传承,有四点显著特征:无产阶级性、中华民族性、实践批判性与先进科学性。无产阶级性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思想灵魂;中华民族性在于红基因汲取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道路上的精神精髓;红基因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继承过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具有实践批判性和先进科学性。
国外关于红基因的相关研究
“红基因”是中国话语体系,国外没有与之匹配的词汇。国外学者对红基因生成和发展的中国近代历史线索和承载红基因的革命文化进行了研究。
关于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著述。费正清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剑桥中华民国史》是经典著作,较多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红基因传承。《剑桥中华民国史》对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前因后果进行了细致研究。美国布鲁斯·埃莱曼的《莫斯科与中国共产主义力量的兴起(1925-1930):南昌起义与红军的诞生》、Christopher R.Lew的《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1949):共产主义的策略与领导》,日本梅村卓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广播工作》、夫户宽的《中国红军史》等都是对中国共产党红历史的研究。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英国知名记者贝特兰的《中国危机》《华北前线》;加拿大陈志让的《和中国革命》;美国埃德蒙兹的《长征:人类大无畏精神的史诗》等都研究中国革命文化;埃德加·斯诺、诺尔曼·白求恩、柯棣华、史沫特莱和杰克贝尔登等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外国友人也不遗余力的向世界传播中国革命文化。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详尽地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坚定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形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和红基因。
思想政治教育
井冈山大学怎么样关于大学生体中传承红基因价值和意义的研究
关于红基因价值的研究。刘建平等(2020)总结了习近平关于红基因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有利于推动红基因传承、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统揽“四个伟大”。周静等(2020)论述了习近平传承红基因重要论述时代价值:为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魂提供了政治引领;为强化意识形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效手段;为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奠定了思想基础。万信等(2019)分析了红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红基因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红基因能够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感染力和说服力;红基因能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爱国热情。
关于红基因意义的研究。林希(2020)表达了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散地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前沿阵地,在大学生体传承红基因可以使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做好新时代红江山守护者传承人。黄恩华(2019)论述了读懂红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红基因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与力量之源;红基因传承是我国高校历史发展进程优良传统;在大学生体中传承红基因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重要途径。罗明明(2019)论述了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基因重大意义:有助于大学生体深入了解党史国史;有助于坚定大学生体理想信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体道德修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体文化自信。吕红霞(2019)论述了大学生体传承红基因推动自我革命重要意义;红基因是党不变质、国不变遗传密码;红基因是推进大学生体自我
革命理想信念源泉;红基因天然富含许多共同有益元素,是推进大学生体自我革命的滋养借鉴宝库。梁鹏(2018)论述了红基因是大学生体文化自信源头活水:红基因是加强大学生体文化自信“构筑”重要基石;红基因是指引大学生体文化自信“涌流”有效保障;红基因是促进大学生体文化自信“活化”恒久动力。
吴铁民(2019)提到传承红基因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保底工程,对筑牢官兵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向阵地建设一样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李伟(2015)指出部队要把红基因挖掘出来,永葆老红军政治本,传承红基因是培育军队战斗力内在要求。曹晶等(2015)表示,从干部工作者担负着党和军队事业选人才聚人才强人才重要职责,对传承红基因重塑形象威信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大学生体传承红基因路径的研究
在大学生体红基因传承教育方面,黄恩华(2019)论述了厚植红基因,彰显时代价值: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全面领导作用;系统规划红基因传承体系布局;深化拓展红文化研究开放传播;持续加强红基因传承创新发展。万信等(2019)论述了红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红基因融入学科教学研究平台之中,立德树人;红基因融入教学过程,以情育人;红基因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以文育人;红基因融入大学生体生活实际,实践育人;红基因融入校园网络平台,清朗网络空间。刘自强(2019)指出大学生体传承红基因要在课程中融入红教学,整合红资源,开展
实践活动,借助新媒体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习模式转变和学习资源丰富,增强红基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感染力,提升大学生体传承红基因传承实效性。陈树文,蒋永发(2017)指出在大学生中传承红基因,不仅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还要主动占领红网络新阵地、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红创业教育、强化班团组织建设。
在军队建设方面,董家梁(2018)表示军队要强化理论武装,把红基因挖掘出来传承下去,给官兵强心补钙,锤炼能打胜仗过硬本领。刘志兵(2018)论述了持续传承弘扬我党我军红基因:增强传承红基因政治自觉;推进红基因传承制度化规范化;大力培育发展红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红基因。在党员干部方面,苏寄北(2018)概述传承红基因关键是行动,党员干部要践行众观点,坚持知行合一,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扩大红基因吸引力。在军队建设方面和党员干部方面传承路径研究对于大学生体传承红基因路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总结与展望
学者对大学生体传承红基因研究主要围绕红基因内涵、大学生体红基因传承意义及大学生体传承红基因路径等几个方面,缺少系统、深入研究。有必要对中国共产党红基因大学生体中传承这一选题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综述重点探索红基因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特征,以及在大学生体中传承和弘扬红基因的路径等。
参考文献
[1]周静,陈再生.习近平关于红基因传承的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04):4-9.
[2]刘建平,王昕伟,周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基因的重要论述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04):172-178.
[3]吕红霞.传承红基因推进自我革命[J].红旗文稿,2019(23):22-23.
[4]万信,乔湘平.红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5):102-106.
[5]罗明明.引导新时代青年传承红基因[J].人民论坛,2019(07):126-127.
[6]黄恩华.高校应成为红基因传承的主阵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43-45.
[7]梁鹏.红基因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J].人民论坛,2018(11):134-135.
[8]肖文燕,罗春喜.习近平的红情怀与治国理政视野下的红基因[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06):97-103.
[9]张芳欣,郑亦深.在强军征程中传承红基因[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05):138.
[10]宋月红.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红基因[J].红旗文稿,2016 (23):37-38.
[11]戴晓明.坚持和传承军民一致原则的红基因[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31(01):137.
[12]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07-109.
[13]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06):54-56.
[14]刘志兵.中国共产党人的红基因[J].前线,2018(07):40-43.
[15]黄恩华.高校应成为红基因传承的主阵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43-45.
[16] 吴娜.红基因的文化学考察[J].人民论坛,2015,3(5):182-184.
[17]齐卫平,柴奕,许振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的历史回溯及现实价值[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8(1):28-34.
[18] 马静.红基因:提升国家治理主体能力的重要资源[J].红文化学刊,2017(2):20-28.
[19]苏寄北.以实际行动传承红基因[J].人民论坛,2018,4(3):60-61.
[20]陈树文,蒋永发.红文化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与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 2017,7(1):85-87.
32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