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学⽣创新创业⼤赛综述
为世界青年创新创业者筑梦
百⽶赛跑,以分秒定输赢;棋海博弈,以落⼦论成败。创新创业的⽐拼,该如何切磋?
⾦秋⼗⽉,英雄城南昌,前湖之畔。⽐拼闯劲、⽐拼创意,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学⽣创新创业⼤赛开启最终的较量。
这是⼀场持续了七年的⾼⼿切磋。从2015年,⾸届中国“互联⽹+”⼤学⽣创新创业⼤赛启幕,七年来,累计603万个团队项⽬、2533万名学⼦参赛……⼀个个数字,标注着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热情的井喷式增长。
坚守育⼈育才“本⾊”厚植双创⼈才成长沃⼟
“互联⽹+”⼤学⽣创新创业⼤赛将⽴德树⼈理念融⼊双创教育中,实现⼈才培养⽬标的定位转向为育⼈为本、全⾯发展,实现育⼈与发展的统⼀。
今年⼤赛进⼀步回归教育本质,坚守育⼈育才“本⾊”,⼒争从“稚嫩”中突出“不平凡”。新设“本科⽣创意组”,并设置单独的晋级通道,保障在校⼤学⽣深度参赛,让更多创新创业的“未来之星”能脱颖⽽出。并
增加了参赛⼈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限制,让更多青年学⽣有展⽰机会。⼤赛同期举办的“创新创业成果展”,突出展⽰各地各⾼校落实⽴德树⼈根本任务、培养⼤众创业万众创新⽣⼒军的成果。
作为最具创造⼒的体之⼀,⼤学⽣在创新创业⼤潮中尽情施展,释放着蓬勃⼒量。引导青年⼈在“敢闯”的同时“会创”,不断丰富⼤赛引领教育改⾰的内涵,探索了新的培养观、质量观、⼈才观、教育观,推动⾼校⼈才培养范式从“就业从业”教育模式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
今年⼤赛在⾼教、职教、红旅、萌芽的基础上,新增产业赛道,积极引导⼤学⽣、中学⽣树⽴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泛开展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主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实现了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的全链条、全覆盖。
在⼤赛的带动下,青年学⼦的实践锻炼能⼒显著增强。⽬前,超过1000所⾼校的139万名⼤学⽣参与“国家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累计约34万个国家级项⽬获得了总计超过58亿元的资助,内容覆盖全部学科门类,“国家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经成为⾯向全体⼤学⽣的⼀项创新创业⼈才基础培育⼯程。
七年来,以⼤赛为抓⼿,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不断深化,开设3万余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建⽴3.5万余⼈的⾼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200所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范⾼校……⼀连串举措,厚植了中国双创⼈才的成长沃⼟。
井冈山大学怎么样做强创新创业“底⾊” 贡献双创教育中国⽅案
北京航空航天⼤学“天梭动⼒”团队研发的“北航4号”固液动⼒⾼空⾼速飞⾏器成功发射,实现固液动⼒飞⾏器⾼空⾼速有控长时飞⾏。
东北⼤学“管道侦察兵”团队研发全球⾸款新型深海管道全息内检测机器⼈,为我国深海管道安全运输保驾护航。
重庆⼤学“⼀脉相传”团队⾸创共享通道⽆线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研制出“油脉”系列产品,⼤⼤提⾼钻井速度和钻井安全性。
浙江⼤学“⽂物⽅⾈”团队以科技考古为主要特⾊,研发了⼀系列⽂物数字化相关的设备与软件,制作出可移动的3D打印⽯窟,致⼒于抢救保护现存的中华⽂化遗产。
北京理⼯⼤学“星⽹测通”团队针对卫星互联⽹现有产品测不准、测不快、测不了、测不起的痛点问题,历时12年,发明了系列测量仪。
……
⼤赛举办七年来,涌现出了⼀⼤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这些项⽬体现了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学⽣创业特点,催⽣了⼀⼤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引领科研成果转化,今年⼤赛新增产业赛道,打造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极”,推动⾼校的智⼒、技术和项⽬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推动并引领新⼀轮产业变⾰,有⼒深化了⾼校与科技界、产业界、投资界合作,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教育部⾼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学⽣敢闯会创的可贵素质,⼀定程度上实现了新时期⼤学⽣素质教育的新突破,为当代⼤学⽣绽放⾃我、展现风采、服务国家提供了新平台,为世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案。
点亮课程思政“红⾊” 汇聚乡村振兴青春⼒量
南昌⼤学“珍蚌珍美”团队以“鱼-蚌+”⽣态治⽔模式,对富营养化⽔体进⾏治理,通过⽣态振兴推动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井冈⼭⼤学“百年好合”团队采⽤林下套种的⽅式,种植⾃然分布的野⽣⼤叶百合发展林下经济,助⼒井冈⼭⾰命⽼区农户增收。
……
⾃2017年,第三届⼤赛,百余⽀⼤学⽣创业团队⾛进延安,开启“红旅”活动,形成“⼤学⽣创新创业扶贫”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学⼦⾛出实验室、⾛向乡村⾰命⽼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撑,
展现了青年⼀代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创业温度。
今年6⽉,在中国⾰命摇篮井冈⼭举⾏的青年红⾊筑梦之旅全国启动仪式,通过上海、嘉兴、井冈⼭、延安、深圳、雄安等六地联动,串起建党百年历史,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精神,全国青年学⼦从井冈⼭出发“⾛读”百年伟业。邀请⾰命后代、抗疫英雄、青年创业者现场授课和分享,开出⼀堂融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红⾊筑梦等为⼀体的中国“⾦课”。
在本届⼤赛青年红⾊筑梦之旅赛道上,朝⽓蓬勃的⼤学⽣们以社会价值为内驱⼒,更加关注⾰命⽼区,关⼼民⽣疾苦,让不少参赛项⽬显⽰出深度和温度。南昌⼤学“珍蚌珍美”团队负责⼈邹青青说:“青年学⼦投⾝⾰命⽼区助⼒乡村振兴,就是⼀根蜡烛点燃另⼀根蜡烛,为⽼区带来更多的光和热,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到了⾃⼰的⼈⽣价值和奋⽃⽬标。”
据统计,今年全国共有2586所院校的40万个创新创业团队、181万名⼤学⽣扎根⾰命⽼区、城乡社区创新创业,共对接农户105万户、企业2.1万多家,签订合作协议3万余项。
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累计450余万⼤学⽣⾛进延安、井冈⼭、西柏坡、古⽥等⾰命⽼区参与“青年红⾊筑梦之旅”活动。⼴⼤青年学⽣⾛进⾰命⽼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接受思想洗礼、加强实践锻炼,将激昂的青春梦融⼊伟⼤的中国梦。
再添⾼质量发展“成⾊” 形成全球双创教育⽣态系统
都柏林⼤学“涂沥科技”项⽬提出要成为沥青路⾯智能降温涂层领航者。
滑铁卢⼤学“⽣态渔业”项⽬研发出可移动太阳能曝⽓富氧净⽔全⾃动⼀体化⽣态仪。
肯塔基⼤学“惠医智影”项⽬瞄准医疗市场,开发出了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
……
从2017年第三届“互联⽹+”⼤赛⾸次设⽴“国际赛道”,当时只有来⾃9个国家的17⽀队伍参赛。到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有来⾃五⼤洲1263所学校的5531个项⽬、15611⼈报名参赛,包括哈佛⼤学、⿇省理⼯学院、⽜津⼤学、剑桥⼤学等著名⾼校在内的世界前100强的⼤学全部组队参赛。国内外参赛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跨越空间的⼈⽂交流和同场竞技,搭建起全球创新创业教育最⼤的交流平台。
此外,从第三届⼤赛的“⼀带⼀路”⼤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到第四届⼤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校长论坛,
此外,从第三届⼤赛的“⼀带⼀路”⼤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到第四届⼤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校长论坛,再到第七届⼤赛的全球数字化教育云上峰会,每年⼤赛全国总决赛期间都要举办⼀场重要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会议,邀请各国⾼校代表,畅谈创新创业教育改⾰、共商⾼等教育合
作发展,有效扩⼤了我国⾼等教育国际影响⼒。
七年来,⼤赛聚合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万⼤学⽣,为国际青年搭建交流思想、互学互鉴、增进友谊的对话平台,为构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更多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双创⼒量。⼀个全球最⼤双创教育交流平台,⼀个惊艳⾮凡的全球双创⽣态系统已经形成。
“创新创业⼤赛这种聚合与⽐拼,是⼀种审时度势的⼒量积蓄,创新创业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在教育部⾼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眼中,⼤赛已经成为⾼等教育领域落实⽴德树⼈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成为推动⾼校创新创业教育改⾰的重要平台,成为展⽰新时代⾼等教育教学改⾰成果的重要窗⼝,成为世界⼤学⽣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全球盛会。
青年⼀代创新创业⽣⼒军不断壮⼤,正在奋⼒跑出中国创新的加速度,赛出中国创新的“最强⼤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