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江西红音乐资源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手段
—
—谈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多声部音乐表达
李红梅
(井冈山大学,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本文通过对《井冈山》多声音乐思维中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情感想象和声音技术等方面的艺术剖析,探寻红音乐教育的歌唱魅力,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为红音乐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多声音O红歌曲
一、红音乐素材的“多样化”与“革命化”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以下简称《井冈山》)是由井
冈山大学联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同创编
的一部以“用江西(井冈山)红音乐资源育人”为目的的
舞台教学节目,该剧首演于2016年,截至2019年12月18日已
经成功演出了257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期间获奖
无数(在这台节目中一共使用了18首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
的、最广的红,了《成》《》
《光》等音乐(这18首红老是《井冈山》多声音画建
的最主要的“红材料”,笔者对这“红”进行了分
,1:
表1《井冈山》多声音画建构的“红材料”
井冈山大学怎么样歌唱革命信念《国际歌》《就义歌》《当兵就要当红军》《映山红》
歌唱革命纪律《人民军队忠于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苏区干部好作风》
歌唱革命领袖《三湾来了毛委员》《八角楼的灯光》《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歌唱革命情怀《西江月•井冈1》《重上井冈1》
歌唱军民情深《双双草鞋送红军》《做军鞋》《十送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
歌唱革命事件《秋收起义》《分田歌》
《井冈山》用的18首红的以
看出,在这些题材类别中,各种类别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
对内在的分类原则和整体布局的逻辑都有着较仔细的考
量,下图是《井冈山》中各类题材的比占示意图,如图1:
革命事件
军民情深
22%/
革命倩念
^22%
:N纪律
17%
革命fiH川
11%革命领油
图1《井冈山》中各类题材的比例分布由上图可以,这“红建”,中的最多,的最,(这,的
合考量)(
二、红音乐建构的多声形式
1.以合唱为主的表现形式
声乐的,多声的声乐在最,的、中、声等各的音次和音搭配,表现力极其丰富,不同的声部搭配、音混合、力度渲染和对比音区等都能带来不同的音响效果。作为革命场景的再现与舞台叙事,多声部的声音手法更适合《井冈山》红的艺术性格,因此,剧目中的歌曲基本都是以多声部的形式,或者一领众和的形式,或者男女对唱的形式,或者二部至四部合唱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但是最多的还是齐唱的形式,具体分类如表2:
表2《井冈山》中歌曲的多声形式
二部合唱歌曲
1材就义歌歌2.《双双草鞋送红军歌3.《苏区干部好作
风歌4.《西江月•井冈山歌5.《八角楼的灯光》三部合唱歌曲《十送红军》
四部合唱歌曲1《三湾来了毛委员》2-《重上井冈山》
齐唱歌曲
1《国际歌》2-《秋收起义》2.《做军鞋》《分田歌》;
5•《当兵就要当红军歌&《映山红歌7.《三大染律八项
注意歌《人民军队忠于党歌9.《毛委员和我们在一
起歌1•《八月桂花遍地开》
2.二部合唱的歌曲
《井冈山》中二合唱的作品共有5首,这些歌曲大多是不完出现的,而是经过精心删减、提炼或者重新加工再
造的,比如《双双草鞋送红"就省略了曲的引子部分,其一唱一的演唱渲染出民鱼水情的热烈氛围。《八角楼的灯光》的词简单形象,由八角楼的灯光引发联想,把喻成天上的北斗引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在是以二为主,但中间声四声的(《区风》用男女二重唱的达区广大层的命艰苦朴真抓实干的命热情。《西江月•井冈山》的二声部手法用
合的再现了界的场景,曲通过'大的达了工红无的(
154
2021年第!期(总第883期)丈敖衣闿
3.三部合唱的歌曲
《井冈山》中的三声部作品非常少,只有一首《十送红军》,但这首歌也是最经典的、最具代表性的井冈山红歌曲之一。该曲开始时的引子比较长,从第十一小节开始由女声领唱,如泣如诉地表达着军民离别时的情深意切和依依不舍,随后的三声部合唱由女高、女低和男低声部共同表现,歌词没有实意,只用语气词“啊”烘托;中间的间奏部分由、小、、奏,最后是齐唱,歌曲的情这里爆发,表现了革命根据地众对红军的深情革命的期-
4.四声部合唱的歌曲
声部的合唱共有首,分别是《三 了》和《井冈山》-中《三了》是由领唱唱到声部合唱声部合唱的,唱的,
了井冈山革命根地之后民的欢,歌曲之了唱形式,是 有一革命
的,表现了红军从少、由的之-《井冈山》用了男中领唱声部合唱的,歌曲的情,声部的
,地表达出恢宏的气势,有利于突出历史的
和的气-
5.齐唱的歌曲
《井冈山》中,唱的歌曲有最的地,多达10首歌曲-这是革命题材的音乐作品更多地:反映出性和-革命从不是,而是中共领由最 动人民组成的体,,在节目设计中,除了少数的个体叙事之外,更的参与,齐唱是最通俗、简单、有效的歌唱手段,因此,唱《井冈山》中了一半比例-这些唱歌曲中,除了《做军鞋》是一首女声唱的歌曲,《分田歌》和《当;<:红军》是男声唱的歌曲之外,是男女声=合
齐唱,这样设定是为了凸显革命的和最广大人民的,是“人民的革命与革命中的人民”的真实写照-
三、红歌曲的声音表达
声作品无论是独唱形式还是合唱形式都必须处理好对声的把控和气息的处理技术问,这18首红歌曲中,每一首歌曲有不同的特点和唱风格-面将:中的几首歌曲为例,探讨声音的气息处理和把控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特点-
1.气息控制
比如《就歌》的情绪沉重悲壮,速度缓慢,作为一首男中歌曲,的是浑有的声,吸气准备一定充分,气息也一定要深,因为音区不高,应以胸腔共鸣为主-但是没有太经验的学生说,胸腔共鸣常常容易犯用白嗓压着唱和为了配合歌曲情氛围刻意窝喉里不,胸腔共鸣一定气息,气息
着声,但气息非一气吸,是
有余地,身体不能僵硬要放松,否则喉头就会不自觉地紧绷,容易现着嗓子唱的情-如《和一》特别意吸的气,不是面部表情就
的,必须通过歌声的情感叙事表达对革命领袖的敬仰和爱,唱时不吸的节奏和歌曲歌词情绪合,还声音和气息的不-吸的节奏一应根句的长,最常见的是一一口气,如
气没有就容易气息不用,白嗓子
叫的问题-
2.音处理
处理上,比如《西江月•井冈山》表现的是在“敌
军围,不动”的情 革命将I 的无和革命气概,随着歌词的不断发,不同的声也有区别,用的气息和腔开的度也不太一样的,最的唱也有-的是的,不是成另外一,而是一:者一的歌唱情和声有,根歌词的发 ,每歌词的情
地表达作品-如《和一》的速度较,音变化的点“鞋背土”这句,要体现淳朴、自
和热情的情绪,注意控速度的慢-唱“”
这语气词时意气息和部分有不同,
为这个“”的时只有气息不“”起“虚”没有-
3.语5特
井冈山红歌曲具有客家山歌的鲜明特点,语言的独特性的地方性之具有的区辨识度,语言的处理方面与当前普通话亦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苏区干部好作风》最早流赣南、赣革命根据地,其衬腔衬词凸显了客家方的独特性,歌词中
用了诸如“哎呀2”“里格”“呀格”“同志格”特有语汇-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哎呀2”,一用歌曲的开头示作用,唱中最常的读法是
“aiyalei”唱成“aiyalie”,三个音节唱得特别松散,就好像分别唱三一样-语气词“里格”也是歌曲中常的方言,本身不具有实际意,在“里格带干粮去办公”这一歌词里的“里格”和“那个”的语义相同-如谱1:
谱例1:
建一-―-~~L23|§坐022^|辛6_-I
哎tl®+KI ft ft
o0Li3|o0006I
谱例1中的“呀格”语气词是客家人的日常语言,“办呀格公”是“办公”,类似于“”和“呀格”的用 法,就是单纯方言习惯,不词的意-歌曲中的“同志格”是“同志哥”,“格”和“哥”读音相同,有时可互为替换-
如《十送红军》里的语极具地方特,尤是歌词
中的“里格”和“介支”衬腔衬词,这里的“里格”类似于普通话里的“那个”的意思,如谱2:
谱例2:
155
教育研究
X-X1I«••厂・I•|•••.(妞唱扌口6165|35・I I£23231\2-|1咚建3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
100|o0|o0|o0I00I 歌曲中的“介支”发音是“gaizi”,在客家方言里,“介”发“gai”(盖)的音,“支”读出来是平舌音,谱面上“介支个”的语言处理应该为“gai zhi ge”,它是普通话里的“接下来”“然后”的意思。“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来”的意思是“红军这么多人马,什么时候还会再回来啊'”“介支个下了山”的意思是“紧接着就下了山”,实际上很多方言里面的词是很难用普通话精准地解释和替换的,这也是方言独特的魅力所在。
四、红音画中的歌唱联觉
1•听觉平衡
合唱与独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集体性,在合唱中最
的是个音的出,所,时个
的音,养听觉平衡的意识和集主义意识,自的音集的音中,就是不和的。,在《井山》的中,除了歌曲的演唱,多的是音和的,在合唱中地自的音是与人的音和&音准是第二个的,为人和,音准,这就合唱在唱和听觉中音准,会音的音音准,,音
,音准出了,是音上的也会
,会出&是平衡,的音衡,这就要求合唱很的听觉,准听出自的音在
个合唱中的作用,并且根据个合唱的音调音
&所,在加合唱听觉平衡与谐和
的&
2.视觉表现
合唱是一种集的音为,是一种舞台表艺术,
为了在视觉上达到听看合一,合唱般会着装(合唱)
的要求,合唱的装与肢为、面部表情等视
觉信息都增合唱艺术的情验与音景观的情景带
&同样,(山》对合唱队员有外在视觉上的统一要
求,比如帽子、套、腰带、裤子、鞋子、绑腿等都的规
定,观众在视觉上很快设的情景中。了在
饰的既视,(山》在合唱的队列上也视觉上的
,合唱是剧情发展的线索引、故事讲述和情感烘
托,整个合唱队被分别安排在舞台的两,舞台中间留给舞
蹈,合唱在出全中的列是不变的。具
而言,就是让100多位合唱站在舞台下方左右两侧紧
舞台的位置,呈阶梯状站立,每一侧六,女生在,男生
在后,,队员之间的站位站得非常紧密,这样的好处
是在出时每个人都可清晰地听到人的声音,于
自,合唱更加&在出的
左右,每合唱都在自的位置上站好,到
位之后不接,也不,因为当合唱站
在合唱台时,每合唱表的就是红军,
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战士严明的纪律在合唱队员们的上应同的&所,合唱们站上看台,让观众在视觉上严的气氛&在演出开始之后,合唱视觉上的“”烘托出舞台中舞蹈的“”,时个不变,每个合唱们来说都是一种毅力和体力上的考验&舞台上多音El立 :的都台下观众的,这种视觉让观众
好地设的情景中,得到置身于革命的面既视感&
3.情感想象
作为合的音舞蹈艺术,《山》中的多合唱是与舞蹈肢语言紧密合的,多时的景再都是在红歌、舞蹈事和观众音画思;
同作用下的,观众的情,在多音的立事中“”意中的情景&如,出时,中的了下来后,的
的音清晰,让人到悲壮与争的&“”的歌《就义歌》中的“带,别众”在多声合唱中,合舞台的视觉,使观众有画面,观众,自就是不
的革命&“引”和“”不的感觉,随着六歌曲《义》《来了》《军鞋》《鞋红军》《歌》《就 红军》,
明快,给人充满朝和希的感觉,大家的表情都舒展开了,着剧情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台上台下情景
融、通过共同的情感想象一起构筑革命的美好愿景&“星火燎原”和情绪明全不同,如
是明与希的话,么这是黎明的黑暗,这被、炮、哭声、呐喊斥,从黄洋界到八角楼,从映山红到梧桐树,从盼红军到红军,全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死博弈,在革命烈士大无畏和视死如归的余,多的是一种山河的革命
概。比如在实际的情中,“山下旌旗在望,山鼓角相闻”带给大家的了斗形的紧迫,更多的是一种居临下的大无畏的革命态&在《八角楼的》刚给人一丝希望和温暖之余,音的“但是”又把人的揪了起来,紧接着一阵杂乱的伴着倒地的音,全场归于寂&这时,一声撕心裂肺的吼叫彻底击中了大家的,撼的音后,紧接着《映山红》及《红军》引出,情着如泣如诉的歌声变得凄婉伤,但是在这样的歌声中又有井冈山人民对红军的
盼和明的期盼&“伟大创举”描述的是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后所取得的伟大,在唱《三大纪
八项注意》时,合唱中每个人都唱得很坚定,几
所都把自为坚定的红军&《人民军于》是唱歌曲,多合唱在唱时都地的神圣感。《和我们在一起》这首歌的唱方特殊,不仅是合唱本的独白,还在合唱的带下,通 引让的全观众与来,于大人都熟悉这熟的156—
旋律,所以,台上台下的互动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体效应,是全快、的一#彳
的思想,每个人都受到一起生活的一■
的#
4.红歌声里的集体主义感悟
是一性的、相配合的音乐艺术。《井冈山》的合唱队员总计约120余人,庞大的合唱队伍要现各声部之间的统一协调均衡,使合唱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准确、统一、精细,成功的诀窍充发挥个学生的主义精神。的建构中,为了保证每首作品的统一谐和,要求所有参与合唱的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必须做到呼吸、节奏、准、强弱表方面的统一,只让合唱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让个人的“小我”融入的“大”,才从部的角度准确表达出一歌蕴含的,才让整场合唱达到预期的果。每一的演出技巧处都着明确的要求,长期的排练磨合中,合唱队队员之间会无形中形成一种默契,主义油然而生。为集体中的一员,大家早学会相包容、相互关心,有着强烈的共同荣誉感#当演出结束,大家必须场之从从合唱预排练的场,场后,大家然,才然到一个小时的站立全酸痛,但是回想演出时的掌认可,一刻大家眼只,只成功之的,种完全了的痛#《井冈山》的排演程中,每一个合唱队员都是从“小我”融入“大我”,从个体变成整,个中,合唱队为了共同的、同、共成长。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是《井冈山》的编创目的#使的现
(上接第86页)技术快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4.完善数据信息隐(保护机制
大数据时代,大量数据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加大了个人隐私的泄露风险,要将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隐私安全的保护,严防泄露风险。一要完善数据信息隐私安全保护制度。国家层面应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立法,无论是大数据的开发者还是使用者,一旦利用大数据信息做出违法之事,都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学校层面应制完善的数据安全制度,全面涵盖大数据信息的、应用,使用应用
保制度,严格大数据使用流程,如违使用数据信息造成安全隐患应严格追责。要加强工作人的数据信息安全#加强数据信息安全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数据人的责,严格保护大学生信息隐私安全。三是提高数据信息安全的技术壁垒。对大数据信息的安全技术,国成的
加立,《井冈山》的表达方式为大演者
了大的想间,无论是艺术的谐统一还是艺术的现,或者想的角代入,都《井冈山》的中到了的现。《井冈山》的唱形式是的,“”要的参,要个性的,需要的是的统一性,种蕴的主义教育是默化的,是无的,是无可代的。,《井冈山》人、人的面的建构中,的只是的受,的是精神层面的教育、国主义教育、主义教育教育。《井冈山》的成功为其他高校同类红题材的节目提
了的思#
参考文献:
[1]张泰城.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3]凌伟.声乐理论与术语解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王颖峰.红音声——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音乐美学[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5]王颖峰.以舞蹈,音乐国情怀—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观演者的德育体验[J].北方音乐,2015(15).
[6]邓丹心.《十送红军》[J].民族音乐,2017(06).
项目基金: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 年度一般课题《江西地方音乐在省内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9YB120"的研究成果之一。
技术,如数据、加技术、信息技术、数据
技术,高校应成的大数据安全技术,加强学校层安全,高数据信息安全,保护大学生信息隐私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叶平.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4):71-75.
[2]王学俭,王瑞芳.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3):105-110.
[3]邱启照,孙鹏.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9):35-3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891)的最终研究成果。
15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