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方法
谈谈“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
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先后带了八、九届学生,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特殊家庭学生逐年增多,这部分“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也自然成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将他们教育好、培养好,使他们象正常学生一样成人成才,便成了班主任棘手的问题之一。
特殊家庭”是指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贫困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残疾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等。这类家庭或因父母感情破裂自毁、或因特发事故致使家庭残缺、或因家庭成员聚少离多等,这样的家庭对学生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伤,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必须给予特殊的教育与帮助。我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一、特殊家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孤独感。享受父母的爱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的孩子难免缺失一些,他们形单影只,感受不到多少家庭温暖,痛苦和孤独得
不到慰籍,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事重重,极易形成孤僻、自傲、不合的心理疾患。
2、被拒绝感。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被遗弃,是父母褫夺了他们享用完美家庭快乐的权利,自发低人一等。他们失去的不仅是父(母),更紧张的是失去了支持和关爱。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学生,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各种积极的成长动力,也不可能精确的看待和应对本人的处境,经常表现为自卑、闭塞、多疑、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他们常感运气不公,因而不愿付出爱和关怀。
1
3、憎恨感。离异家庭的学生非常憎恨分开的一方,又因无法对分开的一方表达气忿,经常迁怒于养父(母),把他们当成发泄肝火的对象。有仇恨心理的学生,在他们心灵里繁殖出一种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冷酷、悲观甚至敌意,往往任性、无私、牢骚满腹,头脑感情和道德认知产生严重缺陷。表现出自暴自弃,对自我和他人充满不信任,生活无幸运感。
4、无安全感。特殊、破碎家庭中,最感到无助的是孩子。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安全感严重缺失,其抗波折能力无法获得锻炼,容易造成胆小、惊骇、对人存有较大的戒心等性格缺陷。
二、特殊家庭对学生教育的误区
特殊家庭的家长对学生并非放弃教育,他们也希望孩子成人成才,但教育教程中常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为:
1、溺爱过分,包办代替。单亲家庭的家长,自发有愧于子女,把单亲的爱无穷地倾注在孩子身上。教育上放松请求,行为上过分溺爱,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生活上有求必应,情感上加倍满足,出错误时也舍不得攻讦,甚至教师攻讦教育时“护短”。
2、将孩子扔给祖(外祖)父母,放手不管。迫于生活的压力,父母常年辛苦劳碌,或在外打工,或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既没有和孩子共同体验忧乐,也不过问孩子的进修生活,把教育子女的义务转移给本人的父母。而老人的教育能力往往不够,教育体式格局陈旧甚至是错误,特别是没有爹(娘)的孩子,特别容易使老人加重溺爱。
3、学生在校,教育就是老师的事。许多家长自人为: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责任都在老师,在班主任,对孩子过问很少,有的
2就不问,只觉得给足学生生活费用就行,几年都不与班主任联系和沟通,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很少,甚至一点都不了解。这部分学生对家长来讲就是断了线的风筝。
4、对学生期望值过高。“你怎么这么不用功,对得起我吗。”,“你可要给我和这个家庭争口气,我和家庭的希望都在你身上!”,“我这么辛苦,全都是为了你!”等等,他们将培养孩子成为生活的唯一目标。深谋远虑的做法使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造成恶性轮回。
3、“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1、多渠道、多方法,走进学生心灵。
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多渠道、多方法,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挥去心灵上的阴影。(1)细心观察。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沉默、自闭、孤僻等异常现象,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类行为特殊的
学生,时刻关注;(2)触膝谈心。班主任要对特殊家庭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多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3)深入调查。对不愿向老师敞开心扉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调查他们的宿舍舍友、同桌、同乡来逐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4)定期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或家访。通过电话联系和家访,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沟通,可以了解这些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家庭教育的开展情况。
2、真情沟通,抚慰受伤的心灵
班主任在充分了解这类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特征后,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他们,使他们象正常同学一样享受生活和研究的
3阳光。
1)用爱心感化学生。家庭不幸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他们缺失的父母之爱,多关心他们的研究和生活,多为他们排忧解难,经常和他们谈心,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立自强的生活信念。
特殊家庭2)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充分发挥家校合力。这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班主任要定期与家长电话联系或家访,和学生家长深入交流,介绍学生在校研究、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启发家长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与研究,弥补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缺失;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并应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3)充分发挥班集体功能,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召开“团结互助,建立‘家庭型’班级”主题班会,以班委会、团支部、宿舍舍长为的中心,动员全班同学从生活、进修上关心帮助这类学生,让缺失家庭之爱的他们从班集体中获得家的温暖,坚决生活充满阳光,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4)适度的宽容,答应他们犯点“错误”。特殊家庭学生身上往往存在惯性的“毛病”,如自由散漫、上网成瘾、迟到、早退、缺课、孤僻自闭、存在暴力倾向等,虽经班主任常态化的教育,往往是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有十二份的耐烦和足够的宽容,绝不能老是他们的“不是”,老是“攻讦”和“指责”,要答应他们经常犯点在班主任可控和可预感范围的“小错”,给他们逐步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并与他们共同制定改掉“毛病”
4的进程表,班主任随时充当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
5)坚持赏识教育,挖掘放大他们的闪光点。每一名学生都有本人的闪光点,班主任在一样平常工作中要特别留意这类学生的优点,创造让他们展现本人本性的机会,并适时地赐与“赏识”,唤起他们的自傲,使他们精确认识本人,坚决进修与生活的勇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