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工作中家校合作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班就读工作中家校合作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班就读工作中家校合作是重要环节,教师应建立和谐沟通氛围、提升家长对特殊儿童教育能力、帮助解决影响特殊儿童成长的家庭问题、创造良好融合环境激发普通儿童及家长的接纳与支持。
关键词:随班就读;家校合作
随班就读工作对保障残疾人权利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通过立法以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与随班就读工作的落实。1989年国务院《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发表和实施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
随班就读的初衷是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使两者共同成长:特殊儿童学会做人、求知、创造、合作、健体、审美、开发潜能、力争自立平等参与社会,降低特殊标签;普通儿童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学会理解、接纳、帮助、养成扶残助困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
想要达到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结果,需要各方支持,我国在随班就读工作发展过程的30年中,
逐步将组织、教育管理,业务、学校、社会支持等七个方面列为随班就读必要的支持保障。本文主要探讨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随班就读家校合作背景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到儿童的教育教学中,可带来很多益处[1]:促进儿童的发展、支持老师的课堂教学、丰富课程等。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在世界各国已普遍受到重视。
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础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对特殊儿童亦是如此。特殊儿童在社会交往、自理自控、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的关爱与支持更是不可或缺。除学校教育外,特殊儿童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特殊儿童问题发现与改善的主阵地。良好积极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
家校沟通可以将专家、教师的培养意见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寻求解决特殊问题或改进现状的最佳方案。多种形式的家校沟通使家长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理解学校教育的步骤目标,从而获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积极支持与理解。通过沟通,教师也可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为问题甄别、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设计、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获取更多信息。有效的家校沟通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粘合剂,使两者目标一致互相支持[2]。
(三)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定位
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对家校合作的方式、内容、时间、地点等进行策划。教师是家校合作的指导者,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教师还是关系的调解者,各种矛盾的调解员。
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主导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家长处于被动参与状态,过分依赖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1.教师主导家长缺位
教师以其学校教育的专业性,主导特殊学生的教育过程,认为家长不懂特殊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2.家长缺乏专业技能
家长对特殊儿童教育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和方法,容易造成家校沟通效率下降的问题,占用教师很多时间解答家长疑惑。也可能因不理解产生误会和不信任,造成家校合作的障碍。
(二)忽略学生问题背后的家庭问题
只关注改变特殊儿童的行为问题,未能追溯到行为的成因。孩子的问题不一定完全因为患病或生理缺陷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成员相处模式等方面有关。例如,有的特殊儿童懒散,不愿主动思考,不能独立完成相应智力能力的事项。与家长对其过分溺爱、包办有关。此时只通过设计课程改变孩子的行为,很难从根本解决问题。家校配合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忽略普通学生和家长的正向作用
随班就读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与特殊儿童的家庭进行家校合作,获得普通学生和家长的支持、理解、包容也至关重要,为特殊儿童争取更积极的成长环境。
1.普通家长必然存在的抵触心理
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较普通儿童而言,存在某些方面的异常,往往出现焦虑、违反课堂纪律、甚至有攻击行为。特殊儿童容易扰乱正常课堂秩序,迫使老师在维持纪律等方面花费时间,影响班级教学进度。普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影响或伤害,容易把特殊儿童当成不可容忍的存在。
2.就坐非就读,特殊儿童易受排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殊儿童以其差异性,如缺乏表达沟通能力、特异行为,容易被普通儿童排挤孤立,很难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分离达不到融合教育的效果,对特殊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因素。
三、家校沟通问题应对策略
(一)搭建家校合作基础,建设和谐的沟通氛围
1.转变思想
教师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肯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平等对话是家校合作的前提。真诚的态度、专业地问题剖析能力、有技巧的表达获得家长的信任。
2.学会倾听
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好的倾听者是好的沟通者,倾听的过程可以获得反馈,发现问题。善于倾听是家校合作的基础。
3.挖掘家校合作的渠道
特殊家庭根据随班就读儿童的特殊性选择适合的合作方式,丰富内容、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专家资源,促进家校合作角意识水平的提高。
(二)帮助解决家长问题,提高知识技能水平
1.家庭教育知识技能培训
特殊学生的问题纠正必须经过专业指导和训练,有些训练需在家反复练习,教师为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指导,使家庭训练与学校教学衔接。另外家长了解专业知识,可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便于对教师提供的解决方案和培养计划达成共识,对家长观察问题、获取反馈、协助纠正更具针对性。
2.家长交流互助平台
有引导的家长交流可使家长到共鸣,对待特殊儿童家长普遍感觉痛苦无助,具有类似问题的家长交流可以获得理解和鼓励、缓解焦虑、汲取经验。教师引导交流的方向、内容和形式很重要,不可将交流平台变成倾诉苦水抱怨的场所,不利于家校合作产生积极正向影响。
3.帮助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特殊儿童的问题不仅由病因造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受家庭教育影响。其家长承受较大压力,教师通过沟通调研,了解特殊儿童家庭状况,帮助家长认识到问题,并进行指导,解开家长的心结有可能是打开特殊儿童走向新生活的钥匙。
(三)创造友爱接纳文化,与普通学生家长融合
特殊儿童因自身存在的缺陷,往往受到普通儿童的排挤,有极端行为造成其他学生安全风险的、影响教学的、特殊儿童更会受到普通儿童家长的抵触。随班就读的初衷是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融合过程中相互受益,共同完善人格。因此普通儿童及家长的包容和支持对随班就读工作效果起到重要影响。
家校沟通中需要向普通儿童家长宣讲随班就读的政策、社会责任、教育理念等。利用班会、各类活动增加特殊儿童融入集体的机会。创造友爱接纳的文化,激发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和帮助。来自普通儿童和家长的接纳和善意,对特殊儿童的成长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
[1]王强虹,对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版),2004,(1):91.
[2]申仁洪,论随班就读的家庭支持,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第2期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曲君义,1986年1月出生,女,民族汉 籍贯山东文登,硕士研究生,
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邮箱:***********
第二作者简介:姓名:邱丽娜,1975年3月出生,女,民族汉 研究方向:家校社协同育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