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进行“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施等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其目的是使所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实现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殊教育与传统的普通教育相比是有明显区别的,特殊教育主要以儿童的个性为基础,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在特殊学校就学,容易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相隔离,不利于他们将来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传统的普通教学更多的是以儿童的共性为基础用以满足大多数儿童的需要,其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方法、统一的要求,并在同一时间内对全班儿童进行教学。特殊教育应与传统的普通教育相互融合,逐渐整合为一个统一体,而普通教育应体现和渗透特殊教育的思想、理念、方法等,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学习特点来满足他们独特的学习需要,应努力让特殊儿童平等参与学校中的一切活动,接受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某些特点在正常范围之外,且与普通儿童有较大的差异,如生理有残疾、智力落后或超常、行为或言语有问题……这些差异使儿童在没有特殊照顾和帮助的情况下,不能在一般的班级中按普通儿童教育,使得出现“吃不饱”或“吃不消”的现
象。这些特殊儿童的差异,使他们的独特需要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特别是在我国的边远地区,这些智力落后、视力障碍、肢体残疾等儿童徘徊在校门之外,主要原因除家长观念陈旧之外,主要是教育条件和方法不当。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依我之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校园氛围:
校园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摇篮,在整个校园内,都要体现出人文性,加强教师、学生、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儿童学会合作,从中体现愉快、舒心、友爱、友情、团结、互助的好处,淡化竞争的气氛。转变教职工观念,淡化权力意识和功利思想,改变对特殊儿童的看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优化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教育的需要,营造一个平等、公正、和谐、互助、团结的校园氛围。
1、创建快乐校园,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重点,平等参与”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求美化校园,让所有学生的身心在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将特殊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发展。
2、转变教师观念,重视教学相长。教师、学生间建立合作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使特殊教育在和谐的校园内进行。
3、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激发特殊教育的兴趣,解决“吃不饱”和“吃不消”的问题。
二、因材施教:
一个人的自身能力发展有高低之分,我们要明确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定的“闪光点”,有的人天生聪明,有的人天生愚笨,有的人少年老成,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老谋深算……但我们要明确一点,每个人即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我们不应“一刀切”、“走极端”,特别是不能全盘否定特殊儿童。要善于挖掘他们的潜力,尊重个别及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特殊儿童因类型、程度、成因的不同,身心发展更具有不同的特点,因为自身条件、生长环境的不同,对学生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教育应根据每一位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不同的学习要求,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针对学内容提出
不同的问题,布置不同类型和数量的作业,对超常儿童加速培养、加强培养、加宽培养,对智力落后者,要努力指导;对听力、视力不良者,要进行专门讲解,安排特殊座位;对不能书写的儿童,可让他口答考试;对书写慢的同学,可减少测试内容或延长测试时间……总之,要根据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寻相应的对策,选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解决学生的困难或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进行分解教学:
为了减少教师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大概归类,根据大体的差异性进行教学,然后进行因材施教。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也可用分解教学——即分几步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将学习任务分成若干个步骤,然后按步骤进行。但在进行这一教育方法时,要深刻地了解学生,要明确每一步的作法,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和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如教学生这样一道应用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如下图)。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教师讲解如下:
学校
65米
70米
?米
第一步:小强4分钟走多少米?
(65)×(4)=(260)
第二步:小丽4分钟走多少米?
(70)×(4)=(280)
第三步: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60)+(280)=(540)
四、进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很重要,家庭是特殊儿童塑造个性,形成品质、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孩子的父母,经常伴随在自己孩子的身边,熟知孩子的问题,与他们联系,有助于帮助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一个人融入社会,首先要融入社区。当然特殊儿童也不例外,他们要融入社区,也需要与社区达成共识,使整个社区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理解、帮助特殊儿童的家庭,支持学校开展教育工作。
1、谈心 对需要特殊教育儿童多谈心,多了解,多关心。
2、家访使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配合,最优化地教育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3、召开家长会或社区大会,多方面了解学生,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开展特殊教育要以满足特殊儿童需要为出发点;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学校为主要场所进行。
五、公平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应全面看待学生的行为表现,不能仅用学习好来评价学生,应整体把握,表扬时,特殊家庭要注意一定的度量,。在批评时,要先扬后抑。在批评儿童时,要因人而宜,实事求是,即要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要重视学生行为品德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发展性、客观性、教育性、弹性化原则,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
综上所述,我们要以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每一个特殊儿童的能力和价值,着眼于他们的长处,认真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校、家庭、社区都应关心和重视特殊儿童的发展。特别是学校,要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让所有特殊儿童一起在正常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满足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进行全纳教育,消除歧视,创造接纳特殊人的社区,建立全纳社会,最终实现人人受教育的目标。针对他们的特殊性,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求,因人制宜地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目标,促进他们进步,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对他们进行缺陷补偿、功能康复、行为矫正,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平等地、全面地参与学校课程与活动,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质,促使个性的发展,为他们能够自信地走向社会,独立地生活做好准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