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有关于健康饮食的黄金标准,你达标了吗?
益⽣菌:有关于健康饮⾷的黄⾦标准,你达标了吗?
吃饭,可以说⼈⼈都会。民以⾷为天,每个⼈都不能不吃饭。但是,如何吃饭,也是⼤有学问的。注意养成吃饭的正确习惯,对健康⼤有好处。
1、吃饭时挺直腰背
⼈们吃饭时⾝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这会使⾷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2、特别饿时喝点粥
⼈在极度饥饿时⾷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吃⼤喝很容易造成⾷滞。特别饿时,应少量进⼀些半流⾷,如粥、⾯或⽶线,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
3、两餐间隔4-6⼩时
两餐间隔太长会引起⾼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欲和消化。⼀般混合⾷物在胃⾥停留的时间⼤约是4-5⼩时,因此,两餐间隔4-6⼩时⽐较合适。
4、先吃爱吃的⾷物
舒健服务中⼼提⽰,吃饭时先吃⾃⼰喜爱的⾷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愉快的⼼情能较快地产⽣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5、饭后别马上⽤脑
饭后,体内的⾎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脑相对缺⾎。此时⽤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脑⾎管疾病的发⽣⼏率。
清晨,⼈体内的神经及⾎管都还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如果吃冰冷的⾷品,可能使消化系统发⽣痉挛。舒健服务中⼼认为,早餐应该吃热⾷,保护胃⽓。
7、饭后不宜⽴即饮茶
饭后不宜⽴即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物消化。同时,茶中的物质混合后会产⽣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
8、晚上别吃冷饮
晚上7点后,⼈体代谢下降,此时吃凉的⾷物,尤其是冷饮,不易消除疲劳还会影响睡眠。
9、饭后甜点少吃
正餐已获得了⾜够的糖分,如果再吃甜点,⼈体会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吃过油腻的东西后尤其不要吃甜点。
10、多吃深⾊蔬菜
深⾊蔬菜是指深绿⾊、红⾊、紫红⾊的蔬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应该吃⼀⽄蔬菜,其中深⾊蔬菜应占到⼀半以上,其维⽣素C含量⽐浅⾊的⾼⼀倍。
11、动、植物油混着吃
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加快⼈衰⽼,还会影响⼈体对维⽣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
肠癌发病率。⽽动物油含有对⼼⾎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等。
12、吃饭环境要安静
研究显⽰,随着噪声增⼤,⼈们感受⾷物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降低。舒健建议吃饭时不要选择环境嘈杂的餐馆,有轻柔⾳乐做背景可以让⼈吃得更⾹。
13、别⼀个⼈吃饭
单独进餐容易产⽣不良情绪,⽽且饮⾷单调,会造成营养失衡。和同事、家⼈⼀起吃饭,⼼情舒畅,胃液的分泌也相对旺盛,可使⾷物尽快地消化和吸收。
14、⾻头汤加点醋
⼈体对钙的吸收利⽤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胃肠道的酸度不⾜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烹调⾷物时适当放些醋,可使⾷物中的钙转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钙。
15、每天吃⼀次纤维⾷品
⼈体摄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质,与⼤肠杆菌作⽤,会变成有害的腐败物。纤维质可把它们包围并排泄掉。因此,每天最好吃⼀点粗纤维⾷物。
16、多嚼硬的⾷物
根据年龄不同,可适当补充⼀些硬的⾷物。因为较硬的⾷物要费劲去嚼,当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脑的⾎流量明显增多,活化了⼤脑⽪层,起到防⽌⼤脑⽼化和预防⽼年痴呆症的作⽤。
17、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舒健建议,每吃⼀⼝饭就放下筷⼦,集中注意⼒在嘴巴的咀嚼上,每⼀⼝都要细细地咀嚼30次以上。
18、少吃盐
舒健建议,每⼈每⽇所摄⼊的⾷盐量应减少⾄2300毫克(约⼀茶匙)以内。⽽那些年龄超过51岁以及患有⾼⾎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每⽇所摄⼊⾷盐量应减少⾄1500毫克以内。
桂⽪、⼩茴⾹等天然调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它可引起肝癌。多吃不仅会⼝⼲、咽喉痛、精神不振,还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和胃胀⽓。因此,在烹制⾷物时不要过度使⽤。
20、不要趁热吃饭
“菜来了,趁热吃!”这是饭桌上常听到的⼀句话。虽然⾷物趁热吃味道更⾹,但长期过热饮⾷对⾝体不
利。专家指出,⼈体的⾷道壁⾮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物,超过这个温度,⾷道黏膜就会被烫伤。如果反复如此,对⾝体健康极为不利。
21、补充常卫健益⽣菌:
通过长期补充常卫健益⽣菌,可以营养修复受损肠黏膜;恢复肠道菌平衡;抑制促炎因⼦的表达,促进抗炎因⼦的表达,消除肠道炎症等,来将胃肠道微⽣态调节到健康状态,帮助受损的胃肠道休养⽣息,更好地⼯作。益⽣菌是⼈体本⾝存在的菌,对于没有免疫缺陷的⼈来说,通过补充常卫健益⽣菌,并不会造成什么副作⽤,长期喝常卫健益⽣菌,还能够增加免疫⼒!
健康标准以上是舒健服务中⼼⼀起为⼩伙伴们总结的21条健康饮⾷的“黄⾦标准”。专家指出,这21条中若能达到12条,就算得上达标;若在5条以下,需引起注意,及时纠正。你达标了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