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录自国家卫健委
2019年3月15日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
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年龄 | 预警征象 | 年龄 | 预警征象 | ||
3月龄 | 1. 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2. 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 3. 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4. 俯卧时不会抬头 | □ □ □ □ | 18月龄 | 1. 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 2. 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3. 不会独走 4. 与人无目光对视 | □ □ □ □ |
6月龄 | 1. 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2. 紧握拳不松开 3. 不会伸手及抓物 4. 不能扶坐 | □ □ □ □ | 2岁 | 1. 无有意义的语言 2. 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 3. 不会跑 4. 不会用匙吃饭 | □□ □ □ |
8月龄 | 1. 听到声音无应答 2. 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3. 不会双手传递玩具 健康标准4. 不会独坐 | □ □ □ □ | 2岁半 | 1. 兴趣单一、刻板 2. 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3. 不会示意大小便 4. 走路经常跌倒 | □ □ □ □ |
12月龄 | 1. 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 拍手表示“欢迎” 2. 呼唤名字无反应 3. 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 4. 不会扶物站立 | □ □ □ □ | 3岁 | 1. 不会双脚跳 2. 不会模仿画圆 3. 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 4. 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 □ □ □ □ |
(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
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
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4)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2)1~3个月
1)注重亲子交流,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的说话、逗弄,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强调目光交流。
2)通过俯卧、竖抱练习、被动操等,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
3)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听悦耳的音乐或带响声的玩具,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注视和跟踪。
(3)3~6个月
1)鼓励父母亲自养育婴儿,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的应答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逐渐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2)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
3)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婴儿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4)鼓励婴儿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让婴儿多伸手抓握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4)6~8个月
1)父母多陪伴和关注婴儿,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活动范围,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
2)经常叫婴儿名字,说家中物品名称,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引导婴儿发“ba ba”、“ma ma”等语音,提高其对发音的兴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