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
12、古诗三首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上一句
教材解析
本课由宋代XXX的《示儿》、宋代XXX的《题临安邸》和清代XXX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示儿》是诗人XXX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前两句突出一个“悲”字,“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意思是说“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但”字使意思一转,指出唯有一事不空,那就是“不见九州同”。诗人临终前悲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以万事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遗憾、悲愤之情袭扰着临死前的诗人。后两句由悲愤转为激昂,“XXX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诗人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题临安邸》是诗人XXX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首句中“山、楼”两个叠词的运用,让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仿佛出现在眼前,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但是,面
对国家大好河山被金人践踏,南宋官员却不思收复故土,诗人不由反问道:“西湖歌舞几时休?”愤怒之情跃然纸上。“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中,“汴州”曾是北宋的都城,人口众多,商业繁华,后被XXX侵占。北宋灭亡后,XXX登上阜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全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XXX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诗的大意是: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暗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钾,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前两句表明诗人期盼一场急风惊雷,打破在清朝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材”是传诵的名句。作者曾在诗末自注:“过镇江,见XXX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诗人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借题发挥,奉劝老
天爷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地降下大批有用之才,挽救垂危的国家。全诗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有连绵的山,水平如镜的湖水,湖中小船悠悠,岸上楼阁一座连一座,达官贵人纵情声乐,一派的景象。第二幅插图,高山挺立,气势澎湃,意境深远。两幅插图都营造了和诗歌相对应的意境,可作为学生了解诗句的参考。
教学方针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发起
教学时,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后,可引导学生关注三首古诗的题目,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知道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细读古诗,通过借助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怀。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积累,默写《示儿》。
三首古诗中,《示儿》和《题临安邸》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表达的情感相近。教学时,或把这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教学,或根据这两首古诗时代背景的先后顺序,先教《题临安邸》,后教《示儿》。
一、了解运用
1.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初始,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如,《示儿》一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给儿子写诗?写了什么?《题临安哪》的题目点明了写诗的地点,引导学生思考:临安是什么地方,作者为何要在那里写诗?《己亥杂诗》的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引导
学生思考: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作者如此的感慨?要引导学生把从诗题中获取的信息和理解古诗联系起来,通过读懂诗歌的题目,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诗歌大意。除了题目,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生活的朝代,这也是重要的信息。
由于时代隔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一开始会停留在字面上,对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感体会不深。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之后,借助注释、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如,教学《示儿》和《题临安邸》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以及诗人的生平等相关资料。教学《己亥杂诗》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让学生了解当时清xxxx腐败无能,对人才不但不重用反而进行摧残,社会矛盾加深等现状,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注意教师提供的资料不要太繁复,篇幅不宜过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