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一个省份介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选一个省份介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地理从天气方面看,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于润湿一半润湿季民风候。春天干旱而风沙许多,夏天酷热且降雨大,秋天晴日多天照充分,冬天严寒且雨雪较少。全省年均匀气温一般在12℃到16℃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省气温散布大概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别比较显然。整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至240天。年均匀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许多,大别山区可达整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天,常有暴雨。1100毫米以上。
河南的地形主要有两个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别显然。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河南地势的总趋向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展,从西到东挨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多半起源于西部山区。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种类齐备。河南山脉集中散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哪一个河南的丘陵多半是低山经过长久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常常相伴而散布,集中散布在豫西北少量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沿地带。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面积广阔,土壤肥饶。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拥有显然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展,水热资源丰富,多栽种物均可在今生长发育。河南的土壤大种类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7种。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阔黄河、海河冲积平原,是河南散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散布区。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两岸的南阳、唐河、新野、邓州等是砂疆黑土散布区。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4地区的局部县是盐碱土的散布区。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白河下段河流双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散布。由秦岭入河南段〔灵宝南部〕起,东到嵩山、东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太行山和伏牛山的中山山地均散布着棕壤。豫西低山与丘陵地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坡积侵害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是河南亚热带林木,特别是茶叶、油桐等经济林木的适合土壤。
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位。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所有完工。河南省因南北天气不一样,东西地势高差悬殊,因此动植物质源拥有种类多、地区差别性较显然的特。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别隶属于3个自然地理区: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冀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区,北亚热带秦岭、大巴山混交林区。据统计,河南全省植物种类约4200种,此中树木约400余种;高等植物约有197科,3600种,此中草本植物约占三分之二,木本植物占三分之一。自然植物质源中主要用材树种有15个,木本油料树种有7个,淀粉植物树种5个,药用植物约800多种。种植养物质源中主要粮食作物有7个,经济作物有7个,果树资源有20余个。河南省各种陆栖脊椎动物共有400余种,占全国动物种的20%。中哺乳类60余种,鸟300种,爬行类35种,两栖类23种。
人口密度加大,城镇化不停扩大。主要为汉族,有回族、壮族等少量民族居住。劳动力数目多,劳动力资源宏大,但是劳动力资源广泛偏低,高端技术人材稀缺。在历史上,河南向来是我国人民来往的必经之地,各大铁路均经过河南,优胜的地理地点和方便的交通条
件亲密了河南与其余各省份的沟通与联系。河南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洛阳九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四朝古都,历史古迹不计其数。很多姓氏的根源也出自河南,皇帝炎帝的故乡的在河南,河南是炎黄后代的根。河南旅行资源丰富,有悠长的历史古迹,有景奇异的渺渺云山,资源得天独厚。河南的地方戏盛行大概在明末清初,展开到现在,除了豫剧,越剧等,还有各样剧种达21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