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文科生的差距在哪里
作者:高东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2期
作者:高东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2期
摘要:高校招生考试第二批录取的本科生,俗称“二本”,他们与“一本”学生相比,在综合能力上有一段差距。我们应该花些时间去研究这种差距,然后施以针对性的教学。本文以笔者所执教的大学新闻专业“二本”一本二本的区别文科生为例,试对这个体在综合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获得一些认识。
关键词:“二本”文科生;综合素质;差距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86-03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与2000多年前的孔子时代对比,我国现代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千年不改其本,万变不离其宗,“因材施教”永远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规律。之所以为此文,是因为如今不少高校教师在对学生的“认识”上功夫下得太少,与“因材施教”相距甚远,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高校招生
考试第二批录取的本科生,俗称“二本”,他们类似孔子所说的“中人”(相对于“上智”者),与考取一流大学的“一本”学生相比,在综合能力上有一段差距。那么,这种差距究竟“差”在哪里呢?我们应该花些时间去研究这种差距,花些精力去考察不同学生的不同“材质”,然后施以针对性的教学。本文以笔者所执教的大学新闻专业“二本”学生为例,试对这个体在综合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获得一些认识。
一、理论钻研的兴趣和能力较弱
大学本科生在所学学科方面应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理论钻研能力,这是区别于专科生、中专生的核心标志,即使对于所谓“应用型”大学本科生而言也是如此。倘若缺乏理论基础和理论能力,这样的学生(混同于专科生中专生)未来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做出大的成果,发挥大的价值,更谈不上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以新闻学专业为例,本科生应具备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等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去掌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的业务技能,从而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二本”学生入校后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钻研缺乏兴趣,习惯于学习一些“一学就会”、“一讲就通”的直观性知识和技能,
对那些需要长期积累、深入钻研才能掌握的内容,或是浅尝辄止,或是敬而远之,甚至放弃。这些学生凭借中学阶段“语文好”、“会写作文”进入新闻专业学习,满足于掌握一些基本框架和方法,满足于课程考试成绩及格通过,对于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则是得过且过,不下功夫,以为将来只要能够采写报道、编排版面就可以了。然而,他们不知道,真正到了新闻事业的战场上,拿出了作业和作品后差距就明显产生了。缺乏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理论,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报道不能深入;缺乏文学、哲学、语言学理论,新闻报道上语言文字的表达难以做到准确、严谨和生动;缺乏新闻学、传播学理论的钻研,难以在新闻业务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开拓。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类理论也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的,核心环节缺失就会带来知识链条断裂,造成能力的欠缺。理论往往不是“一学就会”、“一讲就通”的东西,越是不学就越是畏惧,越是不学就越是难学,而实践起来就会缺胳膊少腿。譬如“读者定位”,就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理论、贯穿整个新闻工作过程的问题。然而,在与学生的接触及相关考试中发现,有部分学生直到毕业也没有搞明白“读者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其与相关方面的内在联系。原因就是,“读者定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范畴,而这些学生缺乏相关理论的积累和支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