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的遗憾
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阅读与作文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南岭投递局3号专用信箱3YU D U Y U ZU O W N 3u
k 苏格拉
世上
只有一样
东西是珍
宝,那就
是知识。文
化诺贝尔奖从设立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获得过其中的任何一个奖项。检索一下诺贝尔各奖项的得主,文明古国中,印度、埃及、阿拉伯均有建树;在各
大国中,美、英、法、德、俄均榜上有名。既是文明古国又是当今公认的大国,中国却无人戴上诺贝尔桂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诺贝尔。体育、科学、艺术是和平竞争的领域,而最辉煌的竞技场就是奥运会与诺贝尔奖。如果说,中国在奥林匹克的异军突起,让底气还不很足的中国人好好地张扬了几回,那么,相比之下,诺贝尔奖却让中国人饱尝了等待的沮丧。想一想李约瑟称道不已的中国古代科技,再想一想尧舜周孔李杜曹雪芹,真是让人感叹,让人惭愧。同是诺贝尔奖,中国人对科学奖的空缺大都能坦然接受,而对于文学奖的空缺,却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不平。科技落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能拿奖当然开心,不拿奖也还能够忍受。可是文学奖不同,咱们是文化大国,拿奖才是理所当然。大江健三郎能拿奖,咱们为什么就不能?日本与中国是近邻,论起文化,还有着悠久的渊源关系。想想大唐的天空,那些遣唐使怀着满腔的虔诚漂洋过海,到长安来干什么?不就是来“西天”取经吗!可是事过境迁,甲午之后,先生与学生的位置就颠倒了。咱们内忧外患了一个世纪,一觉醒来,日本人已经乘上新干线了!但是先生的面子得要,这自尊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咱们的文化了。这也难怪,文学这东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杆人人信服的公平秤。英国人声称“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话说得有几分矫情,但对莎士比亚的那份推崇可是真诚的。但这样一个价值连“国”的人,却让托尔斯泰感到烦闷和厌恶。莎士比亚究竟该算什么呢?恐怕还得借用英人的一句谚语总结:“说不尽
的莎士比亚。”连莎土比亚这样的大腕都难定为“一尊”,你大江凭什么让我们心服口服?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争议和意见一直存在,不独咱们中国。客观地说,诺贝尔文学奖并没能做到野无遗贤,将文学才俊尽入彀中,相反倒遗漏了好多被历史证明是无愧于诺贝尔的作家。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1910年去世,根据诺奖只颁发给在世作家的惯例,他有11次参评机会。托尔斯泰是举世公认的伟大作家(不仅仅是大作家),不仅其文学成就无与伦
比,他的人格和作品所体现的人类之爱——完全拒绝暴力的无条件的人类之爱,也正是诺贝尔遗嘱中所期待的理想。在人类历史上,很难再到一个作家能像托尔斯泰那样深刻地理解和表达爱、和平、同情、宽恕、悲悯、非暴力等精神。严格地说,不是托尔斯泰需要一个诺
诺贝尔的□ 余党绪遗憾210022E E 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