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9年5月第20期May 2019NO.20
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收稿日期:2018-09-12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170098)及(JG20140106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颜华(1976-),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要求,教育部从2009年
开始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珠峰计划),培养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列为重中之重,加大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东北农业大学从2016年起在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置“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班。“本硕博”连读学生实施“3+2+3”模式分流培养,即本科生阶段为3年,硕士生阶段为2年,博士生阶段为3年。
一、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
拔尖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拔尖人才培养”是通过择优选拔、重点施教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知识应用与科研创新能力较强,具备毕业后进入国内外大学及科研机构攻读更高学位潜力的优秀毕业生,为我国相应领域领军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人才储备,其核心在于创新教育。
根据对拔尖人才及拔尖人才培养的界定,经济管理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国际视野宽广、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班的培养目标界定为以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级特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依托,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能在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类农业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教学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创新型人才。
二、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模式1.实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培养方式。充分利用农林经济管理的学科优势和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行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差异化专业教育。学生通过宽厚的通识教育课程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和养成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充分挖掘研究生
教育资源,为学生配备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教授为学术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导师结合连读生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突出创新教育和科研训练;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专业、跨学年修读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修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程,实现“本硕博”贯通培养。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对“本硕博”连读班采用小班授课方式,将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和自我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利用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导师的访学经历,逐步推行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及英文授课。本科阶段50%的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于农业经济问题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参与导师课题及主持大学生SIPT 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
3.突出创新教育和科研训练。在培养方案中创新
颜华,李庆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本文在对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的基础上,重点以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式、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且构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
关键词: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039-02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以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
3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