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 世界地理分区
【知识体系构建】
【核心要点突破】
(2010·上海地理·T3~5·6分)(二)亚洲某地(约,),蓝天与白云交织, 雪山与湖泊辉映…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 B.南亚
C.西亚 D.东南亚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图文材料切入,主要考查亚洲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解答该题的前提是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除此以外,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及各大洲地理分区等基础知识。
【规范解答】1选B,2选A,3选B。由题目所给的图文资料和信息首先可以确定该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据此并结合题目中“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等信息,可推知该地气候类型为高原高山气候,其在亚洲地理分区中属于南亚地区。
(2010·郑州模拟)读图,回答1~4题。
图5
1.以图中A、B两地区生产的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分别是
A.麻纺织工业、畜产品加工业 B.制糖工业、橡胶工业
C.造纸工业、医药工业 D.棉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2.以下有关图中字母E所在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非洲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位于它的西侧 D.属于亚洲国家
4.乙图中D城市形成的最主要区位条件是
A.工业历史悠久 B.丰富的石油资源
C.充足的光照 D.雄厚的农业基础
【解析】1选D,2选B,3,4选B。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空间定位。通过河流形状和陆地轮廓以及经纬度可以判断出甲为尼罗河口,乙为密西西比河河口。第1题,尼罗河口三角洲(A地区)和田纳西河流域(B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都是棉花,所以以A、B两地区生产的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都是棉纺织工业。第2题,E地区位于西奈半岛上属于埃及,但属于亚洲,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中国大运河位于它的东侧。。第4题,乙图中D城市应该是休斯顿,是著名的石油化工基地。
【高考真题探究】
(2010·浙江文综第5题)
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解析: 主要了解世界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有点难度的话就是要关注主要经纬线:120°E、30°E、90°W、0°、23.5°N、30°N、45°N以及海陆轮廓和河流形状。甘蔗、橡胶、咖啡、黄麻、可可等为热带作物,柑橘、茶叶等为亚热带作物、大豆为温带作物。
(2010·上海卷地理)
(十四)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38.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39.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列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________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
41.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____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
42.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
(2010年·全国卷二文综·T39·20分)5.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际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它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被迁走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业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及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方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方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中亚地区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际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它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被迁走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业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及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方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方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期、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和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16分)
(3)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4分)
(3)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4分)
A.1300km B.1800km C.1000km D.2100km
【命题立意】本题以中亚地区为背景,主要考查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其对工业的影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需要的知识包括中亚概况,资源分布,地理计算等。
【命题立意】本题以中亚地区为背景,主要考查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其对工业的影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需要的知识包括中亚概况,资源分布,地理计算等。
【规范解答】(2)从材料二的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早期工业主要是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而2007年(21世纪)后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迅速;从材料二的图片中可以看出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东部,而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西部里海附近;材料一中提到苏联为了国防需要(卫国战争)把莫斯科、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以及国家中心区的机器设备、物资、人力 资源转移到西伯利亚、中亚、乌拉尔地区,其中大部分属于国防工业部门,又提及在国家东部疏散企业是机械工业取得的主要成果,说明转移的原因是国防需要和资源分布,转移的主要工业部门是机械制造,而机械制造工业又推动采矿、冶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对原料(油气资源)依赖性很强,与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基本吻合。(3)图中输油管道裁弯取直,目测约相当于跨经度22度,当地纬度可看成北纬45度,利用公式 输油管长度=22×110×0.707=1710.94,更接近1800千米。
【参考答案】
(2)分布特点:机械、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或者东北部(2分)
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或者里海附近。(2分)
成因:苏联工业转移的影响或者国防的需要(3分),机械工业的转移,也促进了冶金工
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或者里海附近。(2分)
成因:苏联工业转移的影响或者国防的需要(3分),机械工业的转移,也促进了冶金工
业的发展(3分),东部有铁、铬、煤、铜等资源分布(3分)里海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所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3分)。(3)B(4分)
【专题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2010·山东实验中学三模)下表是2009年法国、巴西、德国、日本四国能源构成(%),据此回答1题
国家 | 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 | 水电 | 核电 | 其他 |
甲 | 19.1 | 16.4 | 21.1 | 8.9 | 32.1 | 2.4 |
乙 | 54.2 | 1.2 | 9.8 | 3.1 | 29.3 | 2.4 |
丙 | 1.2 | 1.8 | 1.6 | 86.3 | 0.9 | 8.2 |
丁 | 7.4 | 2.3 | 1.0 | 12.2 | 76.5 | 0.6 |
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A.德国、巴西、法国、日本 B.巴西、法国、日本、德国
C.法国、日本、德国、巴西 D.日本、德国、巴西、法国
(2010·芜湖二模)下表为50°N线经过的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的数值,读后回答2~3题。
经度 | 160°W | 120°W | 80°W | 40°W | 0° | 40°E | 80°E | 120°E | 160°E |
气温年较差 | 15℃ | 40℃ | 28℃ | 14℃ | 8℃ | 28℃ | 38℃ | 56℃ | 44℃ |
2.关于50°N沿线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海洋区相比,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B.与下垫面一致地区相比,海陆过渡区的气温年较差变
化明显
C.0°经线处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
影响
D.120°W以西地区为大陆和海洋的过渡区,气温年较差
迅速减小
3.表中120°E处是全球某种农作物种植的最北点,该农作物可能是
A.水稻 B.小麦 C.甜菜 D.棉
(2010·崇文二模)读图3(世界各地区粮食进口状况示意图。图中圆的大小表示数量的多少),回答4、5题。
4.世界粮食进口量居首位的地区是 ( )
A.北美地区 B.大洋洲地区 C.欧洲地区 D.南亚地区
5.世界粮食出口量最大地区的农业生产优势是 ( )
A.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劳动力丰富
C.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D.地广人稀,水利工程最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