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建筑管理办法-沪府令〔2021〕57号
上海市绿建筑管理办法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21.09.30
施行日期
2021.12.01
文号
沪府令〔2021〕57号
主题类别
建筑节能与科技
效力等级
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57号
  《上海市绿建筑管理办法》已经2021年9月13日市政府第13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龚正
  2021年9月30日
  上海市绿建筑管理办法
  (2021年9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7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促进绿建筑发展,节约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上海市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的建设、运行、改造,以及工业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的绿建筑活动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绿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第三条(管理职责)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是本市绿建筑活动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并负责相关专业领域的绿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区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关绿建筑活动的具体监督管理。
  交通、水务、绿化市容、房屋管理、民防等部门(以下统称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相关专业领域绿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商务、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国资、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办法。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协助做好既有建筑绿改造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协调机制)
  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建立绿建筑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绿建筑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优惠政策)
  绿建筑项目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
  第六条(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
  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绿建筑水平,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第七条(创新模式和研发应用)
  本市鼓励在绿建筑活动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绿运行专业托管以及其他创新模式。
  本市鼓励绿建筑活动各参与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在建筑安全耐久
、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等方面,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应用和示范推广工作。
  第八条(长三角区域协作)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当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相关省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推进绿建筑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统一,推动技术创新联合攻关、推广,促进绿建筑全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
  第九条(行业协会)
  本市鼓励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绿建筑业务培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本市鼓励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建筑优秀评选活动时,将建筑绿性能纳入相关评选指标。
  第十条(社会宣传)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普及绿建筑相关知识,推动形成崇尚绿生活的社会氛围。
  第十一条(信用管理)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绿建筑信用信息归集、评价、应用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将绿建筑活动参与单位相关信用信息归集到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依法采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
  第二章 一般要求
  第十二条(绿建筑标准)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市气候、环境、资源、文化等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组织编制和完善地方绿建筑标准。
  第十三条(绿建筑等级)
  绿建筑按照国家标准,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个等级。
  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建筑基本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其中,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其他由政府投资且单体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应当按照绿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
  前款所称政府投资且单体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的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确定。
  第十四条(绿建筑标识)
  本市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绿建筑标识制度。
  申报绿建筑标识遵循自愿原则。
  第十五条(状况评估)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单位对本市绿建筑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制定绿建筑相关标准、政策的参考依据。
  第十六条(绿建筑要求征询)
  以有偿方式使用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土地供应前,规划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就绿建筑等级、装配式建造、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全装修住宅、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绿建筑具体要求,征询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的意见,并纳入土地使用合同。
  以划拨方式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规划资源管理部门在核提规划条件或者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就绿建筑具体要求,征询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七条(装配式建造和建筑信息模型)
  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和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具体实施范围、要求以及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定额,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可再生能源利用)
  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以及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核算标准,采用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浅层地热能等一种或者多种可再生能源。
  本市推广安装与建筑一体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第十九条(绿建材与资源循环利用)
  本市推广使用绿建材,逐步提高绿建材在绿建筑中的使用比例。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应当优先使用绿建材。
  本市对建筑垃圾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建筑废弃混凝土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类、运输和资源化利用。
沪上知名的装修机构
  第二十条(全装修住宅)
  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应当全部实行全装修。
  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的全装修面积比例,应当符合本市相关规定;具体规定,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
  本市推广全装修住宅项目采用内装工业化和节能环保技术。
  第二十一条(超低能耗建筑)
  本市鼓励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排放建筑的试点示范。
  第二十二条(绿生态城区)
  本市推进绿生态城区创建与示范工作,发挥绿建筑集约发展效应。
  区人民政府、特定地区管委会应当确定辖区内一定区域创建绿生态城区,组织编制、实施绿生态城区专项规划;绿生态城区专项规划应当明确绿建筑相关要求。
  本市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建设应当纳入绿生态城区创建范围。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要求)
  建设单位应当在招标文件、承发包合同中明确绿建筑的具体要求,并督促建设工程各参与单位予以落实。
  绿建筑具体要求相关费用,纳入工程概算、预算。
  第二十四条(设计单位要求)
  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合同明确的绿建筑具体要求,编制设计文件,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设计文件应当包括符合规定设计深度要求的绿建筑专篇。
  第二十五条(审图机构要求)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依法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绿建筑内容进行审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