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7
农化科技
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者从植物中提取
驱虫信息素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者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具有广谱的驱虫效果,堪称驱虫的“青蒿素”。他们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助力国家精准扶贫和现代生态农业绿发展。 目前利用昆虫信息素防控虫害是绿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该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韩国志介绍,昆虫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分泌于体外,被同种昆虫异性个体感知,引起一定行为反应或生理效应的微量化学物质,也是昆虫求偶通讯的渠道。一般通过改变环境中特定的昆虫信息素浓度,使其无法感知异性,从而降低害虫的繁衍达到减少害虫的目的。
韩国志带领项目组以此为目标,与合作方江苏华昌织物有限公司立项,他的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的严力加入研究团队。他们对购买的夜来香和萝卜树皮进行分析,经过反复实验,成功提取了这些植物的活性成分。通过前期防虫测试后显示,该活性成分具有广谱防虫效果。
经过实验研究,团队成员合成了一种能用提取的广义信息素修饰的高分子材料,在温度或紫外线的驱动下,能缓慢释放信息素。这种高分子材料与遮阳网的主要材料聚乙烯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在不改变现有遮阳网生产工艺的条件下,加了一道负载的工序,成功生产出具有信息素缓释功能的遮阳网。
植保所发现氧化石墨烯可以为杀虫剂增效
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创新性地将氧化石墨烯作为农药的增效剂,显著地提高了农药的生物活性。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环境科学:纳米(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上。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碳基纳米材料,已应用在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上鲜有报道。该研究选取对农业生产上为害较为严重的鳞翅目昆虫亚洲玉米螟为模式昆虫,以生产上常用的农药吡虫啉、高效
氟氯氰菊酯和杀虫单为代表性农药,详细探究了GO 对农药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该研究通过静电作用将三种农药负载到GO 上形成GO-农药的复合物,可有效地提高农药对亚洲玉米螟的生物活性。GO 对农药的增效机制分为3种:一是GO 尖锐的片层结构可机械地损伤昆虫的体壁,造成昆虫迅速失水;二是损伤的体壁为农药对昆虫体壁的穿透提供新的通道;三是吸附了农药的GO 可沉积到玉米螟的体壁上,提
高了农药的利用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