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语言风格与语言艺术的意义
摘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语言艺术是非常关键的。汉语言的语言风格与艺术使用是否恰当,关乎着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整体汉语言教学的结果。因此本文主要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理论视角入手,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出现的语言风格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语言风格与语言艺术的意义与实践办法,旨在为汉语言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意义
引言: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十分丰富。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艺术特征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汉语语言教学中,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加之其教学内容严谨等学科特点,传统的教学语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语言风格必须相应地加以调整和变化。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汉语言教师的语言风格由一般语言、文学语言、情势语言三大因素所决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原创性。由于个体性格、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差异,每一位汉语言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汉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分类主要包括外向型和内向型。
(一)外向型语言风格
教师在使用此教学语言时,具备下列特征:语速快,音调高,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都很丰富。这种课堂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专注,因此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思想会变得更加活跃,对新东西也会有强烈的兴趣。当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老师说话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接受到相关信息时,无法完全消化和吸收。
(二)内向型语言风格
教师在使用此教学语言时,具备下列特征:语速缓慢,语调不高,缺少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但对每一项专业知识都有详细的讲解,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能力较强,很少有遗漏
或积压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思维会更加缜密,思考问题也会更加全面。语言风格缺陷主要是教师讲授的速度较慢,使学生难以集中精神,神经不能活跃,易产生困倦现象。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语言风格的意义与实践
(一)措辞精确
汉语言文学课程内容繁复,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知识结构很难整理、归纳。因此,作为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其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经常要在课堂上教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一些老师的语速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说话的口气也会变得僵硬、程式化,匆匆忙忙中出现失误,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精确度是教学语言的精髓,如果语言丧失了精确度,措辞不得体,就会变得软弱无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措辞是否正确,要避免过度的口语化,要有流利的语言、清晰的主题和表达,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
(二)亲切感
教师亲切、自然、纯真的话语、充满感情的语调,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情感,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反,如果老师的语言冷漠、枯燥,再加上汉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解困难,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由于学生的学习抗拒心理,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脱离单调的课堂,对新知识缺乏吸收的渴望,因此教师的课程教学也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友善亲切的教学语言风格是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动力,也让他们愿意接受更多的知识。学生们愿意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老师们的教育活动就会变得更加顺畅,这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精炼简洁
精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要简短,不要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句子,以免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是冗长而复杂的,如果没有老师的详细讲解,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很多内容,所以教师就必须先将繁杂的汉语文学基础知识划分为几个单元,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同时也需要老师能抓住大纲,并简明扼要地表现出课程的重点与难度。因此老师还需要先对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加以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对之加以详细的梳理,
将僵硬的知识部分分割为更精细的部分。对于那些零碎的知识,老师必须及时地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更加严密的体系。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汉语言文学教师要注重语言的提炼,不说废话,充分发挥课堂语言的引导功能,不浪费时间,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抓住关键,让学生进入新的知识世界。
(四)与时俱进
新奇有趣的语言是一种润滑剂,生动的授课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们产生共鸣,也能让他们对该门学科的未来充满期待。与循规蹈矩、一板一眼的传统课堂教学语言相比,这种融合了时代元素、富有时代特的教学语言更受学生欢迎。作为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当前的热点问题,搜集最新的词汇,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新时期教师要善于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因循守旧,死守传统,把课堂推向死板,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老师运用生动、与时俱进的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语言艺术的意义与实践
(一)幽默感
幽默的语言是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幽默可以使人感到亲切、放松、平静,教学中幽默的语言艺术不仅婉转含蓄,意味深长,而且妙趣横生,寓教于乐,彰显课堂艺术魅力。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获得充分的身心放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吸收、记住新的知识,能够将更多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这样才能让老师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二)充满情感
情感在教师的语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丰富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温馨愉快的心情,缓解他们的紧张,让他们能够专心于课堂上的学习。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质是“人文素养”,不能脱离“深厚的感情”。富有情感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汉语文字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老师的友善语言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手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老师的正面影响,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求知的心态。
(三)启发性
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上不停地进行启发式的指导,循序渐
进,信手拈来,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的殿堂。因此这也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师做好大量的阅读工作,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在脑海里建立起一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料库。启发式的语言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很好的问题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注重收集大量的语言素材,善于对综合语言素材进行分析,以达到启发式语言的规范化,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思维空间,拓展教学环境。
总结:
综上所述,语言风格与语言艺术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其语言风格在课堂教学中所显著的影响。不同的教学语言风格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汉语言文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对语言的审美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张炜.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语言风格与语言艺术的意义[J].山西青年,2020(11):295.
[2]吴娜.谈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语言风格与语言艺术[J].赤子(上中旬),2014(21):111.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