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利弊分析
2019.05
1 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1.1 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较少
农学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会是在农业、园林、种植园或农业企业工作。他们的工作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艰苦,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一般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或农村地区。许多毕业生通常不想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机会,因此他们会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一些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民间考试,本科毕业后直接从事这一职业的学生人数很少。同时,他们又渴望在毕业后立即工作。求职门槛较低,他们不会痴迷于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工作。1.2 不同细分专业间的就业率存在差异
农学院各分支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存在差异。通过提高生活水平,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对绿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环境的绿化到家庭环境的绿化,促进了园艺学生的就业。除了关注生存环境之外,人们更加关注饮食的健康。因此,绿食品和有机产品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之相关的农学生的就业率也相对较高。1.3 毕业生就业区域小,选择性不强
目前,一些提供农业工作的公司集中在中小城镇或农村地区。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研发农场数量较少,就业人数有限。农学专业的学生如果想从事这个职业,就必须放弃大城市的生活,这无疑会影响一些学生的就业选择。正是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受到限制。
2 影响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因素
目前,根据大学和教育部门的统计,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还比较乐观。然而,在深入研究和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后,农学毕业生和农业学生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农学毕业生的需求之间存在不协调甚至脱节的情况。
2.1 农学类专业教育与地方需求脱节
从一些农业院校的学生培养方案来看,几所高校都存在培养目标不切实际的情况,对专业的定位不准确。例如,在农学大学教育中国内的一些高校普遍将培养目标定位为“能
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农学的教学和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学科和管理人才。”无论学校的教师,学生资源和当地经济发展如何,这些高校的课程基本相同且具有通用性。根据作者访问的调查,这种情况在农业界也很明显。虽然在农业院校养殖场,一般的做法仅限于短期的农场实践,并与地
方合作,共创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时间的练习(训练),且很少沟通。这种类型的学校,缺乏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倡议的终极目标,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较差。学生的就业能力很难满足当地特的需求,使得培养人才的结果与地方企业的要求和需求产生脱节。2.2 用人单位的招聘观念与学生能力间的偏差
由于高等教育和大学就业市场的逐步普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求失衡,大学生就业竞争尤为严峻,这使雇主的招聘标准普遍提高,对毕业生的全方位素质更加看重,也对毕业生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一些雇主单方面追求经济市场利益,为了迅速取得成功,提高招聘门槛(如条件设定为高学历人才或有行业经验等),拒绝接受刚毕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质量不高,“不论是大学学位或高等职业学院的大学毕业生,本科生的工作能力水平低于工作所需的水平。”2.3 专业学习与就业观错位
作者访问并了解到,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看好。原因是“农业” 专业的就业肯定会与农业息息相关,工作的地点不是在农村就是在城郊,工作环境差且工作待遇不到位。虽然高等教育越来越受欢迎,但毕业生就业的观念仍然相对保守。因此,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大多数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与“农”相关的地方工作,他们宁愿待在城市而不去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换句话说,与农业相关的分支机构的研究起着“蹦床”的作用,大多数人与就业者之间的对应程度较低,为二次
失业种下了隐患。
当代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利弊分析
陈强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摘 要:为了使农学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获得优势,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分析就业难问题的具体背景以及当前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优劣势,并进一步分析和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提出相应的实际策略,以便反映和展示农学专业大学生的价值,从而提高农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水平。
关键词: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利弊分析
作者简介:陈强(1988- ),河南南阳人,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助教,农学本科,研究方向:农学。
2019.05
2.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
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大学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笔者对广东农业大学进行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200名农业专业的毕业生中,尽管70%的学生表示他们知道学校一直在提供有关就业指导方针的培训。 然而,高
达80.2%的学生表示此类培训只重形式,无实质内容,培训无效。虽然这些学院已经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对学生就业方面的职业规划还远远落后。 一些学校还设立了以学校为基础的选修课程作为“职业规划”的一种补充,但课程形式和内容没有针对性,学生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课堂效果并不理想。3 当代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利弊分析3.1 优势分析农业大学专业
专业知识广泛,具有特殊的专业功能。 农学专业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侧重于人才培养中复杂的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从研究规模来看,它涉及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包括数学,化学,生物学,环境和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农学专业毕业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宽泛的知识面,学生最终可以拥有农业生产的技能和操作。此外,许多学生通过学习甚至考取其他专业的证书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积极进取,踏实进步。农业大学农学毕业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远离的农村进入了大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高兴有机会到大学学习。但是,农学专业的学习中有许多农学课程要求学生去到基础农场或田间地头学习和实践。在这些困难的条件下,他们练就了吃苦的精神,这对农学生的就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3.2 劣势分析
主观方面。随着大学的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然而,许多农学毕业生的首选仍然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在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落后的基层单位和待遇不高的岗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竞争力还是很大。因此,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毕业生创造准确的就业观念,农业院校应培育和提高农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客观方面。农学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农业企业的外在条件较差,生活和工作环境有限,配套设施不到位,甚至一些地方的通信条件还不是很完善,这些客观条件导致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偏远的基层岗位工作。4 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对策4.1 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培养机制
首先,我们必须积极做好政策探索的前沿工作。目前,中国许多专家学者都呼吁降低农业专业学生的学费。虽然国家尚未实施相关政策,但北京农学院和浙江大学已经将农业
学生的学费实施了免除政策。此外,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农业职业教育费用减免问题。如果探索成功并且可以在政策下全面实施,这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教育成本,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吸引更多优秀的农村学生。其次,大学教育必须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农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满足当地需求的人才(如大学校园村官,农业科技人员等),优化农村就业人才和队伍,并及时与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提供专业文凭毕业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4.2 正确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农业机构,特别是地方大学,应增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农业院校要开展定期研究,充分认识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紧密联系师生,正确实施培训目标和员工培训,赋予学校学科的比较优势,强化领先学校的特,提高员工培训质量。在实践课上,我们还可以创建实用课程,如家庭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管理,使学生能够与经验丰富的村官和科技人员进行充分沟通,进一步开展组织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满足农业发展部门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4.3 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正确引导学生服务“三农”
职业规划教育是学生对自我的一种认识和对自我的一种人生定位和生活规划。 准确的职业规划使学生能够创造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并更系统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农业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中优秀农科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职业规划课程不应局限于理论指导,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包括间接知识的获取),如开展行业成功人士的经验讲座、行业调研和实践活动等。参考文献:
[1] 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12):20.
[2] 崔海英,王淑仙,栗蕊蕊.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
能力提升策略一基于SWOT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0(6):27-31.
[3] 何社源,周紫薇.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
和做法[J].职业教育,2010(10):194.
[4] 倪虎波,马婷.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究[J].潍坊教育
学院学报,2010(1):21-23.
[5] 曾浩,杨军.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与求职导读[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1:56-57.
[6] 张武华,周琳.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华
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