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模
现代制造技术
系统建模
 

第一章 建模简述
1.1系统建模概述
系统的定义:具有一定功能,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由许多要素或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
系统建模的定义:系统建模就是建立一个新系统,用来模拟或仿真原有系统。 模型是对实际系统的简化表示,它提取和反映了所研究系统的基本性质。
模型的表现形式:直觉模型、实物模型、模拟模型、图表模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种类:参数模型、非参数模型、模糊及神经元模型、区域规划模型、网络模型、黑箱模型、黑板模型、遗传算法模型等。
1.2系统建模要素
(1)目的要明确:同一个系统,不同的研究目的所建立的系统模型也不同。
(2)方法要得当:
1-1 建模方法
    3)结果要验证:验证所建立的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系统。
1.3系统模型分类
1) 综合模型与分解模型   
(2) 时域模型与频域模型
(3) 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模型
(4) SISO模型与MIMO模型
(5) 连续模型与离散模型
(6) 参数模型与非参数模型
1.4系统建模意义
(1)把世间的现象/问题上升到“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的理论高度是现代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基础。
(2)实验、归纳、推演”是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重要手段/方法/途径。
    3)数学模型”是人们对自然世界的一种抽象理解,它与自然世界/现象/问题具有“性能相似”的特点,人们可利用“数学模型”来研究/分析自然世界的问题与现象,以达到认识世界与改造。


第二章 系统建模方法及步骤
2.1常见建模方法分类
1)机理分析建模方法(白箱):依据基本的物理、化学等定律,进行机理分析,确定模型结构、参数;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对系统的运行机理完全清楚。
2)实验统计建模方法:基于实验数据的建模方法(白箱、灰箱、黑箱)
辨识建模:线性、非线性,动态、静态
统计回归:一般是静态的线性模型
神经网络:理论上可以对任何数据建模,但学习算法是关键
模糊方法
实验统计建模方法使用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正确的数据,所建的模型也只能保证在这个范围内有效;
足够的数据不仅仅指数据量多,而且数据的内容要丰富(频带要宽),能够充分激励要建模系统的特性;
(白噪声、最优输入信号设计、数据的质量)
要清楚每种方法的局限性,掌握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组合采用、互补。
2.2 机理模型法
2.2.1 建模原理
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方法,对已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经过合理分析简化而建立起来的描述系统各物理量动、静态变化性能的数学模型。
一般是在若干简化假设条件下,以各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分析系统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而获得解析型数学模型。
其实质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原理和定律或推论,对被研究系统的有关要素(变量)进行理论分析、演绎归纳,从而构造出该系统的数学模型。
2.2.2建模步骤
1) 分析系统功能、原理,对系统作出与建模目标相关的描述;
2) 出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3) 按照系统(部件、元件)遵循的物化(或生态、经济)规律列写出各部分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等;
4) 消除中间变量,得到初步数学模型;
5) 进行模型标准化;
6) 进行验模(必要时需要修改模型)。
2.3 表格插值建模
2.3.1建模原理
由于这种方法不允许直接实现动态方程,称之为静态建模技术。但表格插值功能常用于建立系统动态方程。一般用于如下形式:
可以是仿真中的任意变量,如时间、状态变量或常数等,输入个数可以使任意的,但实际应用中一般小于5,输入量的增加,求解计算时间会增加。
一个有N个输入的插值函数可以用N维查表来计算,每一个变量的跨度为一个一维查表。插值点的跨度可以是等间距的,也可以是任意的间隔。
2.3.2建模步骤
插值计算有多种方法,不同的方法再插值计算复杂度和插值函数平滑方面有所不同,一般由两种方法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需要:线性插值法和三次样条插值法。
可以在图上直线连接相邻插值点来进行一维线性插值,插值函数是连续的,但其插值点上的微分是不连续的。
建模方法
                2-1 线性插值法
  注:要先确定插值点LL+1
常采用二分法,可以大大节省搜索时间。如果输入值x在计算范围内小范围内变化,可以先检查输入值是否再上一次计算的插值间隔内,这样就可以简化步骤,省去二分法;
也可以检查前一个插值点间隔、其相邻的插值点间隔(如果必要),有时可省去使用二分法,但第一个插值点的计算除外;
该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输入变量的缓变性,这样两次函数计算之间不会发生快速跳变。条件不成立时,由于附加检查先于二分法,计算过程变慢。
三次样条插值是运用三阶多项式估计两个插值点间的函数。这样,在两个插值点上几两个插值点间,插值函数及其一阶和二阶导数均是连续的。从某种角度上讲,三次样条可以在插值
点间获得可能的最平滑的插值。
2-2 三次样条插值
2.4 系统辨识建模方法
2.4.1 建模原理
在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
明确了辨识的三要素:输入输出数据:辨识的基础;模型类:寻模型的范围;等价准则:辨识的优化目标。
2.4.2 建模步骤
1) 明确建模目的和验前知识:目的不同,对模型的精度和形式要求不同;事先对系统的了解程度。
2) 实验设计:变量的选择,输入信号的形式、大小,正常运行信号还是附加试验信号,数据采样速率,辨识允许的时间及确定量测仪器等。
3) 确定模型结构:选择一种适当的模型结构。
4) 参数估计:在模型结构已知的情况下,用实验方法确定对系统特性用影响的参数数值。
5) 模型校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2.5 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2.5.1 建模原理
与系统辨识的思路相同,都是从数据来建立模型,但他们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神经网络是基于生物神经元的模型,神经元是大脑基本的认知单元。可以用于非线性系统和未知物理模型的系统建模。复杂非线性系统建模时,可以考虑神经网络方法。但需要大量有效的输入输出样本来训练网络。
2.5.2 建模举例
    前馈型BP网络,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能实现映射变换,最常用、研究最多、认识最清楚。
是一个典型前馈型层次网络,分为输入层LA、隐蔽层LB、输出层LC。同层间无关联,异层神经元间前相连接。
LA层:m个节点,对应于可感知的m个输入;
LB层:u个节点,可根据需要设置;
LC层:n个节点,与n中输出相应相对应。
LA层节点aiLB层节点br之间的联接权为Wir
LB层节点brLC层节点cj之间的联接权为Vrj
TrLB层节点的阈值,θjLC层节点的阈值;
2.6 综合建模法
2.6.1 建模原理
当对控制的内部结构和特性有部分了解,但又难以完全用机理模型的方法表述出来,这是需
要结合一定的实验方法确定另外一部分不甚了解的结构特性,或是通过实际测定来求取模型参数。这种方法是机理模型法和统计模型法的结合,故称为混合模型法。
2.6.2 建模举例
图 2-6 水轮发电机系统综合建模

第三章 模型验证
3.1 模型验证概述
在仿真实验过程中,其结果的有效性取决于“系统模型”的可靠性;因此,模型验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应该贯穿于“系统建模仿真实验”这一过程中,直到仿真实验取得满意的结果。
3.2 模型验证的内容
1)验证“系统模型”能否准确地描述实际系统的性能与行为;
2)检验基于“系统模型”的仿真实验结果与实际系统的近似程度。
3.3 模型验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模型验证工作是一个过程。
2)模型验证工作具有模糊性。
3)模型的全面验证往往不可能或者是难于实现的。
3.4 模型验证的基本方法
3.4.1 基于机理建模的必要条件法
通过对实际系统所存在的各种特性/规律/现象(人通过推演/经验可认识到的系统的必要性质/条件)进行“仿真模拟/仿真实验”,通过仿真结果与“必要条件”的吻合程度来验证系统模型的可信性/有效性。
3.4.2基于实验建模的数理统计法
通过考察在相同输入条件下,系统模型与实际系统的输出结果在一致性/最大概率性/最小方差性等“数理统计”方面的情况来综合判断其可信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过程辨识》方崇智,萧德云,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Fuzzy EngineeringBart Kosko, Prentice-Hall, 1997
3.《系统工程概论》夏绍纬,杨家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4.System Modeling and Identification Rolf Johansson, Prentice-Hall ,1993
5.《信号与系统》,Alan V. Oppenhei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6.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方美琪、 张树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系统建模》郭齐胜、杨秀月、王杏林、 徐享忠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8.MATLAB/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于、 曹娜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国家数学建模竞赛辅导》2010
10.百度文库: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资源,200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