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岗位都要进⾏哪些数据分析?
在HR的绩效考核⾥经常性会看到⼀些指标,⽐如招聘的到达率、培训完成率等,到底⼈⼒资源要分析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到底如何设计?
基于运营的⼈⼒资源数据分析
⾸先第⼀个核⼼点,如果HR在操作⼈⼒资源⼯作的时候没有数据化没有进⾏量化,那么操作的东西就很难获得认可。
量化是今天所有HR的基础,特别是各位写年度⼯作计划和总结时,⼀定要量化很清楚。
第⼆是到底量化什么指标,很多HR在做半年度分析的时候,部门⼈员占⽐,再分析⼯作⼈员结构占⽐、年龄占⽐;
我个⼈认为这个东西意义并不⼤,真正来分析的是基于公司运营数据导出来⼈⼒资源分析,这个是最有意义的。
⼈效分析、各个岗位单位产出分析、⼈⼒成本分析、⽜⼈占⽐分析、培训有效性分析,这些都是我认为⽐较有意义的数据。
⼈效分析
第⼀个数据是⼈效分析,在⼀个公司⾥这是最基本的数据;
因为⼈效分析就知道公司⽬前经营情况,⼈效的公式⽐较简单,⽤公司收⼊除以⼈数,每个⽉加起来除以12个⽉。
是按照⼈均收⼊还是⼈均⽑利来算,我个⼈认为按收⼊分析就可以,⼈效的⽐值决定了公司⾥每个⼈的平均贡献值。
第⼀种情况,是公司的产值偏低,同样1000⼈能创造⼗亿的收⼊,公司只做了⼀亿的收⼊,产值为什么⽐较低?
仔细分析会发现产品⽐较低端,就是卖不上价格,这样的公司肯定是产品线的产品⽔平不⾏。
第⼆种是⼈员能⼒不够,⼀般公司⾥⼈效值偏低的时候,往往是公司初级⼈员偏多,导致整个公司战⽃⼒不⾏,产值上不去。
第三种是,有些公司的产品线也赚钱,但做得不太好,原因是公司有⼀堆不赚钱的业务;
所以我个⼈认为要控制业务数量,按照⾕歌的思想就是721,70%做主营业务,20%做成长型业务,10%做新业务,
这样的占⽐就⽐较健康,所以要控制⼀个合理的度。
⼈⼒成本分析
下⼀个分析是⼈⼒成本的占⽐,这跟⼈效⽐密切相关,往往是⼀个公司⼈⼒成本除以公司财务确认后的收⼊。
⼈⼒成本分析怎么算呢?⼀般是,⼈⼒成本占收⼊是⼀个⽐,还有收⼊占⽑利的⽐,我认为占20%左右⽐例合适。
有很多⼈说⼈⼒成本控制的⽅式是什么,⼀些公司的玩法就是不涨⼯资,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控制⼈⼒成本有⼀个核⼼动作是必须减员增效。
在公司⾥哪些⼈浪费⼈⼒成本呢?
第⼀就是⽆能的⾼管,第⼆就是⼯资很低但没有产值的⼈。
降低⼈⼒成本⼀种办法是降低⼯资总额,还有⼀种办法是提⾼收⼊值,怎么提⾼?
要⽜⼈进来,因为⽜⼈可以做更⾼的收⼊,⽜⼈也是降低⼈⼒成本的好办法。
⼈员结构分析
第三个是⼈员结构的分析,这⾥指的不是年龄、性别、学历分析,这种盘点价值并不⾼,那什么样的分析才有意义?
第⼀个分析的是公司管理⼈员占⽐。
第⼆是后台⼈员的占⽐分析,财务、⼈⼒资源等等岗位,你问这些岗位是不是越少越好?不是。我个⼈觉得⼀个公司后台加起来维持在12-15%是可以的。
还有⼀个是公司⾥⼈员结构,⽐如研发⼈员占⽐分析,之前的课我们讲过,华为46%的⼈是做产品和解决⽅案的,
在中国的3G根本没有想商业化的时候,2004年的时候华为就开始招⼈,
当时3G⼈才有1万⼈左右,有7000⼈在华为,他们的研发储备量⽐特别⾼。
营销团队能⼒⽔平分析
下⼀个分析是对营销⼈员产出进⾏分析,第⼀个是组织单元的分析,我要看各个门店的产出情况,看看各个门店⼈均产出多少钱,看看各公司的⼈效⽐是什么样的。
第⼆是分析销售⼈员的业绩情况,做这个分析核⼼点是有了这个之后,
在公司⾥把销售⼈员按照业绩进⾏排名,然后按照等级分出来。
要认真剖析整个公司的⼈员构成,你要看各个业务部门做得最好的⼈是多少;
前1/3的⼈做多少,把后1/3的⼈⼲掉,中间1/3是可以培养的⼈,
在销售⾥这个分析特别重要,必须要对这个⼈的⽔平进⾏深度分析。
⼀定要做的⼈员综合能⼒满⾜预期业绩分析
在分析⾥最重要的是,分析公司现有员⼯满⾜未来预期业绩要求的匹配度分析。
把下半年的⽬标定出来,基于未来业务的要求,现有⼈员是不是满⾜这样的要求,要把⼈员进⾏分类分级;
就是前⾯讲的⼈⼒资源盘点,⾥⾯包括最基本的个⼈业务能⼒评估、态度盘点、个⼈价值观匹配、个⼈发展潜质匹配等等。
这样在公司就会分出三类⼈员。
⼀类是表现很好业绩过关⽽且潜质不错,完全胜任岗位要求;
第⼆类是勉强可以的⼈,业绩中等⼀般但是也可以达到及格线;
第三类是根本达不到要求的⼈。更深层次的分析,⽼板最希望看到的分析是这个,在⼀个公司内部到底有多少⼈是真正胜任的,他们是能够满⾜公司业绩要求的。
最⽜的⼈⼒资源是对每个部门的每个⼈都很熟,对他们实际情况都很清楚,这样⼈⼒资源就⼲得⽐较狠了。
各个部门的⼈员匹配都⽐较清楚,哪个部门⾏与不⾏都很清楚,下⼀步怎么调也很清楚,作为HR来说,能不能对公司各个部门的⼈员了如指掌很重要,是不是对每个业务部门下⼀步⼯作⽬标业务计划了如指掌。
如何做数据分析从运营⾓度进⾏招聘分析
下⼀个分析是专项数据分析,⽐如招聘渠道的分析,这个怎么分析?
原来分析数据的时候是招聘到岗率,要看招聘完到岗后的分析,如今招的⼈不仅是简单把⼈招进来,⽽是要确定他是⽜⼈。
今年部门招了多少⼈,到岗周期时间要进⾏分析,然后针对招聘结果进⾏分析,是不是满⾜岗位要求,部门提了多少需求,HR多少天搞定的,招来的⼈转正通过率有多少,转正的优秀率有多少,这样剖析之后招聘的数据就⽐较有说服⼒。
有很多HR总是掉在模块思维中来做,分析的时候先分析招聘渠道完成情况,通知了多少⼈,多少⼈来⾯试,通过率有多少,这些数据⼀点意义没有,⼀百个⼈招进来录取了⼀个⼈,招聘了⼀个⼈录取了⼀个⼈,哪个更重要呢?我认为通知⼀个⼈就可以招聘上岗,这是最好的。
分类细分的流失率分析
关于员⼯流失率的分析,并不应是简单算⼀个流失率。
第⼀个数据是主动淘汰⼈员的数据,做这个⽬的是我们能⾮常清楚的知道主动淘汰了多少⼈,这是⼀个很核⼼的数据。
第⼆个是主动流失员⼯有多少,⽐如说要看那些主动流失(主动离职)的⼈有多少。
在这⾥要进⾏精细分析,什么叫精细分析?⼀个是优秀员⼯⽜⼈的流失率分析,这个⽐值⼀定要控制好,如果这个没控制好的话特别可怕,⼀个公司⾥⽜⼈⾛了,这个组织损失就⼤了。
我建议要⽴体性的进⾏分析,就是统⼀的流失率,从主动和被动流失率进⾏分析,再看⽜⼈流失率。
其实这些数最后要体现到⼈效提升上,不管你怎么做,招了多少⼈进来,⾛了多少⼈,分析数据的优势是引进了多少⽜⼈,⼲掉了多少不⾏的⼈,这样⼯作才有效,反过来说招了很多⼈没有效果,⽜⼈还⾛了,这样⼈⼒资源的⼯作就有问题了。
培训分析与总结
最后⼀个是对培训数据分析,
第⼀个是课程开发数量,今年我们有多少个经过准确认真开发课程的数量;
第⼆个是我们经过认证的内部讲师有多少个;
第三个是当年做了哪些有效培训。
针对于公司不同的岗位,把这些⼯作——量化后进⾏剖析,发现培训完之后团队业绩明显有增长,培训前后的数据⽐⼀
针对于公司不同的岗位,把这些⼯作——量化后进⾏剖析,发现培训完之后团队业绩明显有增长,培训前后的数据⽐⼀分析,有了这个值就厉害了,⼈⼒资源的价值感就上来了。
做了这么多分析最后总结下来是什么?
第⼀个是体现跟运营的对接;
第⼆个是跟HR的贡献值有关系,
你能拉出来⼈⼒资源贡献了什么,今年⼈效有提升,薪酬成本降低,⽜⼈招聘⼊职率⾼,⽜⼈流失率低,培训了多少⽜⼈出来,这时候HR获得重⽤的机会就来了。
必须要⽤数据化分析,你得⽤数字证明你的功劳,否则只有苦劳没功劳,⼲了半天最后也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