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以11
课前思考: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统计教学中,如何凸显这一核心,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史宁中教授指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这个载体包括数,也包括语言、信息、信号、图像,凡是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而统计学就是通过这些载体来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的科学和艺术。”凸显统计教学的核心,要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数据分析的活动过程,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使数据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伙伴。一是让学生亲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二是让学生亲近数据、感悟数据。从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分析判断、认识随机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并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描述;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对于同一事件每次收集的数据可能不同,但只要有足够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首先,要重视数据分析的环节预设。其次,要切实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积累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的经验。如,读出统计图表中能直接
看见的,简单推理得到的信息,包括数据的多少、数据的比较等;读出统计图表中蕴含的信息,如数据的整体变化等。再次,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尝试对统计图表进行解释。如,统计图表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的,为什么数据会呈现出这种情况,统计数据能否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能否解决其他问题等。体会数据是会说话的。
如何引导学生依据数据进行判断和决策,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引导从关注“数据本身”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地推断”,有时为了更合理地预测,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学材分析:
根据《课标(2011)》的内容安排,第二学段才开始教学条形统计图,将原实验教材一下、二上、二下、三下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主要包括以11、以12和以15(多)的条形统计图。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因新旧教材衔接问题,我认为放在三年级上更合适。
1:让学生经历表示数据的过程。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示出北京20128月的天气情况。由
此呈现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等表示方式,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然后通过条形图与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优点——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再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统计图与统计表各自的特点,发现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读图,通过观察,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的数量等。
做一做:1、创设生活情境,经历统计过程。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自主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可提出:“班级要举办一场生日联欢会,在哪个月份举行比较好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调查全班同学出生的月份,然后将调查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根据每组汇报的数据做出选择。这样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自主经历了统计的过程,并感受到统计的作用和价值。
2、注重对统计方法的指导。在收集数据时,除了教材呈现的表格列举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正字、分类计数等方法,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完成收集后,引导学生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在学生填涂条形图时,指导学生先看看1格表示几个单位,是从上往下涂还是从下往上涂,哪种方式更好,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填涂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三个问题后,进一步交流:你是怎样借助统计图得到这些信息的,
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并尽可能多地从统计图中发现更多的有用信息。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描述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认识(理解)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一个单位),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教学预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1,觉得北京20128月份的天气怎样?
T:你会通过比较每种天气的数量来判断天气情况,那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谁多谁少你有办法让人一看就清楚吗?【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可以列表,也可以画图?做做看。)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在呈现例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经历统计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条形图的学校做了铺垫。】
2、自主探究,整理分析数据
(一)认识条形图
1
学生独立操作后同伴交流。
2、展示交流
(1)统计表
T:各有多少天能看清楚吗?为什么能清楚地看出?
  这样的表格叫什么?【统计表】
(2)象形图
画圆或打勾
说说是怎么表示各种天气的?觉得这样表示怎么样?
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事情?
正字
这种表示方法与哪一种比较像?
像这些象形图有什么优点?(谁多谁少,一眼就能看出)
3、出示条形图
T:我们还可以把各有多少做成这个样子。能读懂这个图吗?
  你觉得它跟之前的哪种方法比较像?
4、比较象形图和条形图
T:哪儿像?哪些地方不同?谁更清楚。(重点讲清楚纵轴)
  横轴表示什么?纵轴上有数字标注,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有什么用?
5、绘制条形图
这些一条条的长方形是怎么画的呢?(1格表示几个单位)
示范从下往上涂,从上往下涂,哪种方式更好?
像这样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6、对比条形图和统计表
哪个更清楚?为什么?【表示数据更直观】
7、读图
观察条形图,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如:一共有几天,比多少)
小结:用统计表和统计图都能清楚地把各有多少表示清楚。
【设计意图:学习条形图时,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条形统计图与象形图及统计表的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一是通过条形图与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优点——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二是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让学生发现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同时还引导学生读图,通过观察,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的数量等,为进一步学习统计图打下基础】
(2)据事认图,分析条形图
1、出示不完整条形图和统计表,根据信息填写完整。(20148月)
  信息:多云最多;雷阵雨最少;阴和阵雨同样多。
2、出示温州8月份天气条形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说的?
通过比照,体会条形图可以更直观的对比同一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同一月份的天气情况;
通过许多的统计分析,可以总结规律,发现共性,应对气候变化,解读天气预报。
3、经历过程,体会意义
1、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填写统计图表
提出:“班级要举办一场生日联欢会,在哪个月份举行比较好呢?”
(1)商讨收集数据方法
  样本选取
  如何做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2)完成统计表后绘制统计图
T:准备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
(3)分析图表
参加统计的同学一共有(  )人?
有出生人数相同的月份吗?是哪几个月?
  )月出生的人数最多,(  )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T:你是怎么看出的?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我们可以将统计结果反馈给班主任老师,体会统计的价值。
2、据图选事,据事选图
4、总结
1、幻灯回顾
    当我们要去清楚表示各有多少?谁多谁少?我们可以选择统计表和统计图。既然有了统计表为什么还要学习统计图,相比统计表你认为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
2、学完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