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4.18
∙【字 号】咸政发〔2022〕5号
∙【施行日期】2022.04.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
《咸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咸阳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8日
咸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81万吨以上,能耗强度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
重点工作任务:
(一)夯实发展基础,稳定经济增长。一是足额兑现政策。梳理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
支持政策,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创新方式将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全面落实中省稳增长和纾困解难惠企举措,开展“三送一解”活动,足额兑现规上工业企业、限上消费企业奖补资金、国有和民营企业减免房租等政策,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减负让利,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二是实施高质量项目年行动。出台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工作方案》,聚焦项目全流程管理,分级分类建立项目谋划、前期、开工、建设、投产清单,加强全过程、各环节调度协调,缩短前期工作、狠抓施工进度、促进尽快投产,形成项目接续滚动的工作机制,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全产业链精准招商。突出电子显示、智能制造等7条优势产业链和输配电、氢能等18条特产业链,加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和补链延链强链,跟进龙头企业、细化产业图谱、组建招商小分队精准招商,推进平台招商、以商引商,引进一批含金量高、含绿量足、含新量多的好项目。全年工业项目投资占比65%以上,力争签约项目350个左右、到位资金900亿元以上。四是统筹防范化解风险。有力有效应对疫情,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织密织牢“人、物、环境”同防防控网。增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处置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守护好人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粮食能源、保供稳价等领域预警管控,建立市县金融风险防范基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二)聚焦延链补链,提升产业能级。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控制“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81万吨以上。持续开展高质高效果园建设,创建2个省级、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增百万元合作组织5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建设中国供销咸阳生鲜冷链集配中心等一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二是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做深做实“链长制”,完善产业链提升行动方案,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集。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推进101个工业重点项目和80个技改项目加快建设,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出台差别化要素供给政策,引导企业提质增效。三是壮大现代服务业。释放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潜力,改造特商业街区,加快推进乾陵景区、马栏革命旧址等提档升级,全面推动服务业优化升级。培育智能消费、互动消费、沉浸式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新的消费点,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30户、限下示范业店200户。
(三)坚持系统谋划,持续扩大投资。一是中省资金带动投资。重点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省行业部门投资专项,加强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精准谋划争取
中省资金,全年到位中央预算内资金12亿元、专项债券发行额度70亿元左右,项目年内全部开工,资金支付率分别达到60%、90%以上。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重点开发区年度中省资金到位增长8%以上。二是重点项目支撑投资。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市级领导联系包抓项目推进督办机制,持续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氛围。围绕年度433个市级重点项目,高效组织月开工、季观摩、季点评活动,建立“红黑牌”工作机制。通过重大项目管理平台强化过程管控,确保重点项目上半年开工80%以上、三季度前全部开工,全面完成年度1431.4亿元投资任务,提升重点项目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三是基础设施拉动投资。抓住“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机遇,推进主城区“东接、西延、南优、北扩”,实施年度城建项目计划,有效改善城乡面貌。围绕国省干线公路、县乡公路新改建、重点水源、中小河流治理、城乡供水等,加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兴高速改造、引汉济渭咸阳北塬城乡供水、跨渭河(铁路)桥隧工程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聚焦5G、工业互联网、充电桩等新型设施,建设大数据中心机房,推进工业企业上网上云,力争5G达到3000座以上,新增“5G+应用”示范场景10个以上;实施29条城市道路新建改造、50个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主城区建设停车位5600个、充电桩830个以上。四是要素保障促进投资。全面梳理产业扶持、要素保障政策,提高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供给质量。推进“亩
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全市新增土地指标用于重点项目的比重达到60%以上、县级新增土地用于工业项目的比重达到20%以上、有条件地区新批工业用地以“标准地”方式供应的比重达到40%以上。发挥我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多方提供信贷产品和融资需求,切实提升信用信息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低碳等项目支持力度,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鼓励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等领域在公开市场发售资产证券化产品。
(四)突出创新引领,激发经济活力。一是建强秦创原。落实秦创原咸阳核心区三年行动计划、“政策包”等措施,加快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秦创原临空智港建设,提升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市场化运作水平。制定吸引力强的人才政策,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双向交流合作,建设高校院所科技工作队伍。开展科技成果路演4场次,定期公布“揭榜挂帅”榜单,促成50项以上技术难题合作。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3件。二是培育新主体。市场化运作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建立科技企业研发孵化中心,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彩虹光电和步长制药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户。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和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普惠政策,力争新增350户科
技型中小企业、60户高新技术企业、16户瞪羚企业。建立企业培育库和服务平台,培育健民制药、长风动力等专精特新企业10户,新增3户小巨人企业、培育5户隐形冠军企业。三是蓄增长动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支撑政务服务“一张网”“一朵云”,推进“秦务员”政务服务APP应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广“容缺受理”“承诺+副本制”,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常态化开展“互联网+”大走访活动,力争全年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5%。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动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落实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争取咸阳高新区、经开区纳入全省自贸协同创新区,推动冠捷、正泰等域外产能向我市转移,协调加密“中欧班列”频次。鼓励企业参加“进博会”等展会,建设2个“海外仓”,新增外贸企业10户以上。
(五)落实“双碳”战略,推进绿转型。一是走好绿低碳路。建立绿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加快高世代基板玻璃、正泰电气低碳科技制造、长庆石化车用氢能动力等项目建设。在高新区布局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积极培育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塑造新能源发展格局。二是谱好节能降碳曲。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减污降碳激励约束2022年高速免费日期
机制,确保能耗水平稳定下降。开展工业领域能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实施煤电行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打造一批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智能低碳城市。三是打好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一企一策”治理污染,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争秋冬季PM2.5浓度、重污染天数明显下降。实施泔河、清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19个、雨污分流工程10个,开展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营造林30万亩、绿化道路300公里。强化土壤污染防控,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加大固危废规范化处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