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的问题与对策
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的问题与对策
一 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尽管近年来实施了多项路桥重点工程,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车流不畅、交通阻塞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造成城市交通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发展缺少规划和决策依据 。
  哈尔滨市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交通发展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城市交通量发生、分布、流动等需求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满足此项需求的方法与相应的工程与管理措施,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指南和行动纲领。城市交通规划分战略规划和项目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年限,一般为20-30年,规划目标有:人均客位数和货车吨位数,人均道路面积,客、货运周转量,公交高峰小时每平方米站立人数,居民单向出行时耗,各类道路的平均车速,交通事故死亡率,交通投资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例等。规划完成后,必须进行可行性验证。城市交通项目规划,是根据城市交通战略规划的要求,对5-10年内应进行的建设项目,做出实施性规划。
  目前,国内主要城市几乎全部编制了城市交通规划,省内大庆市的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完成,而哈尔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虽然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尚未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由于没有科学的交通规划做支撑,多年来各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意性较大,大部分工程项目的决策是一年一拍板,缺少必要的理论根据和完整、准确的数字资料。一项工程设施建成后会带来哪些影响,说不清,没有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1.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与国内外一些主要城市相比,哈尔滨市人均占道长度、面积,道路密度和道路面积率等主要指标相对落后,而且差距较大。根据国外的经验,道路面积率为20%左右最为适宜,哈尔滨市的道路面积率为%,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指标,也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指标。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城市发展比例失调,造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历史欠帐太多。据1988年调查统计,在“七五”期间偿
还20亿元欠帐后,尚有40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欠帐,需在“八五”、“九五”期间逐步偿还。城市路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于人口和车辆的增长。根据1998年的一项统计,至1997年底,哈尔滨市的城市人口数量比解放初期的万人增加3倍,机动车增长126倍,非机动车增长66倍,而城市道路长度由解放初期的516KM,增加到869KM,增加不到一倍,道路面积由解放初期的609万M2,增加到1395万M2,仅增加一倍,人均占道M2,以上指标与国内平均指数有较大差距,而且近年来也没有太大改观。因而,由于欠帐较多、比例失衡,现有路桥设施已难以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两者矛盾十分突出。
   2.城市路网整体功能不完善 。2022年两会开几天哈尔滨市不仅道路容量严重不足,而且路网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形成功能明确、设施完善的城市干道系统,因此也很难按交通性质和道路功能对城市交通进行有效组织及控制。道路不足,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产生交通堵塞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城市路网形成和发展中的先天不足。哈尔滨主城区被5条铁路(哈长、滨绥、滨州、滨北、拉滨)、几十条铁路专用线和“一江、一河、三沟”(松花江,阿什河,马家沟、何家沟和
信文沟)分割,道路与铁路交叉口共62处,断头路、卡脖路多,道路通行能力差,对城市交通造成很大影响,也增大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难度。
  (2)城市干道数量少、间距大,主干道负荷过重 。据1999年统计, 哈尔滨市路网密度为KM2,干道网密度为KM2,平均干道间距,主要干道最大间距3KM,与国家规范(干道网密度2-3KM/KM2,干道平均间距1KM)要求相比差距很大。目前,国内中心城市四环以内的路网早已形成,我市规划“四环十射”的路网系统,只建完了内环和二环,四环的北半环尚未建设,三环基本上还停留在图纸上。由于跨江桥建设的严重滞后,松花江公路大桥已不堪重负,成为交通瓶颈,甚至影响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全市没有一条沟通各行政区域之间及主干道、主辅射线之间,同时联结城市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环绕整个城区的快速环路系统。由于干道少、间距大,城市道路没有形成有机网络,高峰时车辆多集中在少数干道上行驶,造成市区交通南北紧张,东西不畅的状况。平均车速仅为15KM/H,有的路段仅在10KM/H左右,严重降低了运输效率。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
护士节最美文案  (3)公共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快速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高密度地区交通拥挤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国内一些主要城市有的地铁、城市轻轨工程或“巴士快速与桥有关的故事
交通系统”(BRT)已建成投用,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的正在加快建设步伐。而哈尔滨市地铁建设刚刚起步,至今没有大运量的快捷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单一。作为公共交通主体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小公共汽车更新缓慢,半数以上车辆车况老旧,有的经常发生故障。
  (4)“内涝”和“冰雪路面”也是影响城市交通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哈尔滨市市区排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至1997年底,排水管道密度仅为KM2,远低于国内大城市平均水平KM2,甚至低于全国县级以上城市的平均水平KM2。由于排水设施不足,夏季雨量集中,如遇到降水量较大的雨天,市区一些地段排水不畅,积水严重,造成车辆难以通行。哈尔滨市是北方城市,冬季时间有6个月,由于清冰雪手段落后,冬天的冰雪路面也使行车速度显著降低,使道路通行能力大打折扣。据专家测算,冰雪路面条件下,与一般路面下有相同的车头间距时相比,通行能力平均降低20%左右,若要获得相同的速度,则通行能力平均要降低50%以上。我市现有清冰雪的专业机构设备很少,而且缺少先进的清冰雪工具,多靠组织专业清扫队伍和社会单位承担清雪任务,实际效果不佳,冬季很多一、二类街路由于冰雪覆盖而行车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城市清冰雪这一公益活动,已成为必须重视和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眼的拼音3、静态交通设施不足影响动态交通。静态交通是各种车辆在交通出行中的短暂停车,以及在停车场的长时间停车所组成的一个总的概念。一个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应由完善的动态交通子系统及静态交通子系统所组成。动态交通需要空间(即车行道)、各种设备以及管理措施;静态交通同样需要空间(即停车场)、各种设备及管理措施。过去,人们往往只重视动态交通问题,而对静态交通问题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更缺乏研究探讨。因此,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哈尔滨市停车设施欠帐较多,停车泊位供不应求,特别是社会性停车泊位匮乏问题越来越突出。美国对各类城市的中心商业区所需要的停车面积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停车面积应占中心商业区总面积的。据2005年调查统计,哈尔滨市仅有停车泊位万个,车流量比较集中的道里、道外、南岗的中心商业区,专业停车场数量极少,占用街路辟建的停车场和其它社会性公共停车面积不足中心商业区总面积的1%。由于对停车场缺少统一规划和建设滞后,停车场总量严重不足,中心区停车困难,有的地方甚至到了无法停车的程度。有限的道路空间被停车所挤占,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一些公交车辆不按规定停靠,互相拥挤,有的甚至停在马路中央,更使中心区的交通紧张雪上加霜。
>尚义街六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