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五年高考语文考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一.默写(共5小题)
1.(2022•山东)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两句起头“,”,从平常生活情景中引出感慨。
(2)《短歌行》提出要广纳贤才“,。”这与《管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相同。
(3)李白十分推崇谢灵运,诗中称他为“谢公”,如“,。”
2.(2021•山东)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3)《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
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
3.(2020•山东)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而北望故都,又“”,视线常被遮断。
4.(2019•新课标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5.(2018•新课标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
的赫赫战功。
山东省五年高考语文考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一.默写(共5小题)
1.(2022•山东)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两句起头“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从平常生活情景中引出感慨。
(2)《短歌行》提出要广纳贤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与《管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
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相同。
(3)李白十分推崇谢灵运,诗中称他为“谢公”,如“脚著谢公屐(谢公宿处今尚在),身登青云梯(渌水荡漾清猿啼)。”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解答】(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重点字:驽)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字:著、屐、渌)故答案为: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1.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考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
2.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
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3.区分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篇名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在这个例子中,“直”容易误写成“值”。
4.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
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2.(2021•山东)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3)《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求一要能准确无误地背诵,不添字不漏字;二要能正确书写内容,避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重点字:瓮、牖、氓)
(2)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重点字:讥)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答案不唯一)
【点评】古诗词中含有“王孙”的诗句: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友》)
(4)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5)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崔郊《赠去婢》)
3.(2020•山东)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谢公离别处(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中间多少行人泪”;
而北望故都,又“可怜无数山”,视线常被遮断。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解答】故答案为: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重点字:勇、知方)
(2)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重点字:却)
(3)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重点字:中间、可怜)
【点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2019•新课标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写戍边将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