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
万 献 初
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56000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宋代《集韵》收53525字除去异体实收32381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不管汉字总量什么时候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况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汉字构形分析上,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大意是:“文”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文”即六书中不可拆分的独体“象形、指事”之文,“字”即六书中含两个以上构字部件(文)的“会意、形声”类合体字。《说文》部首原则上用“文”不用“字”,章太炎《文始》从中提取出近五百个“初文、准初文”用以“孳乳、变易”出众多的“字”,日语的假名、民国初的注音字母都选用《说文》部首为注音符号。所以说,《说文》部首就是生成数以万计汉字的字根,要想读懂《说文》并学好汉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运用这500来个字根,会写,会读音,明了其构形意图,掌握其合成新字的取向与规则。“部首”是《说文》学的基础,需要逐一讲解清楚。
许慎《说文·叙》明谓“分别部居,不相襍厕”,是自觉地作系统性安排。如“九”为至尊,故收字只在“九千”之数;“一”为万物之始,“亥”为地支之末暗喻万物之终,故全书部首、列字“始一终亥”,等等。部首的排列顺序,许慎也是精心着意地“据形系联”,即根据部首字形笔画的关联性来安排。以第一篇30个部首为例:一为部首之始,重一画为二(丄),二下加三垂为示。三承一加二画,王用丨贯三,玉在王上加笔画,玨从二玉。气承三的三画来,士是二横一竖的三画。丨由一的横转变为竖,屮在丨上加笔画,艸从二屮,蓐由艸派生,茻从二艸。小在丨两旁加点,八承小的两旁点,釆在十上下加八,半的上部为倒八。牛承半形来,犛由牛派生,告在牛下加口。口承告下之口,凵为口上缺一笔,吅从二口,哭从吅从奔走之人(犬)。走从奔人(夭)从止,止承走下之止,癶是二止相背,步是二止向前,此是人止停于本处。转入第二篇:正是止向目标前进,……。
部首应该是构字部件的独体文,即初文。许慎虽为古文经学家,也会受到东汉流行的易学谶纬观念的某些影响。如《易》卦中,六为阴数之极,九为阳数之终,十为全数,六九五十四,乘以十为五百四十,许慎因此着意“始一终亥”,凑成540部首,以应阴阳之数,暗含包罗万象之意。于是,一些不是初文的合体字也进入部首之列。如果说重玉为玨、重艸为茻、重口为吅、重止为步等进入部首,是因为“玨、茻、吅、步”要作其下一代合体字“班、莽、哭、涉”的构成部件,还情有可原;而蓐从艸、犛从牛、哭从吅等,有的不再构成下位
合体字,即使构成少数几个,也完全可以纳入其初文部首中去。这类许慎草创期的未完善之处,需要修正。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到明代梅膺祚《字汇》合并派生出的合体字,定为214部首,基本上都是初文,就较为合理而适用了。
在部首字形的说解方面,许慎“博采通人”,追根寻源,胜义迭出,绝大多数是合理且科学的。也有少数受当时局限性影响而释义失当,如用阴阳五行观念解说天干、地支诸部首字,因未能见到甲骨、金文等早期字形而据后期已变字形误释字源等,有待探讨与修正。
此次540部首的字形说解,以许慎之说为主,先引列其原说解,作简要的现代定义,再选贴适宜的甲骨、金文、战国文字等古文字的原图片,或证许说之确,或补正其缺误,直观形象,利于理解。因是通用教材的广泛征引,引古文字出处用通行的简称如“甲二八三(《殷虚文字甲编》第283片甲骨)、毛公
鼎、古鉨”等;引前人、今人说者,除需特别交代外,只用“或谓、亦说”等,难以一一细标出处。部首统一加上楷书和汉语拼音,个别异读字标注两个今音,疑难读音附上大徐本所引《唐韵》反切以供对照与参考。
说文解字第一上
一,yī,“癅,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从一”。用具象“一”
表抽象数目,或谓象一枚算筹横置形。
丄,shàng,“癋,髙也。此古文丄,指事也。,篆文丄”。即“上”字,甲骨文作后上八·七。
即 ,下一长横表示坐标,上一短横或竖指示坐标以上的空间。
示,shì,“癙,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 ,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
變,示神事也。,古文示”。是说“ ”(上)代表天,下面三垂画代表日、月、星,是上天垂示人的意象,即天神降神旨之形。甲二八二、前二·三八·二,象祖先神主(牌位)或供桌之形,旁为所洒的酒水,后
泛指一切神主。亦说为早期“灵石崇拜”,三块竖立石头架起两块横置石头,以代神主。
三,sān,“澳,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用平齐的三画表示抽象数目“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三常表示众多。
王,wáng,“捌,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甲骨文作菁二·一,金文作盂鼎。以石斧、铜斧钺之形代表王权。亦说象火苗旺盛上腾形,为“旺”本字。
玉,yù,“笆,石之美,有五德,……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乙七八0八,象索贯串玉片之形,以玉佩代表玉。
玨,jué,“蓖,二玉相合爲一玨”。两串玉相并。
气,qì,“毖,雲气也,象形”。前七·三六·二,天上云气层层漂浮形。
士,shì,“痹,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段玉裁注:“数始一终十,学者由博返约,故云推十合一。”用指善学习、会办事的人。
丨,gǔn,“辟,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 。古本切”。上下通彻。
说文解字第一下
屮,chè,“鞭,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爲艸字,讀若徹”。佚八四,屮盉,草形,一茎两芽叶。
艸,cǎo,“辫,百芔也,从二屮”。百草通名。后被染黑的草(皁)斗之“草”所代替。蓐,rù,“礗,陳艸復生也,从艸辱聲。一曰蔟也”。除艸、艸蓆。
茻,mǎng,“礜,衆艸也,从四屮。讀若與冈(网)同”。艸丛,后被鲁莽之“莽”代替。
一艸为屮,二屮为艸(草),三屮为芔(卉),四屮为茻。散盘,莫为日落茻中。
说文解字第二上
小,xiǎo,“礡,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
甲六三0,甲二九0四,以微小物表微小义,小、少本一义一字,后义、音、形分化而为二字。
八,bā,“礥,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分开,同扒,八、别音义同,分字从八从刀。 釆,biàn,“礲,
辨别也,象獸指爪分别也。讀若辨”。
粹一一二,釆卣,留在泥地、雪地上的兽爪形,据之可釆(辨)析走过的是何兽,釆、辨音义同,釋、審从釆。
半,bàn,“祃,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一牛分两半。半、判音义通。牛,niú,“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三封尾之形”。甲五二五,师㝨簋,象正面带两角双耳的牛头形,牛、羊是割下头祭祀的,故以头代全体。
犛,lí,“的,西南夷長髦牛也,从牛 聲”。氂牛。
告,ɡào,“登,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粹四,刚长出角的牛(僮牛)会顶人,在它角上绑上横木棒,使不易伤人,且告示人提防它。或说为牛口上带罩防吃庄稼,同梏。
口,kǒu,“瞪,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嘴巴形。
凵,kǎn,“稦,張口也。象形。口犯切”。嘴巴张开形。一说象地坎形。
吅,xuān,“稧,驚嘑也,从二口。讀若讙”。用二口相并表示喧哗,吅、喧同。
哭,kū,“稯,哀聲也,从吅,獄省聲”。段玉裁注:“哭本谓犬嗥,而移以言人。”一说为长发人前后有口,象擗踊痛哭之形。
走,zǒu,“稱,趨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令鼎,象人挥臂快速行进之形。
止,zhǐ,“匪,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甲二七四四,召伯簋,带脚趾的脚板形。
癶,bō,“汾,足剌癶也,从止 ,讀若撥”。兩脚板向外箕张,剌癶脚,即卓别林式外八字步。
步,bù,“忿,行也,从止 相背”。铁二·二,子且午尊,两脚轮换前移,各一次为一步。此,cǐ,“粪,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甲一五0三,以脚趾停“此处”表近指。
说文解字第二下
正,zhènɡ,“蜂,是也,从止,一以止”。乙一0五四,甲三九四0,脚板正向城堡走去,是征伐之“征”的本字,引申表示正直、正确。
是,shì,“疯,直也,从日正”。毛公旅鼎,“天下之物莫正于日”,脚板直向太阳走,正确。辵,chuò,“讽,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讀若《春秋公羊傳》曰:辵階而走”。后下一四·一八,脚板(止)在路(彳、行)上,走走停停,用作行走、运动类字的义符。
彳,chì,“铬,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十字交叉大路(行)的左半边,作示动义符。廴,yǐn,“長行也,从彳引之。余忍切”。 彳的延长,同引,用作表示远走、延长的义符。㢟,chān,“筯,安歩㢟㢟也,从廴从止”。甲五二八,缓步行走貌。
行,xínɡ,hánɡ,“筳,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后下二·一二,十字交叉路口形,名词为道路,动词为行走。
齒,chǐ,“箇,口齗骨也,象口齒之形,止聲”。后下五三,中山王壶,门齿。
牙,yá,“故,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师克盨,大牙。齿外牙内,齿单牙双,齿切牙咬。
足,zú,“瓜,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乙三一八四,脚板(止)加一节小腿胫骨(口)。疋,shū,“簉,足也,上象腓腸,下从止。所菹切”。小腿加脚板。徐灏注笺:“疋乃足之别体。所菹切,亦
足之转声。”
品,pǐn,“簎,眾庶也,从三口”。古以三物表众多物。李孝定认为是列星之形。
龠,yuè,“簒,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从品侖,侖,理也”。
前五·一九·二,臣辰卣,象編竹管的乐器,上或有嘴(亼)在吹。即管乐,与从木丝的弦乐“樂”同。
冊,cè,“孩,符命也,諸矦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前四·三七·六,善夫山鼎,编竹简成书册。
说文解字第三上
㗊,jí,“骇,眾口也,从四口。讀若戢,又讀若呶”。衆多嘴巴叽叽喳喳。
舌,shé,“函,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干亦聲”。乙二二八八,舌出口形。
狗鼻最灵,故臭(嗅)从犬;蛇舌开叉且最毒,初民山居畏蛇,故重蛇舌,舌、蛇同音。干,ɡān,“撼,
犯也,从反入,从一”。邺三下·三九·一一,毛公鼎,带叉头的竹木竿,最初田猎的武器,作动词有干犯义。
,jué,“憾,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咧嘴笑时嘴角上弯之笑纹。
只,zhǐ,“夯,語已詞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气下咽则话语完,用口下气表语已词。㕯,nè,“航,言之訥也,从口从内”。言语迟钝难出口,与呐同。
句,ɡōu,“好,曲也,从口丩聲”。前八·四·八,鬲从盨,勾、弯曲、句子。
丩,jiū,“呵,相糾繚也,一曰瓜瓠結丩起,象形”。乙三八0五反,汤鼎盖,二物纠缠形。古,ɡǔ,“菏,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久远年代的事,由众口相传下来。
十,shí,“和,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甲八七0,守簋,横表一数,竖表十数,后为区别,在竖中加点,点延长成十。
卅,sà,“褐,三十并也,古文省”。粹五八六,毛公鼎,三十合文。
言,yán,“贺,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前五·二0·三,中山王鼎,口中出舌,舌前有音(-),说话、所说之话。
誩,jìnɡ,“寄,競言也,从二言。讀若競”。诅楚文,二人各持己言争论,誩、競、竞同。音,yīn,“忌,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从言含一”。言、音本一字,后音稍变分化,在言字下“口”中加一为音,音是一切音,言是有意义的音。
䇂,qiān,“夹,辠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字。讀若愆,張林說”。前八·三·一,后下三六·七,䇂、辛二字无别,为古刑具(鬼头刀类),借表罪过。
丵,zhuó,“荚,叢生艸也,象丵嶽相竝出也。讀若浞”。草木叢生的样子,叢字从丵。菐,pú,“稼,瀆菐也,从丵从廾,廾亦聲”。菐与僕同,后下二0·一,“僕”是头戴罪枷()双手(廾)持箕帚服劳役的人。
,
ɡǒnɡ,“嫁,竦手也,从丩从又”。甲一二八七,两手向上拱合的样子。即廾,与奉同。癶,pān,“俭,引也,从反廾”。,两手掌向外向上攀援形,与棥、攀同。
共,ɡònɡ,“槛,同也,从廿廾”。牧共簋,两手奉酒供神,与供、恭同,引申表共同。
異,yì,“贱,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甲三九四,双手往头戴鬼怪面具,戴、怪异。
舁,yú,“紷,共擧也,从臼从廾。讀若余”。众(四)手同用,舁与與、舉、輿同,又“興”
甲骨作前五·二二·一,四手共举一物形,兴起义,四手即舁。
,jū,“紾,叉手也,从 彐”。为兩手掌向下掬取物,与匊、掬同,如 (掬)水。 䢅,chén,“絁,早昧爽也,从臼从辰。辰,時也,辰亦聲”。前四·一0·三,师晨鼎,双手持大蚌片耕地,或加足(止)踏,因日出而作,引申指早晨。
爨,cuàn,“絆,齊謂之炊爨,臼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内火”。烧火煮饭:中间冂是灶台,上部两手( )把甑(同)放到灶上,下部两手( )推柴(林)入灶门生火。
说文解字第三下
革,ɡé,“絊,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之形”。康鼎,治去毛的兽皮。皮革、变革。
鬲,lì,“搅,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甲二一三二,粹一五四三,鼎
类烹饪器,三空足支地受火,内盛水煮物。早期烹饪字多从鬲构形。
䰜,lì,“接,㽁也,古文亦鬲字,象孰飪五味气上出也”。或 ,下鬲,上为蒸汽上腾形。爪,zhǎo,“届,丮也,覆手曰爪,象形。侧狡切”。乙三四七一,鸟兽爪子形。
丮,jí,“津,持也,象手有所丮據也。讀若戟”。乙四六九七,两手握持,埶、孰、巩从丮。鬥,dòu,“禁,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粹一三二四,两人徒手搏斗。
又,yòu,“綢,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盉文,右手。
,zuǒ,“総, 手也”。散盘,左手。
史,shǐ,“緑,記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粹一0一,手持文件袋(中)的史官。支,zhī,“緔,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手持枝条表分支,支与枝同。
,niè,“緗,手之疌巧也,从又持巾。尼輒切”。乙八四0七,以手持巾、笔表敏捷灵巧。聿,yù,“睛,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吴謂之不律,燕謂之弗,从聿一聲”。聿壶,女壴方彝,手持笔,手为衬托。
畫,huà,“惊,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小臣宅簋,手持笔画分界限。
隶,dài,“警,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郘钟,手从后抓住尾巴,逮捕。
臤,qiān,“境,堅也,从又臣聲。讀若鏗鏘之鏗,古文以爲賢字”。父癸簋,以手使臣服,
强者、坚固之象,臤与堅、鏗、賢同。
臣,chén,“靖,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菁三·一,曶鼎,俘虏、臣服者伏地,抬眼看主人,眼睛是竖立着的,故以竖眼睛代其人。
殳,shū,“炯,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旅賁以先驅。
从又几聲”。乙一一五三,曹鼎,手持兵器击人。丛的部首是什么
殺,shā,“狙,戮也,从殳杀聲”。戬三三·九,明藏一四七,,杀戮,以创伤一肢表示凌迟之意,或加殳示动。
几,shū,“局,鳥之短羽飛几几也,象形。讀若殊”。短羽毛鸟飞翔的样子。
寸,cùn,“举,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衇謂之寸口,从又从一”。人手掌后退一寸至动脉处为寸口。作长度单位,也作手动作的示动意符。
皮,pí,“距,剥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叔皮父簋,用手剥下带毛的整兽皮,“皮”
未治为卷着的头身尾形,“革”已治则为平摊开形。一说为手持剥皮铲形。
㼱,ruǎn,“剧,柔韋也,从北,从皮省,从敻省。讀若耎,一曰若儁”。鞣制熟皮革。輀、軟同。
攴,pū,“眷,小擊也,从又卜聲”。摭续一九0,手持械敲击,作击打、驱赶、敷陈类字的义符。
教,jiào,“喀,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前五0·二,手执鞭(攴)敦促蒙童(子)学习知识(爻),施者为教,学习者为仿效、斅(學),敎、學、效同。
卜,bǔ,“揩,灼剥龜也,象炙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從横也”。用烧龟甲的裂纹表示占卜。用,yònɡ,“康,可施行也,从卜从中,衛宏說”。前四·六·四,甲骨版上有“卜”纹,已施用。亦曰象桶(量器)或甬(大钟)形,表器之用。
爻,yáo,“炕,交也,象《易》六爻交也”。铁一00·二,卜纹交错,爻、交音义近。 㸚,lǐ,“拷,二爻也。力几切”。用窗棂交叉形表稀疏明亮貌,如爽字从㸚有明朗义。
说文解字第四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