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和我们意见不⼀致时,我们要怎么办?——这样做,你永远
不会吵架,并且⼼情愉快。
【故事】
早上听到了⼆梦的分享和经历,说实话,挺震撼的。也许就是这样的“⼩⼈物”,他们才会证实,命运给了⼀个⽐别⼈低的起点,只是让你⽤你的⼀⽣去奋⽃出⼀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关于梦想,关于勇⽓,关于坚忍。
奋⽃的故事是最感⼈的,它告诉我们,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很⾃豪,因为主⼈公我认识,并且是我的学员。
⽽且我正在开发个⼈成长课程,她就是这个课程的模型,普通⼈如何飞速成长,到达⼈⽣巅峰,成为想要的⾃⼰。
其中最关键的是她早期⼼态的形成过程,这是最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旦我掌握这个培养和引导⼈成为⼈才的⽅法,那简直可以举国欢庆。
所以我把我当下的感受发到⾥和⼏个朋友。很多⼈都很期待,但其中⼀个朋友给我浇了盆冷⽔,这只是我的感受,
也许她只是说话⽐较直接,说出想法⽽已。
“我觉得你也不⽤分析其他⼈成功的原因了”
“还有你之前不也说了向顶尖的⼈学习,成功的⼈那么多,哪有那么多时间都去研究”
“还不如把时间⽤在⼲正事上”
我看了后,幸好内⼼强⼤,也想到如果弱⼀点的⼈应该会被打击,因为我知道她并没有恶意。
但我也会有被误解的感受。
我的意识还是提升了,换做原来,我⼀定会跟她争论⼀番,起码让她知道很多她没想到的背景,
譬如,1 我认识她 2 我的视⾓是研究普通⼈改变的课题 3 这就是我的正事
现在,我可以忍住不说,只说了四个字“蛮⼲不对”
接下来,她说:“我的意思是不能看到谁都研究啊”
并引⽤⼤咖的话来证实她的观点,“不迷信任何条条框框,不看重任何成功背景。我们只相信⼀点,学习可以改变⾃⼰。不会就学,学了就⽤,错了就改,就看谁快。”
我的回复,⼜引⽤了她引⽤的话,来指出她说的⽭盾性。另外给她提了⼀个反问,学习可以改变⾃⼰,什么是学习?
【底层思维分析】
好,下⾯我从故事中抽离出来,对上述对话分析:
事实:上⾯两个⼈对在强调⾃⼰的观点,尤其在觉察到对⽅提出反对意见,就搜集证据保护⾃⼰,想在辩论中赢。
想赢的感觉是我们⽣活中和他⼈争执,甚⾄吵架的主要根源。
想赢的根源是⾃尊体系,⾯⼦。
此外,强调⾃⼰观点的根源是 思维定势,也就是执念。
⼈总是认为⾃⼰是对的,却忽略了⾃⼰的认知是有限的,视⾓存在盲点。更需要倾听和思考对⽅为什么会这样说,⽽不轻易下结论。
所以两个底层思维 执念+想赢,是⼀般⼈⽆穷⽆尽的争论。
【我的执念】
我虽然克制⾃⼰⼈性⽅⾯,专注在当下的事情。
虽然简短回复,并⽤提问的⽅式让她思考,但发⼼仍然是“你不对,我对,所以否定,强调⾃⼰观点。你没理解我说的意思。我要给你解释。”
我为什么不会思考对⽅为什么这么说,她说的对的⼀⾯是什么,⽽给予肯定呢?
既然我说的是中庸,那必然存在平衡的两端。她说的是对的,把精⼒集中在⾃⼰⾝上,不断的⾏动,才能有结果。
我想强调的是,不能蛮⼲,还要学习,学习并不只限于书本,还要向有结果的⼈学习,这也是⼀个学习过程。
她强调的是,不能每⼀个有结果的⼈都去研究,浪费时间,把精⼒放在⾃⼰的践⾏上。
我想强调的是,(只在⼼⾥有这样的意识,并没有去解释),并没有去研究所有⼈,她的特殊性在于我
认识,可以直接对话,在我⽣活中活⽣⽣存在的。她的项⽬我是要参与的。普通⼈成长⼼态是我研究的重要课题。看了她的介绍,我很感动。
所以在对⽅没有这样的背景下,我⾃然想去解释。
我们俩谁对?
都对。
那为什么要争论?
想赢,想辩护,想解释,想让对⽅明⽩。不愿意认输。
根源上⾯分析过,
想赢的⾃尊体系,坚持⾃⼰的执念,⼤局观。
【解决】
关于她:
收到对⽅发的信息,不同意这个观点。普通⼈的思路,是直接表达⾃⼰的观点,很有可能还打击下对⽅的观点。
调整为,当不同意对⽅观点,思考对⽅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观点。如果想不通,可以提问,然后倾听。
当开始倾听时,表明⾃⼰不再坚持⾃⼰的执念,⽽是开放⼼态的了解。
当开始倾听时,表明⾃⼰增强⼤局观,不再追求赢的感觉。
当开始倾听时,表明信任和尊重。
(⽤提问,倾听 代替 陈述否定)
关于我:
⼈不知⽽不愠。
⼈们误解或者不理解,这是我们最⼤想解释,辩解的地⽅。
牢记孔⽼夫⼦的教训:⼈们不了解我,我也不⽣⽓。
这⾥的底层思维是 接纳。接纳别⼈的不理解。
⼤局观。
我们要的结果是双赢。
考虑对⽅为什么会这么说,对⽅说的哪⾥是对的。
忽略⾃⼰的观点,站在对⽅的观点给予肯定。
必要时主动认错。谦虚。
这并不是虚伪,⽽是真共情。真的认知到对⽅观点积极的⼀⾯。
⽽不是漏洞去攻击。让对⽅⽆话可说。
因为这样会导致对⽅产⽣情绪,
有些⼈的情绪还会随着事件升级。
或者让对⽅产⽣情绪,
就算你说的对,我也不想听,你为什么这么较真。
或者让对⽅很⽆奈,⽆论怎么说,我理解的都不对,我该怎么办?
【另外⼀个故事】
今晚我家来10⼏个客⼈,我们准备了⼗个菜,其中⼀个菜是鱼。
岳母问我拿出两条来,我说⼀条就够。
她说平时我们⾃⼰吃还拿出两条,这么多⼈,只拿⼀条吗?
我说,平时我们拿两条,是因为只有⼀个菜。⽽今晚我们准备了⼗个菜,⼀条就够。
吃不了,还得吃剩的。
我觉察到,很多中国⼈都是好⾯⼦的思维,客⼈来了⼀定要剩,如果都吃光,表⽰准备的不够。
在我心里永远有个你结果呢,每次都剩⼀堆。
我的观点是全吃光,吃到刚刚好最好,招待的也很好。别浪费,何必为了⾯⼦,⽽委屈⾃⼰吃剩菜。扔掉也是浪费。【分析】
但我随即意识到,不好⾯⼦,不浪费,这是我的执念。
我为什么要迫使对⽅不好⾯⼦呢?不好⾯⼦只是我的想法。
对⽅并不⼀定觉得准备丰盛就是好⾯⼦,这叫热情。
她有她的执念。怕吃不够,只有剩了才证明准备够了。
我只需要把我的观点说明就可以。不需要坚持,⼀定要这样做,⽽要尊重对⽅的感受和想法。这是⽼⼈家⼀辈⼦的思维。
退⼀步,就算剩了⼜有什么⼤事呢,只是⼩事⼀件,抓⼤放⼩,忽略鸡⽑蒜⽪的⼩事。
把它当作关注圈,尊重,接纳,不去改变就好。
专注⼤⽅向,专注⽬标。
【思维模型】
我将会从两个故事中,提炼出思维模型。待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