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中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 对整个人类健康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在化学合成药品研制日渐困难和化学药品药源性疾病及不良反应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人们普遍呼吁回归大自然,崇 尚天然产品,而绝大多数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属于无毒害的天然产品,因而得到了国际医药界有识之士的青睐,很多国家都对草药进行了统一立法,开始接受 天然药物的复方制剂作为药物,这些都为中药作为药品进入国
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高瞻远瞩、 审时度势,适时地提出了中药现代化战略口号。在此之后,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就如何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看法和意见。本人现择其要, 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中药现代化的含义
中药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特和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中药标准 规范体系,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使中药以规范安全、高效方便的新形象进入国际医药市场,造福全人类,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在继承中 医药传统理论、技术及应用经验上的发展。
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工作
中药现代化是一项多学科参与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化过程中,中药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特征。
(一)中药应用基础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中药应用基础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药应用基础研究包括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及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
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意义,其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四 气,是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 一。许多年来,人们致力于探讨四气与机体病理生理的联系,探讨药物不同药性与疗效之间的联系,已取得一些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述药性 之寒热对人体的作用特征。①从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观察寒热药物作用特性:寒凉药能使热症患者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功能偏亢的生理,生化指标降低;温热药能使寒症患者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功能偏低的生理,生化指标升高。药物的寒热作用还通过能量代谢的变化来发挥疗效:寒凉药可以降低动物的代谢功能;温热药可以增加动物的代谢功能。③Na+ , K+-ATP酶活性变化似乎也是寒热药性表达的一个环节:寒凉药可以抑制Na+ , K+-ATP酶活性;温热药可以提升Na+ , K+-ATP酶 活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也是寒热药性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四性影响中枢神经
递质的含量。寒凉药使动物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温热药使动物中枢处 于兴奋增强状态。从寒凉药的临床效应来归纳:许多中药,特别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辛凉解表药药性多寒凉,大都具有一定的抗感染疗效,能用于细 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研究中发现对肿瘤细胞有抑制活性的中药大部分是寒凉药。
五味,是指中药具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 味道,五味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作用,五味理论揭示了中药组分不同,药效不同的客观规律,是阐明中药作用机理,指导临床用药的理论依据之一。一般说来, 中药治病是通过药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起作用,目前从挥发油、鞣质、生物碱、微量元素等方面对五味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①辛:据统计辛味药中含挥发油成分最 多,其次是苷类和生物碱,此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成分。其中挥发油及苷类成分的刺激性辛辣味是构成辛味药味感的物质基础之一。辛味药的发散解表作用与其所 含的挥发油、生物碱有关;其行气作用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其活血作用与其中的挥发油、生物碱及苷类有关。酸:酸味药所含化学成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 含酸根部分,是酸味的共同成分,也是酸味的物质基础;二是含鞣质成分,鞣质味涩,是涩味的味感来源;三是含生物碱、挥发油及苷类成分。甘:甘类药物大部 分都含有机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及其它活性成分。苦:苦味药中苦寒药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
为主,苦温药多含挥发油。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咸: 咸味药含钠、钾、钙、镁、碘等无机盐及其他活性成分。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即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 位的病变有主要和特殊的作用。归经不同,药物的作用就不同,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应范围,也就是药效所在,包含了药物作用定向定位的概念,是阐 明药物作用机理,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现代从以下角度对归经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①中药的归经与其药理作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如抗惊厥药入肝经,止血药入肝经,泻下药入大肠经,止咳、化痰、平喘药入肺经,利尿药入膀胱经,均与中医理论相一致。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和选择性 作用,是中药归经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中药的归经理论包含受体学说的一些含义。人体患病后,选择有效药物和药物发挥疗效是统一的两个方面,药物的作用力和 病变部位的吸引力紧密结合,治愈疾病。这与受体学说的观点相吻合。因此,人们提出了中药受体的存在,认为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受体是研究归经的物质基 础。药物选择性作用与环核苷酸的调节作用密不可分:环核苷酸cAMPcGMP是调节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两者相互拮抗、相互制约,以一定的比例维持机 体的正常功能。若其比例发生改变,偏高或偏低都会引起机体功能失调而导致疾病,这与中医的阴阳学说非常相似。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对机体的影响和对疾病的疗 效,可通过调节体内环核苷酸的含量来实现。
药物所含的某些微量元素亦是其亲和某脏腑的物质基础:已知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均有一定的适量范围,其比 例失调,缺乏或过量往往是各种异常生理现象或某些疾病发生的一种重要原因。中药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经研究分析中药中微量元素的药理作用,发现微量元素也是 中药的有效成分,并提出了微量元素归经学说。故有学者认为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所是通过微量元素向病所的迁移、富集和亲和运动来进行的。
毒性,也是中药药性研究必须注意的问题。中药现代药理毒理学从多方面研究了中药的毒性,对有毒中药依据化学成分进行了归纳分类:①含生物碱类毒物;含毒苷类毒物;含毒性蛋白类药物;含酸、醇类有毒中药;其他有毒植物;动物物;矿物类药物。
现 代还从炮制角度对有毒中药的减毒进行了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①加热减毒,加热使毒副成分凝固变性;加热使毒副成分分解解毒;加热升华解毒;加热挥发解 毒;加热煅制解毒。为水处理解毒。为水热处理解毒:某些有毒中药在炮制时用清水反复漂浸或加热煮至一定程度后,其毒性成分可被水解成部分、全部溶于水 中,使毒性降低或消失。为去油制霜解毒:少数含脂肪油的种子类中药,经去油制霜后,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毒副
作用,增强疗效。为辅料解毒:中药 加入辅料炮制,使其所含毒性成分与辅料作用或生成新的无毒物质,或被辅料吸附除去而降低毒性。为破酶解毒:某些含酶或苷的药材经一定的炮制加工后,破酶保苷,从而去除毒性及副作用,保存药效。
此外,对中药毒性分级、剧毒中药的范围及管理方法,中药中毒临床表现、原因、诊断、预防与及部分中药材、中药复方制剂的毒理学研究,作了大量工作,今后还应加强中药毒性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2. 开展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研究,揭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理及组方配伍规律,能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促使中医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达到更高的水平,是中药应用基础研究的核心工作。
中 药复方药效的特点是复方药效物质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中药复方研究应以临床疗效为依据,以药效学为引导,采用先进的优选方法进行复方优化, 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孔树脂分子筛、膜技术、超临界萃取、冷冻干燥等现代提取技术及现代制剂工艺,制备出现代制剂。并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特别是多维、多 模式、高灵敏、高效应的现代检测技术,研究阐明复方物质的组成,药效物质(包括无机离子、药物小分子、有机大分子等)
的形态、结构、构像等化学信息。并在 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适合于中药药效物质或物质化学分离检测的规范化技术及比较完善的中药药理模型和方法。通过将化学成分研究与中药药理学相结合来阐明复 方的疗效,为新药研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