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白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看看那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课题:白杨。
2.看课题激疑:网络图标不见了关于白杨你想了解些什么?
师总结:总的来说,我们都想知道白杨有什么特点呢?咱们就一同走进课文解决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咱们看看大家朗读得如何。老师四位同学来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准。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学生读课文)1-3段,4-10段,11、12段,13-16段
2、师:这几位同学预习得很充分,朗读比较流利,字音也正确。接着咱们再来看看大家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了。
出示:大戈壁。(配图)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师:那你观察得很仔细。你能否把你的理解融入到你的朗读中来。有感情朗读。
清晰、 抚摸、介绍、新疆、陷入(领读、齐读)
  师:我提醒大家做容易错的两个字。一个是“疆”,“疆”字不能漏掉“土”祖国的边疆一寸土地不能少;另一个是“陷”字。下半部分笔顺容易错误。学生一起书空。撇、竖、横、横折、横、横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师:词语掌握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个什么事?
师评价:你的语言比较简洁。或者你概括地比较具体。
三、重点品读
1.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白杨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0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或者句子来谈一谈。
周的拼音
生:到高大挺秀。(板书:高大挺秀)
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代替?说说文中有描写环境的句子吗?
2、是啊,文中的父亲也正是喜爱白杨树才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你能到父亲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吗?
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通过你们的理解我知道了这句话在赞美白杨树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样是赞美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在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中是这样赞美白杨的: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和老师来合作朗读。老师读,学生, 齐读。
师:是啊,这就是普通而不平凡白杨,它高大挺秀,它适应能力强,它坚强不屈。它面临着种种困难考验,却依然坚强不屈。白杨树会经受什么考验呢?(为学生引读前半句,学生接读后半句)
过渡:面对种种艰难挫折,白杨树如此坚强不屈,我们用朗读来赞美白杨树把。(齐读)
3、接着看,你还体会到什么?(生命力顽强,无私奉献,板书)带着理解读这句话
舒高老公师:大家想象一下,白杨树还有可能生长在哪儿?请试着填进去,再读给大家听。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是啊,白杨树的生命力如此顽强。(板书生命力顽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山区还是戈壁,哪儿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带着我们的赞美再来读读这段话。
4师总结:爸爸说的这段话仅仅是在赞美白杨吗?不是的,他还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课件出示: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他们只知道什么?能用你的读告诉同学们吗?(指名读)    这是他们知道的,那么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
上学? 他们不知道他们要去的新疆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重复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呢?
师:老师来接答。上世界五六十年代,新疆地区贫瘠落后,戈壁面积广大,人们生活困苦不堪。为了建设边疆,一大批解放军战士和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从生活条件优越的东部地区奔赴边疆,建设边疆。这里有一段相关的视频资料,我们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师:这些建设者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荒凉的大戈壁来建设边疆。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在建设边疆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自由想象,师评价。
师:是啊,夏天,新疆的大部分地区气温高达40多度,而且水资源极度匮乏,他们大部分时是忍着烈日的炙烤和饥渴开垦荒地。到了冬天更不用说,零下二三十度,寒冷和饥饿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可是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仍然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他们不正是和白杨树一样吗?那么……(手指板书)让咱们再来赞美赞美这些像白杨树一样的建设者把。(齐读)
师:不仅如此,爸爸还有一个心愿,谁能用课文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说说你的理解。在这段文字中: 高大的白杨树指(      )小树指的是(      )风沙指的是(        )把路由器当交换机用
(2)、    你知道爸爸的心了吗?是什么样的心愿呢?(希望将来儿女也能建设边疆)师:是啊!难怪人们都这样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好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啊!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昔日荒凉的大戈壁变成了肥沃良田,原先贫瘠的农村变成了现在繁华的都市,各种新疆特产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课件演示今日新疆)浪人琵琶歌词
四、讲解写法。
师: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也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课文借白杨赞美(板书:赞)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
生:自由畅谈。(跟上评价)
师:其实,运用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咱们课文的阅读链接。来,咱们读一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咱们最后来齐读一遍。
五、总结,结束全课
师: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去读一读这些的“借物喻人”的文章。阅读拓展《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赞》
白杨学情分析
解学生是针对性教学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仍处在抽象思维的年龄,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较强。相对于纯文字的介绍,他们更容易接受更为直观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会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预习能力,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本文。12岁的孩子已具有爱国之情,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大家对西部充满热情。在五年级上册时同学们学过《落花生》一文对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认知,所以这节课让学生了解的理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也是重点。
《白杨》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鉴于以上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教学中,我选择了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第12自然段)作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和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让学生出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反复地读一读,并想一想从爸爸的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这是第一次初步感知白杨的特点;在全班交流,深入了解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特
点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感情读这段话,这是二读——理解读;在理解了爸爸的心愿,读懂了爸爸的心之后,让学生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话,这是三读——体验读。整堂课就是以此为轴进行教学,效果不错。
    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训练。“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让学生换成具体的地方说一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戈壁什么样子,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了白杨适应性强的特点。教学“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一句,我给学生如下示范:风沙四起,白杨树(挺起坚实的胸膛,挡住飞来的风沙)你能这样说吗?引导学生进行说话,体会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既落实了语言的训练,又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入。为帮助学生理解爸爸的心愿,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在课文的思维空白点,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概括)活动,认识到“孩子们”“只知道”的都是具体的“行动”,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白杨》教材分析
《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圆通快递的单号查询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