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欲扬先抑手法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同学们体会西北军民精神及中华民族在解放战争中展现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教法:讲授法,提问法,语言品读法。学法:朗读法,欣赏法。
三、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本文选自以“草木有情”为主题的第三单元,本文是写西北地区白杨树的,但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白杨树成为一个载体,象征了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血写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此篇被安排在了本单元的首篇,可见其重要性。这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写
的一篇散文,语言凝练简洁、富有感染力。
四、学情分析:初三的同学之前已经接触过贾平凹的《落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等散文作品,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有所了解,而且,对“欲扬先抑”这种手法也并不陌生,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阿长与<山海经>》已经学习过,同时,同学们也了解到了国共联合抗日的历史。,这样对于茅盾先生在白杨身上所赋予的感情及其象征意义就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五、重点: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理清行文思路,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意义的使用和“欲扬先抑”手法的使用,品味散文凝练、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感悟作者对于广大狂日军民的崇敬之情和赞美之情,学习中华民族在解放战争中所展示出来力求上进的精神,能对祖国的历史产生深刻的认同感。
六、教学工具:PPT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人与人之间是有距离的,很多人我们看了一眼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事物也是一样,在这里,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结合你的第一印象,说说这两棵树带给你什么样的思考呢?(请同学回答,注意引导同学们对两种树进行对比)
茅盾笔下,一种树也引起了他深刻的思考,而且也写了一篇文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注意“茅盾”的写法)
(二):亲近文本
同学们,经过课下的预习,相比你已经对茅盾先生的作品有所了解,下面我们让同学们来说一说。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人。茅盾一生创作颇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三部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这篇《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作品。
出示茅盾先生的图片,说说你了解的茅盾先生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课文和课下阅读他的其他作品,进一步对作者进行了解。
课下已经预习过文章,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请完成导案上的内容。(请两个同学上讲台上将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检查预习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蜻怎么组词               无边无              南京签证
坦荡如               滋暗长           恹欲睡  摇一摇不能用         
斜出               子(                     
2.多音字注音组词。
          )晕倒                )地壳            倔强                                         
                                           
            )日晕              舞字的部首)贝壳科技手抄报内容              )倔脾气
                               
        )刹那                  )纵横
                                               
          )刹车                )蛮横
答案提示:1.qiú  qí      suō    yín    dǐ    qián    yān  yì    zhān    dà
2.yūn晕倒    yùn日晕  qiào 地壳  ké贝壳  chà刹那  shā刹车  héng纵横  hèng 蛮横
对同学们出错的地方进行提示,尤其注重拼音的纠正。
下面,带着问题出声自读课文,请同学读完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作者对白杨的评价,反复使用的词语是什么?”
出题意图:多角度分析作者对白杨的评价,让同学通过阅读,感受散文的凝练语言,同时也对文章行成整体的认识。
提示:“不平凡”“普通”
围绕着“不平凡”,“普通”引导同学们深入解读课文。让大家默读课文,进行回味,引导同学们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问题二:白杨树的“普通”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
要点提示:1.生长很普遍,生活的环境很广泛。“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等句子可以看出来。从生长环境的颜、范围、地势进行了描写。
2.形态普通,“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可以体现。平凡的外形,没有引人注目,是西北地区常见的树。
问题三:出白杨树“不平凡”体现在哪里?
1.形态不平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可以提现出。
2.生命力顽强:“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3.精神不平凡:“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可以体现。”
从感情上,写出了对白杨的喜爱和赞美,用自己的感受写了白杨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讲解的过程中,重点分析几个词语:“扑”“主宰”“泛”
扑:与前面的“奔”相互照应,形象写出迎面的景,写出了车速快,高原的辽阔。
主宰:写出当地的景,主宰的黄与绿,写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结果。
泛: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形的颜,写出了白杨树生长的动感,旺盛的生命力。
问题三:文中“伟丈夫”和“好女子”的对比是一种什么手法呢?
提示:欲扬先抑。
(三)品读探究:本文写到了白杨树和北方军民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呢?
提示:象征。 说出“象征”的概念。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通过具体形象(象征体)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幼儿园老师教师节祝福语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四)文化引领:
自己怎样才能成为像白杨一样的人呢?(    请同学自主发言)
学习白杨顽强生长、不畏艰苦的条件,力争上游。引导同学们和自己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
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同学说一说课文的写作背景。
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作者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作者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正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讴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旅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