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面孔——写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造项目开幕之前
摘要:文章以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618号(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区)的城市更新实践为例,阐述了该项目从内容策划介入、建筑分类甄别、运营设想到规划及单体设计的全过程,指出城市更新应当以基地的文化本源出发,寻其在新时代背景里的独特角。
中国动漫发展史关键词:策划;重组;规划;单体设计
1、中国动画的摇篮,面临转型与新生——从封闭厂区到开放园区。
1.1 辉煌的历史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7年4月,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国家首批命名的动画基地。6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西岳奇童》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同时还与法国、美国、日本等多国合作拍摄了《诺亚方舟》、《环游地球八十天》等影视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塑造的各类卡通形象影响了几代人,拥有的动画片近500部(含影视系列片),积累了4万多分钟精彩纷呈的动画片片库资源,而且美影拥有独立的
版权,浓缩了中国动画80多年发展的精华,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动画片资源库”。
1.2转型与新生
上世纪90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逐渐面临人才青黄不接、与国外卡通的市场化竞争等局面,造成原创作品大量减少;而当下的中国却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如何回原创的力量与往昔的辉煌,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甚至中国动画产业当下迫切的时代命题。
上海市万航渡路168号,曾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大本营,一个个鲜活的卡通形象从这里诞生,伴随几代人的成长,是所有70后、80后、90后的共同回忆。
而今,这个场地也迎来了转型与新生——从一个内向型的封闭的生产制作厂区到一个开放的以展示展览为主的综合游乐中心。如何重现辉煌、追溯记忆、体现时代性,成为本项目成立的核心诉求。
2、现状建筑环境梳理
2.1优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址位于上海市核心区—万航渡路618号,距上海地标性建筑静安寺等不过几百米之遥。周边无论是地铁或步行或驾车都异常便捷。
2.2环境现状
1)因多年的零散建设,主要厂区被沿街的建筑遮挡,入口形象缺乏标识性,户外的活动场地尺度偏狭小。
2)机动车使用数量的快速上升导致区域内人车混行、没有安全度并且停车位严重不足。
3)多年的分散建设和维护,导致厂区内建筑立面各不统一,难以形成区域体感。
4)因为原功能主要用于生产(美术创作),使得空间非常同质、单调,缺乏趣味性。
5)景观环境因多年缺乏系统性维护,需要丰富和改善。
6)厂区最深处有一桩上海市保护建筑(俗称小白楼),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多部著名作品的诞生地,现为荒置。
3、内容及商业策划
3.1市场环境
当下的动漫市场中,“二次元”是动漫迷的信仰,是动漫形象所存在的世界。在上海蓬勃兴起的二次元文化及其艺术展览形态,是动漫产品继度假、影视娱乐之后的新消费模式。
由“二次元文化+艺术家+明星”共同参与的艺术展,是粉丝经济在动漫产业中迅速形成市场基础和规模的核心内容。
3.2差异化定位
如果说迪斯尼乐园以其成熟的商业模式满足受众度假的需求、上海东方梦工厂以其技术输出优势占据以动漫影视基地为核心的向周边延伸的娱乐消费需求,那么中国学派代表性品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该如何定义本项目这颗棋子在整盘棋中的战略位置,从而跻身上海动漫三大看点之一?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发源地,它理应成为中国美影艺术的朝圣地,美影创新产品的首发地,也因此成为包容海内外美影艺术创新题材、相关领域跨界题材以及商业艺术题材的交流空间。
3.3项目使命与受众
不同时代赋予经典动画形象不同的使命感,本项目的使命就是去聚合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动画形象,聚合它们的创作者、创作方法和工具,将传承和融合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里“重生”,通过体验形式落地、传播和消费。让动画爱好者看到一种精神、一个图腾背后的集体思考、创作和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