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4期
农村经济学摘要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要求,构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开展专业认证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专业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4-0252-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4.1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Construction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urriculum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YU Shijun JIA Xiaoli
(Faculty of Food Safety,School of Bi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Anhui 239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s and requirements of "student-centered,output-oriented,continuous improvement"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the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experiment curriculum system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 was structured.The system emphasize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and focu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food quality and safety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于士军贾小丽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安全系,安徽滁州239000)
2016年6月3日,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
认证结果实现国际互认,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对于深化
改革工程教育、提高质量的作用更加凸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及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注重培养学生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2]。
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是工程教育
的核心和关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12条毕业要求,依据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确定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落实到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集中实践和人文社科类等课程。课程是学生和大学的结合点,是学生和社会的结合点,是学生个
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课
程体系是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根本,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4];课程体系
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课程结构框架。因此,课程体系建设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本文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讨论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下的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包括公共基础课(43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专业基础课(48.5学
分)、专业限选课(26.5学分)、专业任选课(9学分)、集中性实践环节(41学分)等6个模块,同时还设置了素
质拓展课程(表1)。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每门课程都支撑相关毕业要求。4学年的教学计划中,第一、二学年以通识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第三、四学年以专业主干课和集中性实践为主。课程设置综合考虑了行业专家、任课教师、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会根据培养方案每2年修订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一流(品牌)专业建设点项目(2018ylzy018);安徽省教育厅“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2018zygc043);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示范课(2020jxsfk13,2020jxsfk15);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1331);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9jyz006,2020jyz018);滁州学院“课程思政”专业示范课程(2020kcsz011)。
收稿日期
2020-08-20
252
表1学时学分统计情况
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学时分配学分分配
总学时占比/%含实践教学学时总学分占比/%含实践教学学分
必修公共基础课79033.125943.024.49.5必修专业基础课86036.026448.527.611.0选修公共选修课128 5.
408.0 4.50必修专业限选课45218.910826.515.1 4.5选修专业任选课160 6.7489.0 5.1 2.0必修集中性实践环节41.023.341.0合计2390679176.068.0
表2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统计课程名称学分考核方式修读学期无机及分析化学 4.0考试1
高等数学B(1) 3.5考试1
高等数学B(2) 4.5考查2
线性代数B 2.0考查2
有机化学 3.5考试2
食品化学 4.0考试3
概率统计B 2.0考查3
食品物理化学 2.5考试3
食品微生物学 3.5考试4
合计29.5
表3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学分统计课程分类课程名称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 2.0考查1
Python程序设计 3.5考试2
食品工程原理 3.0考试4
食品加工原理 2.0考查4
食品工艺学 2.5考试5
食品机械与设备 2.0考试5
工程伦理与工程项目管理 2.0考查6专业类食品原料学 2.0考查3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3.5考试4
食品包装学 2.0考查5
食品标准化 2.0考查5
食品毒理学(双语) 2.0考试5
食品添加剂 2.0考查5
药物残留分析 2.0考查6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 2.0考试6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 2.0考查7专业基础类
食品法律法规 1.5考查2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0考查3
食品生物化学 4.0考试3
仪器分析 3.5考试4
食品分析与检测 3.5考试4
MATLAB 2.5考查5
食品感官评价 2.0考查5
化学计量学 2.5考试6
食品酶学 1.0考查6合计59.0
工程基础类
1次,2019年9月,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大纲(2018版)》基础上,根据工程教育认证OBE教育教学理念,针对专业课教学大纲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要求进行修订,将OBE理念和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大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培养方案(2019版)》规定,应修完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食
品物理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等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共29.5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16.8%,达到通用标准中不低于15%的要求[5](表2)。
3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培养方案(2019版)》规定,修完食品加工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等工程基础类课程,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包装学等专业类课程,以及食品分析与检测、仪器分析、食品感官评价等专业基础类课程,合计59学分,占总学分的33.5%,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不低于30%的要求。其中:专业必修课程37.5学分,占总学分的21.3%;专业选修课程21.5学分,占总学分的12.2%[5](表3)。4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论文)
4.1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通识课程类实践、专业课程类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实践等三部分,总学分为41学分,占总学分的23.3%,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不低于20%的要求[5]。本专业设置专业认知实习、食品检验检测综合实验、食品质量管理与标准化专业实训、毕业实习、食品加工与品质控制综合实验、食品检验检测综合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标准化课程设计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目前,本专业已与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雅客食品(滁州)有限公司、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安徽银鹭食品有限公司、安徽达诺乳业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品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宣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并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安徽达诺乳业有限公司等共建金禾食品班、达诺班、嘉吉班,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实现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产教融合共同育人。让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践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对毕业要求形成良好的支撑。
4.2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了12学分,从第7学期开始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到第8学期完成毕业论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下转第264页)
于士军等: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53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4期农村经济学
(上接第253页)
撰写和答辩。毕业论文选题全部来源于生产实践和教师科研项目,紧密围绕生产实际问题及研究热点。同时,邀请校外同行及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论文指导,校内与校外指导相结合。
5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等课程构成,总计36学分,占总学分的26.1%,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不低于15%的要求。此外,学生在毕业前还应修完12学分的创新创业、社会责任教育、素质拓展、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实践课程。
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涉及的社会、法律、伦理等方面因素,使学生在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时能深入理解其对公众安全、健康及环境的影响,能理解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结语
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课程体系不仅包含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课程,还应在保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紧跟时代,充分考虑社会需求,针对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拓展需求等进行微调,凝练成自己的特,为安徽省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7参考文献
[1]宫霞,张路遥,韩梅,等.应用技术型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6): 138-140.
[2]周军其,刘亚文,张熠,等.工程教育认证中的课程体系建
设思考[J].地理空间信息,2020,18(4):127-129. [3]刘献君.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4, 35(2):62-69.
[4]鲜龙.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6):17-19.
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甘肃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2):84-88.
[10]刘凯湘.法定租赁权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构
想[J].法学论坛,2010,25(1):36-41.
[11]贾丽,徐成林.农村闲置宅基地再利用方式探索[J].山东
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7):21-25. [12]康松,康涛.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
过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8-42.
[13]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J].国土
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11-12.
[14]武京涛.中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原因及盘活措施[J].经
济研究导刊,2013(18):38-39.
[15]谢凤云.当前农村闲置房屋破解思路[J].人民论坛,2010 (20):184-186.
[16]李海丹.江苏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量化及对策探讨[J].浙
江农业科学,2016,57(1):18-147.
[17]高圣平.农村宅基地制度:从管制、赋权到盘活[J].农业经
济问题,2019(1):60-72.
[18]杨一介.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J].首都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42-49. [19]张克俊,付宗平.基于功能变迁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探
索[J].社会科学研究,2017(6):47-53.
[20]张德元.农村宅基地的功能变迁研究[J].调研世界,2011 (11):21-23.
[21]朱从谋,苑韶峰,李胜男,等.基于发展权与功能损失的
农村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义乌市“集地券”
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7):37-44. [22]张文方,李林.广州市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
宅基地功能演变视角[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3):299-302.
[23]代兵,徐小峰.大都市农村宅基地功能扩展的实践、问题
及策略研究[J].土地经济研究,2019(1):63-77. [24]周阳.基于土地功能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再利用模式研
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6.
[25]王静.我国农村宅基地功能与受偿价格实证研究:基于
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功能偏好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7):93-96.
[26]张勇,徐成林.多功能视角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价值
构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8): 22-27.
[27]杨丽霞,李胜男,苑韶峰,等.宅基地多功能识别及其空
间分异研究:基于嘉兴、义乌、泰顺的典型村域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2):49-56.
[28]杨青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宅基地制度的发展歧向
与功能塑造:以协调发展为理念[J].经济法论坛,2018,20 (1):201-214.
[29]周佳玉.我国宅基地制度变迁的背景与原因分析:以宅
基地福利性与市场化矛盾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9(1): 106-107.
[30]李胜男.农村宅基地功能价值空间分异及退出定价仿
真[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9.
26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