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22日:“银河”巨型计算机诞生的那一刻
19831222日:银河巨型计算机诞生的那一刻
作者:
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9
        19831222日,中國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Ⅰ”研制成功。它的诞生使我国结束了没有巨型计算机的历史,一举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封锁与禁运,我国的大型科学计算从此不再受制于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由于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勘探出的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去处理,不但费用昂贵,而且受制于人。当我国提出向某发达国家进口一台性能不算很高的计算机时,对方却提出:必须为这台机器建一个六面不透光的安全区,能进入安全区的只能是国外的工作人员。
        “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计算机。”1978年,在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同志的话掷地有声。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我国决定自主研制巨型计算机,以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大型科学计算问题。
        历经5年研制后,19831222日,银河-Ⅰ”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它的诞生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巨型计算机研制的行列。它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1984101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我国首台银河巨型计算机模型受阅通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展示了它那迷人的风采。
        之后,国防科技大学又相继研发出银河-Ⅱ”“计算机的诞生银河-Ⅲ”银河-Ⅳ”
        19921119日,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实现了从向量巨型计算机到处理并行巨型计算机的跨越,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研发出10亿次巨型计算机的国家。1994年,银河-Ⅱ”巨型计算机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7619日,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该机综合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