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多样,掌握特点作答
一、考点、热点
(一)知识点:常用的写作(表现)手法有:
1、伏笔
概念: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方法。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谨,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特点: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2、悬念
概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
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
举例:《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的于勒,竟然在船上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概念: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作出解释、说明、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分类:①起段与题目的照应:《白杨树》破题,统领全篇。
②前后照应:《白杨树》尾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与开头照应。
少数民族习俗 ③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白杨树》
④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落复叠式照应:《白杨树》中“不平凡”之类的语句前后四次出现。《背影》中“背影”出现了四次。
举例:《紫藤萝瀑布》的首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和结尾段“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前后呼应。
4、衬托
概念: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答题格式:用……从正面(或反面)衬托……,突出……特征或形象,表现(反映、揭示)出……主题或思想感情。
举例:《藤野先生》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
5、对比
概念: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答题格式:通过……与……对比,突出了……特征(变化)或……人物形象,表现(反映、揭示)出……主题或思想感情。
举例:《变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得知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公正廉洁、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之后的多“变”则是对他极大的讽刺。
6、铺垫
概念: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
分类:①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如《背影》中第二段关于家境的交代。
陕西民办高校②衬托式铺垫:即用此要情节、次要人物正面衬托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如《绝唱》中琴师和黑妞两个人物为白妞出场作铺垫,同时正面衬托了白妞技艺高超。
③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和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前面的“盼于勒”和后面的“躲于勒”形成反差,并为其作铺垫。
④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铺排往往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岳阳楼记》中一阴一晴的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怀的议论作铺垫。
7、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者的本意是……qq冲值,而先……,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印象更深刻。
举例:《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开始写阿长“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的讨厌,而后面她买来《山海经》,作者心生敬意。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的真实可感。
8、烘托
概念: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最后一课》中通过对同学们认真学习法语的气氛的渲染,表现了小佛朗士沉重又依依不舍的内心世界。
9、象征
概念:又叫托物言志,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作用:①间接表现作者的志趣,凸显表达的艺术性;②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举例:《海燕》一文中将“海燕”象征为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10、借景抒情
概念: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举例:《春》中通过对春天的景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1、卒章显志
概念:层层铺叙,篇末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引起思考。
举例:《我的叔叔于勒》最后揭晓卖蛤蜊的人的真实身份,揭示主题。
12、白描
源自我国“白描画”,本是中国画的手法之一。特点是纯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加彩的渲染。后被借到写作理论中。泛指那种不加渲染烘托,仅用简练笔墨勾画事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如《藤野先生》中的肖像描写。
13、讽刺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如《皇帝的新装》,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
14、以小见大
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便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如《囚绿记》。
15、联想
概念:是指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
分类:①接近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其他事物。
②相似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外形或内在品质上有共同之处的事物。
③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一个事物的回忆或感知联想到与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
税率表2022年完整版个人所得税④关系联想:是指由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或因果关系产生的联想。
16、想象
概念:想象是头脑在过去知觉的基础上,一种新的形象的创造过程。
分类:再造想象:是根据口头或文字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过去感知的材料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17、类比
概念: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举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8、详略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19、衔接
概念:使上下文之间取得连接与过渡的一种写作技法。
分类:意接:上下文之间无过渡的文字,主要依靠自然衔接和逻辑衔接。
语接:上下文之间有文字搭桥接轨,称为过文。
qq说说怎么批量删除20、托物言志
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陋室铭》、《荷叶·母亲》(冰心)
(二)考题形式:
1、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写作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高一数学必修1、分析段落作用。
答题格式:内容概括+结构作用
『注意』环境描写段要紧扣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
3、分析结尾段的妙处。
答题角度:
①内容上:概括写出了什么内容。
②人物上: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品质。
③主题上:点明、突显、深化、升华了怎样的主题。
④结构上:总结全文,前后呼应等。
⑤艺术效果上: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引人深思,意犹未尽。
4、分析其他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典型例题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装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钱、舀豆浆,有奈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
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 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 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⑧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野趣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