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最“美”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最“美”人物形象
最“美”父亲
每当我听到歌声: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柋闷烟满天数星斗……就不由自主想起了一位父亲,李森祥《台阶》中的那位父亲,我觉得他是最“美”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农民,但他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的勤苦朴实,忠厚善良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父亲的“美”,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他身体健壮,三百来斤重的石板能一口气背到家,并且一下子背了三趟。人常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的形象应该是健康有劲的,而不是那种病歪歪的形象。
其次是他积极进取、有理想、有奋斗的目标。文章开篇点出“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紧接着又写父亲不知说了多少遍的一句话“我们家的台阶低!”台阶是地位的象征,这说明在父亲
的内心深处,父亲一直渴望改变全家的地位,并为之努力奋斗不止。特别是文中的一段描写“父亲坐在绿阴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晃来晃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更可见父亲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第三,勤劳简朴、不服老,也是父亲“美”的一面。如文中写的“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就是编草鞋和过年。”“拖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砌台阶时,父亲坚持自己抬石板,台阶砌好后,坚持自己挑水。
第四,父亲的“美”还体现在一个父亲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耗尽一生的心血来爱孩子。在农村,父母都要为孩子长大成人准备一座房,这座房是孩子娶妻成家的必要条件,而建一座房在农村也是非常困难的。在当时的农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靠勤俭吃苦为儿子砌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房,该是多么不易,可见父亲的爱子之深。他比那些好吃懒做、无病呻吟、只贪图安逸,年纪不大,就以老人自居,凡事都要儿女去做,让儿女去孝敬的父亲要“美”上千倍,虽然他没钱没权,但他的精神,他的行动,却是我心目中最“美”的父亲。什么书中毛病最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