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2020-02-11
作者简介:林雅情(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规划.E mail:yaqing000@163.com通讯作者:甘萌雨(1976-),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开发.E mail:cnsense@1
26.comdoi:10.16006/j
.cnki.twnt.2020.02.012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林雅情,甘萌雨,卢嘉新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目的/意义】以福建省为案例地,探究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红旅游资源的有效管理、红旅游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及其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借助ARCGIS软件进行GIS空间分析,结合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估值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福建省红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福建省红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分布的态势;在空间分布均衡性上,
于9个地级市间分布较不均衡,且空间分布密度上显示研究资源点在龙岩市形成显著的一级集聚地;通过空间聚类分析进一步发现红资源在空间整体上呈“哑铃结构”,即在闽西三明、龙岩、武夷山一带与福州、厦门沿海地区较为密集;在影响因素上,革命历史遗迹、地形地貌、交通可达性、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与政策环境等因素对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作用显著。关键词: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福建省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37-5617(2020)02-0070-06
犛狋狌犱狔狅狀犛狆犪狋犻犪犾犇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犆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犪狀犱犐狀犳犾狌犲狀犮犻狀犵犉
犪犮狋狅狉狊狅犳犚犲犱犜狅狌狉犻狊犿犚犲狊狅狌狉犮犲狊犻狀犉狌犼
犻犪狀犘狉狅狏犻狀犮犲LINYa qing,GANMeng y
u,LUJia xin(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犜狅狌狉犻狊犿,犉狌犼犻犪狀犖狅狉犿犪犾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犉狌狕犺狅狌,犉狌犼
犻犪狀350007,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Objective/Meaning】BytakingFujianProvinceasacase,the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influ encingfactorsofredtourismresourceswereexploredinthispaper,soastoprovideusefulreferencefortheeffectivemanagementofredtourismresources,theinheritanceandprotectionofredtourismresourcesanditstourismdevel opment.【Methods/Procedures】WiththehelpofARCGISsoftware,theGISspatialanalysiswascarriedout,andthe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nalysisofredtourismresourcesinFujianProvincewascarriedoutbycombiningthemathematicalstatisticalmethodssuchasthenearestneighborindex,unbalancedindexandkerneldensityestimation.【Results/Conclusions】TheresultsshowedthatthespatialdistributionofredtourismresourcesinFujianProvinceshowedatendencyofagglomeration.Intermsofthespatiald
istributionequilibrium,thedistributionamongthe9prefecture-levelcitieswasunbalanced,andthespatialdistributiondensityindicatedthattheresearchresourcepointsformedasignificantfirst-levelagglomerationinLongyanCity.Throughthespatialclusteringanalysis,itwasfurtherfoundthattheredresourceswere"dumbbellstructure"inspaceasawhole,thatwas,theyweremoredenseinSanming,LongyanandMountWuyiinWesternFujianandthecoastalareasofFuzhouandXiamen.Intermsoftheinfluencingfactors,suchfactorsasrevolutionaryhistoricalsites,landform,accessibilityoftransporta tion,overalllevel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dpolicyenvironmentsignificantlyaffectedthespatialdistribu tionofredtourismresourcesinFuj
ianProvince.犓犲狔狑
狅狉犱狊: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influencingfactors;FujianProvince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一定区域内物质环境、
自然文化价值及功能活动等要素之间的空间属性与
内在联系,是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1]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
第2期2020年4月
台湾农业探索
TaiwanAg
riculturalResearchNo.2
Ap
ril2020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差异性,不仅会影响旅游者的时空行为,同时也影响到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开发时序和规模效益。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已经就旅游空间结构开展相关研究,Christaller提出了休假者向城市外部旅行时将形成扩散范围的问题,随后Smith运用由多种旅游空间描述的数学或地理方法尝试定量化旅游空间结构[2-3]。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开始对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不少成熟的模型,这些模型较多的是对生态资源、A级景区、农业旅游和基于特定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开发战略进行分析[4-7]。
红旅游是政治思想与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的一种专项旅游。国外针对红旅游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欧洲,主要针对红遗址的概念[8]、保护与利用[9]、价值探讨[10]等方面开展研究。2004年Rioux[11]对我国江西、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就中国红旅游发展特征进行探讨。红旅游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与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专项旅游,在具备旅游业自身特点的同时,因其活动过程中传承着革命精神,相较于一般的旅游活动,红旅游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和政治意义。近年来国内学者在红旅游方面陆续开展研究,红旅游研究文献的数量总体也在逐年增长,研究领域主要表现在红旅游规划与开发[12-13]、红旅游发展战略[14-15]、红旅游价值研究[16-17]和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18-20]等方面。从文献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多是针对红旅游的产品设计、发展模式、经济及教育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而从地理学
的空间结构视角对红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以福建省为案例地,从空间结构的视角探析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析空间分布差异的形成机制,以期为充分发挥福建省红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福建省作为被列入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旅游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龙岩、三明为主的闽西革命老区,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此开辟出革命之春,遗存了大量的红文化印记。且福建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前线和对台工作前沿,独特的地理位置促成了其独具八闽特的红资源。当前,福建省依托数量充足、文化内涵丰富的红旅游资源,积极主动地推进红旅游发展,但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着红旅游景区与周边县市日趋同质化、主题不鲜明、跨区域合作较少等问题,因此研究其资源分布特征,以期为优化区域红旅游空间格局提供参考。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包括:(1)405个红旅游资源点数据,主要是来自于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印发的《福建省红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0)》、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主管单位网站以及
公开出版物公布的资源数据;(2)福建省405个红旅游资源点的空间位置信息,主要是提取于百度坐标系,借助ARCGIS10.4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1.3 研究方法
1.3.1 最邻近点指数 点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一般可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3类,目前最常用的是通过最邻近点指数来衡量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比较区域内点要素间的实际分布与假设的随机分布之间的差异,继而判断点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理论最邻近距离的测算过程的表达公式为:
犚犲=
福州 旅游
2犖/
槡犃
(1)犚=犚1/犚犲(2)
式(1)中,犚
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犃表示所研究区域的面积,犖表示测算点数;式(2)
中,犚表示最邻近指数,由实际最邻近距离犚
理论最邻近距离犚
;当犚>1时,说明其空间类型为均匀型;当犚=1时,说明其空间类型为随机型;当犚<1时,说明其空间类型为凝聚型。1.3.2 不均衡指数 不均衡指数反映了红旅游资源在各地级市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公式为:
犛=
犻=1
[犡
犻-50
(狀+1)]
100狀-50(狀+1)
(3)
式(3)中,犛表示不均衡指数,狀表示福建
省范围内的红旅游资源点数量,犡
表示各地级市内的红旅游资源占总数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不均衡指数犛的数值介于0~1,如果红旅游资源在福建省各地级市平均分
第2期林雅情等: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布,则犛=0;若红旅游资源全部集中在某一个地级市,则犛=1。
1.3.3 核密度分析 采用核密度估计点要素在区域内分布密度来反映其空间聚集状况,简单来说,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空间聚集程度。核密度计算公式为:
犉狀(
犡)=1狀犺∑狀
犻=1犓狓-狓犻
()
(4)式(4)中,犉狀(
犡)是犡点在该处的核密度估计值,狀是观测数值,犓括号里的为核函数,其中狓是栅格中心核密度,狓犻是红资源的核密度,犺(犺>0)为光滑参数。
1.3.4 空间自相关指数 空间自相关指数也称墨兰指数,通过要素位置和要素值来判断在一定范围内要素是否存在相互关系,以及刻画其空间相关性
的整体趋势和差异性。空间自相关指数介于[-1,
1],当空间自相关指数介于[0,1]
,表示要素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当空间自相关指数[-1,0
],则表示要素存在空间负相关的关系。2 空间分布特征
2.1 空间类型特征
首先在ARCGIS10.4软件中输入福建省405个红旅游资源点的空间位置信息,使用ARCGIS中平均最邻近工具计算点要素与其最邻近点要素之间的平均距离,得到其最近邻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最邻近指数犚值为0.45(介于0~1),犘值小于0.05,犣得分为-21.3,通过数理特征检验,说明在全省范围内红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
2.2 空间均衡特征
按照公式3进行计算,不均衡指数值为0.0012,表示福建省红旅游资源在9个地级市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特征。结合绘制的洛伦兹曲线(图1),检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和集中程度。红旅游资源市际分布主要集中在三明市、龙岩市和南平市,其中三明市红资源数量最多(87处)
。而相比较下,莆田市和厦门市的红旅游资源最少,各分布21处红旅游资源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同样体现在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山地拥有的资源数量的差异,闽西内陆地区的3个地级市拥有的红旅游资源超过半数,而东部沿海地区6个地级市拥有的红旅游资源数量仅为总数的46%
图1 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数量洛伦茨曲线
2.3 空间密度特征
利用ARCGIS10.4的PointDensity方法生成福建省红旅游资源分布的密度图,更加直观地看出红资源在省内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采取Jenks分级法,将生成的密度图分为5个等级,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主要集中在以三明、龙岩和南平为重点的闽西地区以及厦门、泉州、莆田和福州4处沿海地区,这两个片区的红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密集。其中古田会议旧址、长汀红小上海景区和连城新泉整训旧址等龙岩市红景区核密度值最小,各资源点分布集聚。
2.4 空间关联特征
根据点要素创建泰森多边形,每个泰森多边形中的点到相应离散点的距离最近,将405个红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转化为384个泰森多边形,以此作为导入GEODA软件中权重数据来源,计算得到红资源间的空间潜在关联程度。其中墨兰指数为0.448,犣值为15.22,墨兰指数为正数且通过了置信度为99.9%的犣检验,表明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空间正相关性,资源点在9个地级市间趋于集聚特征。
moran散点图通常用来表示要素在空间的局部联系形式,福建省红旅游资源多分布在第一象限,呈现出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通过莫兰指数表明要素在区域内呈空间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LISA聚类地图则更加直观地表示红旅游资源在9个地级市的分布情况及与周边县市间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一种归纳的方式将红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模式分为高-高、低-低、低-高、高-低及不显著5种,并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泰森多边形LISA聚类图分析可得,红旅游资源在9个地级市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福建省中部地区集聚模式呈高-高模
7台湾农业探索
2020年4月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式,主要包括南平西部、宁德东部和泉州西部等地区。泰森多边形的特性决定其面积越大则点要素在空间上越分散,因此高-高集聚区的泰森多边型面积较大,表示红旅游资源在该区域分布密度就小。反之,在龙岩、厦门和福州的沿海地区红旅游资源分布的面积都较小,说明这些地区的空间密度小,红旅游资源的空间联系较为紧密。其主要原因在于闽西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具有独特的
政治优势,加之现阶段福建省红旅游发展纲要也指出以龙岩市上杭县的古田会议旧址景区为发展福建省红旅游的龙头,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政策扶持十分有利于闽西地区红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而福州与厦门的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且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因此两地也呈现出小面积的红资源密集现象。
3 影响因素
3.1 革命历史遗迹
革命斗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侧重于不同的地区,因而红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出显著的地区性[21]。在反帝反封建时期,红旅游资源以福州林则徐纪念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和厦门胡里山炮台等沿海地区的纪念性设施为代表。福州自战争后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后作为中法战争双方海军交战的重要战场,这时期在此保留了许多福建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纪念性设施。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农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在、朱德和陈毅的引导下龙岩长汀创建了继井冈山之后范围更为宽广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闽西革命根据地作为当时福建政治、军事中心,众多优秀将领在此从事革命斗争,在此遗存了许多革命领袖故居、纪念性设施与烈士陵园。随着革命进程发展,这时期红旅游资源分布主要是以龙岩、三明为主的闽西革命老区。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三明永安作为抗战时期的省会,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与进步青年云集在此开展抗战文化活动。由旅游
发展委员会对红旅游资源进行各时期的分类,发现福建省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资源占总数的75%,因此全省多数红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集中于闽西长汀、上杭、永定、武平、连城和清流等地。
3.2 地形
福建省地势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武夷山脉与中部戴云山脉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将福建省地形图与405个红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图进行叠置分析,进而运用ARCGIS软件提取分析中的“值提取到点”得到每个红旅游资源所对应的高程值。提取结果显示占总数的37%的红旅游资源处于200m以下;在海拔200~500m处,红旅游资源有165处,占比41%;位于海拔500~1000m的红旅游资源有81处,占比20%;海拔高于1000m有8处红旅游资源,其中以南平市中共闽东北特委纪念亭海拔最高,为1168m。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福建省地形地貌与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有着紧密联系,录入SPSS软件中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的犘值为0.001,person相关系数为-0.9972,呈极强的相关性。综上福建省61%的红旅游资源处于山地、丘陵地形,因我国的红革命历程多是采用“山地战”策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留下的遗迹多在丘陵山地上。而低于200m的红旅游资源也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多是集中分布在福建省东侧海岸,如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市的沿海地区。3.3 交通条件
交通道路作为旅游通行的主要手段,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旅游方式、旅游流等产生直接影响。红旅游资源多位于偏远山区,分析其交通可达性(即利用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到目的地的便捷程度),反映出研究区域交通网络规划与建设情况,进而为其日后开发提供合理依据。本文借助ARCGIS网络分析,以高速、国道、省道及县道作为交通网络基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2003)》及道路实际情况,设定福建省高速公路为100km/h、国家级道路为80km/h、省级道路为70km/h以及县级道路为50km/h。再以9个地级市的主要汽车站与火车站为交通站点,建立距离和时间的OD成本矩阵。从交通站点至红旅游资源点的出现时间来看,福建省红旅游资源可达性呈圈层结构,纵向的高速G15线、国道G324、G205与横向的G316、G319等交通线路构成可达性一级圈层。区域内的红旅游资源的可达性水平较高。可达性水平整体呈由第一圈层至内陆和南北两端逐渐降低的特征,因此红资源较为集聚的区域,如上杭、长汀、蕉城、福安和蒲城等革命老区的交通可进入性都较差。
第2期林雅情等: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3.4 经济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导致旅游发展所需的基础配套条件呈现差异化,进而影响红旅游空间分布层次。本文将2018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添加至图层中,生成各区域经济差异空间分布图,与各地市的红旅游资源数量相叠加结果显示,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位于第一梯度的福州、泉州及厦门的红旅游资源数量仅占全省的25%,而闽西、闽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南平、龙岩和三明的红旅游资源占全省红旅游资源54%。各地级市的红旅游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吻合,这也说明福建省红旅游发展潜力较大。闽西、闽北地区可通过资金投入来改善交通条件及基础配套设施,将其自身拥有红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闽东、闽南地区具备旅游开发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可作为红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22]。
3.5 政策
红旅游作为政府大力倡导的主题旅游形式,目的是加强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红文化精神。借助政治思想与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凸显中国特,同时也是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通过颁发相关政策法规来促进红旅游,其对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2
004年12月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旅游的意义进行全面深刻的阐述,标志着全国红旅游进入发展新时期。此后在2011和2016年均从国家层面发表了《红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我国红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福建省作为著名的红革命老区,拥有一批数量充足且文化内涵丰富的红旅游资源。《2016-2020年全国红旅游发展纲要》和《福建省红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出台是福建省积极推动红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相关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出台,福建省红旅游迎来了发展契机。从统计数据来看,2015-2017年福建省红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4565万人次,综合收入达460亿元[23]。2018年福建省红旅游发展成效突出,一方面通过红景区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如长汀作为我国著名革命圣地之一,其在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3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6.8%,实现旅游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35.1%,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全省红旅游A级景区由原来15家增至26家。由此可见,政府颁发的一系列政策及激励机制,对红旅游资源的保护与整体布局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借助ARCGIS软件进行GIS空间分析,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不均衡指数和核密度估值等数
理统计方法对福建省红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空间分布类型上,最邻近指数犚为0.45,表明福建省红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分布的态势。(2)空间分布均衡性上,福建省红旅游资源在9个地级市间分布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以龙岩、三明和南平为重点的闽西、闽北地区。(3)空间分布密度上:用PointDensity方法生成福建省红旅游资源分布的密度图,得出研究资源点在龙岩市形成显著的一级集聚地,这得益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斗争的历史,那段时期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与纪念性设施。(4)空间关联特征上,测度墨兰指数为0.448,说明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空间正相关性,在9个地级市间分布趋于集聚特征。通过空间聚类分析进一步发现红资源在空间整体上呈“哑铃结构”,即在闽西三明、龙岩、武夷山一带与福州、厦门沿海地区较为密集。鉴于此,通过空间叠置分析与数理统计等方法,本文认为,革命历史遗迹、地形地貌、交通可达性、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与政策环境等因素对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作用显著。
4.2 讨论
讨论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福建省整体的旅游规划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福建省域的视角看,红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三明、龙岩、南平为重点的闽西、闽北地区,但目前发展红旅游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限制。而在基础设施完善和良好市场条件的闽东、闽南地区,红旅游资源数量较少,且发展红旅游形式单一。因此,结合福建省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现存
地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对可持续发
7台湾农业探索2020年4月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