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朝圣旅游” 的三层含义
浅析“朝圣旅游”的三种类型
        高德兴
(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 ]“朝圣”与“旅游”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于朝圣与旅游的讨论很难有定论。所以,“朝圣旅游”一词也有很多内涵,难以区分。 该文从不同语境下朝圣的不同内涵入手,认为目前存在三种不同含义的朝圣旅游,依次是朝圣宗教朝圣旅游、世俗朝圣旅游和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朝圣旅游,并对三种朝圣旅游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朝圣    旅游    宗教旅游   旅游人类学
The  Analysis about  Three Kind of  Pilgrimage tourism
GAO De-xing
(School of Touris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Pilgrimage and tourism are so similar that there is no determinate conclusion about them。 Pilgrimage-tourism has a lot of meanings,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m。This paper analyses three kind of pilgrimage-tourism by analysing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pilgrimage.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re are three kind pilgrimage-tourism ,they are “religion pilgrimage tourism”, “secular pilgrimage tourism”and “ pilgrimage tourism in tourism anthropology”.
Keywords: pilgrimage  tourism    religion tourism  tourism anthropology
朝圣旅游(Pilgrimage tourism)这一词汇,在国外旅游研究用得比较普遍。国内旅游研究中,这种提法的人不多,大都用“宗教旅游”来概括与宗教相关的旅游活动,尚没有专门研究朝圣旅游的文献。朝圣旅游是宗教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它自身的特点。因此,探讨朝圣旅游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与旅游研究不同,在旅游业中,朝圣旅游的提法比较流行。有相当多的非宗教旅游地同样冠以“朝圣之旅”,这该如何解释?旅游人类学家强调旅游的神圣性,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样朝圣旅游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又有了新的理解。因此朝圣旅游从不同角度看,其含义
不同。在使用时易混淆。本文从朝圣的不同含义入手,将“朝圣旅游”分为三类:朝圣宗教朝圣旅游、世俗朝圣旅游和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朝圣旅游。
、宗教朝圣旅游
这里所说的朝圣,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的朝圣,即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宗教现象。少数文献中,“朝圣”一词只用于基督教。但一般认为朝圣是一种宗教活动,并不限于某个宗教。伊斯兰教的“朝觐”、佛教的“朝山”、民间信仰的“进香”等都可看作朝圣。教徒或信众朝圣的目的包括朝拜、祈福、感恩、赎罪、还愿等。朝圣存在于大多数宗教信仰中,如:基督教徒到中东、罗马等地朝圣,伊斯兰教徒去麦加、麦地那朝圣,犹太教去耶路撒冷朝圣。我国佛教徒到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地朝圣,妈祖信众到湄洲岛进香等。
那么,是否可以把朝圣看作一种旅游活动?
这个问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朝圣是严肃的、神圣的。而旅游是娱乐的、世俗的。有的学者将朝圣者和旅游者区分为“宗教旅行者”和“度假者”,强调他们仅仅因为共享某一旅游地相互联
系,不能混为一谈[1][2]。N. Collins-Kreiner调查到中东朝圣的基督教徒,大多数(60%)的人认为自己在朝圣,而不是在旅游[3]
然而,在国外旅游研究文献中,Pilgrimage tourism(朝圣旅游)一词很常见,从旅游业的角度看,可以认为朝圣是一种旅游活动。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4]。朝圣符合旅游的异地性、暂时性、非营利性、综合性等特点。朝圣者的旅行过程中,会进行“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涉及到旅游业的各方面。朝圣者的旅行安排也越来越多的依赖旅游社。因此,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说,朝圣是一种旅游活动。在各种关于宗教旅游的定义中,都把教徒的朝圣归为宗教旅游的范畴,如“宗教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的专门朝圣以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5]”、“宗教旅游指宗教信徒和民间信仰的信众以宗教或民间信仰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6]”等。
综上,我们把朝圣活动视为旅游的一种,它是一种宗教旅游,我们称之为“宗教朝圣旅游”,即宗教信徒和民间信仰的信众到本宗教的圣地进行朝拜、祈祷等活动,以获得精神安慰的旅游活动。它所对应的是图1中的线路A。
我们再来考察宗教朝圣旅游者和宗教朝圣旅游地。宗教朝圣旅游的主体除了宗教教徒,还应该包含民间信仰的信众。台湾学者李亦园曾把宗教分为“制度化宗教”和“普化宗教”。“普化宗教”就是指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没有宗教组织,无系统经典和完整成套的程序[6]。民间信仰是宗教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众的进香、朝拜活动应归于朝圣旅游的范畴。宗教朝圣旅游地往往包括以下几类:宗教创始人生前生活过的地方,如基督教徒会到中东地区朝圣;祖庙或祖庭,如台湾妈祖信众每年都会到湄洲岛祖庙进香;该信仰历史发展有重要意义的遗迹、标志物,哭墙是历史上犹太圣殿的遗志,成为犹太教的圣地;区域权威的宗教地,如西藏的叩长头朝圣者往往把拉萨大昭寺作为他们的目的地。
二、 世俗朝圣旅游
在旅游地的宣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圣地”两个字,如革命圣地、爱情圣地、音乐圣地等等。戴维·洛奇在小说《天堂消息》中,把旅游比作新宗教:旅游是世俗的朝圣,旅游地是圣地,旅游指南是典籍,纪念品是圣物。每年“教徒”都去自己向往已久的“圣地” [7],这些“圣地”五花八门:金字塔、长城、珠穆朗玛峰、夏威夷、巴黎......这个比喻十分贴切的反映了很多游客旅游时的心理。
这些游客不是教徒,目的地或许与宗教无关,但是他们旅游途中却怀着如宗朝圣者般的崇敬之情。人们到延安感受革命精神,音乐爱好者来到向往已久的维也纳,登山爱好者来到珠峰等等。一个到曲阜的旅游者这样写道:“走在宽敞的街道上,冥冥中就觉得我似乎也成了孔子的一名弟子。现在,我终于来到了他的故乡,来到了他灵魂的栖息地,怀着虔诚的心情朝圣来了[8]”。
此处的朝圣什么含义呢? 我们可以认为是人们到自己向往和尊崇的地方去参观游览,以获得心理安慰、满足好奇心。这里提到的的朝圣旅游已经不是宗教朝圣旅游,与之区别,我们可以称之为“世俗朝圣旅游”,即旅游者到能够使其体会到认同感的有一定历史和文化氛围的地点去旅游[3]。图1中,线路BCD可以认为是世俗朝圣旅游。祭祖旅游、到名人故居、墓
地参观、到历史古都感受历史文化等都可以认为是世俗朝圣旅游。有人提出:体验异质文化的旅游可视为文化朝圣,那些参观列宁墓、故居等的旅游视为政治朝圣等等[9]
世俗朝圣旅游者的主体没有限制,但对某一的旅游地,世俗朝圣者应该是对该旅游地怀有崇敬之情,通过旅游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慰籍的那些旅游者。世俗朝圣旅游的目的地是这样一类旅游地:这些旅游地包括着一种“神圣性”。 这种神圣性是“游客被某种社会价值和道德力量所引导,在传媒的作用下形成的[10]。这种神圣在游客的情感中产生一种对某些景点的特殊的吸引,以至于成为必去的目的地。与宗教朝圣地相对应,我们可以称这些旅游地为“世俗圣地”。
三、旅游人类学中的朝圣旅游
旅游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学的理论和内容如何指导、应用于旅游业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人类学和旅游学的交叉[11]。旅游人类学利用人类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旅游,观点往往比较深刻,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章海荣提到“在人类学视野中,问题不在于宗教朝圣的旅程和瞻仰圣地的名胜游有怎样的相象。
问题在于,旅游生活与居家生活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不同[12]。”这里“宗教朝圣旅程”和“瞻仰胜地的名胜游”对应本文前面提到的“宗教朝圣旅游”和“世俗朝圣旅游”。旅游人类学家通过研究居家生活与旅游生活的差异为起点,引出朝圣与旅游关系的讨论。旅游人类学家将旅游看作神圣的,而将家居生活看作世俗的。人类学家将涂尔干认为世界分为两大领域:一个是神圣的事物,另一个则是世俗的[10]。在后来对旅游的研究中,“神圣/世俗”被扩大为两种生活:神圣的、非一般的旅游生活和世俗的、日常呆在家里的生活。格雷本(1977)从时间的角度,在“神圣”与“世俗”的二分中,把旅游看成是“神圣旅程”他认为,和世俗的生活相比,旅游是人类生活中的“一段美好时光”,它的“不同凡响”与人类的生、死、嫁、娶宗教仪式等时光一样,具有神圣性和仪式性[13]
既然旅游是神圣的,人们外出旅游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马坎耐(macannell)认为现代人外出旅游是他们感到自己与生活的世界越来越“疏远”。他们想离开这个世界,到外面寻一种真实的属于自己心灵的家园[14]。科恩(Cohen)也认为现代人对现代社会的虚假产生不满和厌倦,从而外出寻所谓的“真实”[15]。可以看出,外出旅游是为了体验神圣的时光和寻心灵的慰籍。
福州 旅游
人类学中,朝圣是“为了获得精神价值,或精神康复,或纯粹表现为一种苦行和感恩的旅行活动”[10]。此定义“得其精而忘其粗”,忽略朝圣的具体特征,而道出了朝圣的满足精神需要的本质。基于满足精神需求的一致性,人类学家将旅游看作朝圣,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人们外出旅游来摆脱世俗生活,获得精神安慰。马坎耐宣称“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14]
应该说,这里的朝圣旅游与前面两类不同,已经不是指具体的旅游活动。它不限于宗教朝圣或者到具有“神圣性”的旅游地,而是从宏观上描述指所有的旅游活动所具有的特性。人们外出旅游,就是一种“朝圣旅游”。因为他们会渡过一段“神圣的”时光,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
四、小结
本文该文从朝圣的不同含义入手,对朝圣和旅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朝圣本意是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本来是一种宗教仪式。从旅游业的角度出发,宗教信徒或信众的朝圣可以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本文称之为“宗教朝圣旅游”。现实中,朝圣一词的含义超出宗教范畴,有了更多地比喻意。便出现各种各样的非宗教意义的“朝圣旅游”。本文称这种与宗教朝圣有类似的
旅游现象为“世俗朝圣旅游”。旅游人类学家认为旅游生活是神圣的,将旅游看作是一种朝圣,认为人们外出就是追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因此,人们外出旅游实际上是一种朝圣旅游。国内尚未有有关于朝圣旅游的讨论,本文尚有很大不足,期望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人参与到朝圣旅游的探讨中来
[ ]
[1] Smith V.L. 1992: Introduction: The quest in guest.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 19 (1): 1–1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