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7期
福州古厝的文旅活化与利用
陈 川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1)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福州古厝所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阐述,分析不同特点地貌上建成的福州古厝,结合古厝活化利用的功能将其分为传统街区型古厝、院落型古厝及山地型古厝。其次,分别对这三种代表性福州古厝在文旅业态中的不同活化利用特点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探讨,旨在阐明以保护为基础,通过文旅活化利用充分发挥古厝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古厝活化利用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古厝;活化;利用;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jki.csjz.2021.30.22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of Ancient Houses in Fuzhou
Chen Chuan
(Fuzhou Planning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uzhou Fujian 35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ancient houses of Fuzhou built on different geomorphology by expounding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where the ancient houses of Fuzhou are located. Combined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ncient houses, they ar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block-type ancient houses, courtyard-type ancient houses and mountain-type ancient house. Secondly,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were made on the different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hree representative Fuzhou ancient houses in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he purpose is to clarify that through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 ancient houses should be fully played, ant the social benefits of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ncient houses sh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 ancient house; activation; utilization; tourism
《福州古厝·序》中,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1]福州是一座山水城市,有山有水,有江有海,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塑造了众多的古厝,保护好古厝就是保护一方水土的历史文脉。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活化利用古厝,让古厝焕发新姿,赋予古厝新的生命。依据古厝活化利用的不同环境、不同载体、不同功能,福州古厝主要可分为传统街区型古厝、院落型古厝及山地型古厝三大类型。
其一,传统街区型。在福州有很多古老的街区。例如,三坊七巷、朱紫坊街区、鳌峰坊、上下杭等。传统街区型古厝中街、巷、弄纵横交错,既错综复杂,又不失一体化格局。其二,院落型古厝。福州还有很多的传统民居院落,这些院落的形制富有福建地方特,建筑特征上又富于南方建筑的特点,在活化利用过程中,对其改造或二次装修提升中,充分利用形制特征、建筑特点,得到了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利用。例如,福州市中心的古民居院落、福州市郊区的古民居院落等。其三,山地型古厝。福州山水结合,丘陵连片,在大量的丘陵山地中,有许多鲜为人知、颇有价值的古厝,这些古厝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众多的文人才子,如今逐渐得到了非常有意义的活化和利用。例如,福州鼓岭上的避暑古厝、烟台山上拥有领事馆的古厝,以及福州三山——于山、乌石山、屏山上的古厝等。
以下就三种活化利用类型的典型古厝代表,展开初步研究。
1传统街区型——三坊七巷
作为一座有着5 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以及2 2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昙石山文化是福州市突出的四大品牌文化。三坊七巷是福州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地处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区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49万m2,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坊巷之名大多在宋朝时期就已定下,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座,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2],并被评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凝结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古厝中的文化信息,在坊巷中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思想和著述,坊巷内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具有浓重文化内涵的街区古厝,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厚的历史文化[3]。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最悠久、文化最集中、名人最密集、民间工艺最繁荣、民俗艺术最灿烂、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区域。坊巷之间“书香四溢、文儒满街”,名人辈出,文化积淀深厚。三坊七巷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吸引力。
作者简介:陈川(1968-),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旅游规划设计。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7期
1.1传承文化
街区历史文化是地域环境、人文氛围、建筑景观等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有机结合与互动的衍生物和集合体,是历史街区特质的重要体现[4]。而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拥有不同时期文化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则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演进轨迹,反映出社会生活和文化构成的多元性,是城市文化传承最直观、最典型的场景写照,也是城市文脉最形象、最生动的外在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三坊七巷就是福州老城灵魂的载体,与城市文脉的生成、传承、创新息息相通,休戚与共。三坊七巷集中了唐宋以来历代官绅和文人哲士的府第、私宅、祠堂,包含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等名人故居、祠堂,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
通过三坊七巷国家AAAAA级景区的文旅活化利用,传承三坊七巷的多元文化。游客在游览体验中,深切感受三坊七巷中的国学文化、科举文化、理学文化、名贤文化、道教文化、妈祖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民居文化、古城文化、商贸文化、古代里坊制度、官宦礼教、文学创作、戏曲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内涵。
1.2文旅活化
街区的活化不仅是打造城市文化展示与消费的重要场所,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碰撞、融合和利用的过程。通过旅游植入文化,以及文化融合旅游的方式活化街区[5]。古厝的活化应当以保护为主,禁止破坏性利用,在遵循原有历史街巷肌理的基础上,以修缮、整治及改建等方式充分挖掘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延续文化精神,同时保留部分传统街区原始居民的历史环境和历史遗存。
福州 旅游1.2.1活化历史建筑,编制保护利用规划
注重先保护后活化的原则,注重“谋篇布局再下笔”,通过以“政府组织、部门指导、地方调查、强强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方式开展规划编制,先后编制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三坊七巷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加强保护与利用的顶层设计,制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规划,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活化有度,保护无界”,让文化遗产价值得到永续传承。在保护的基础上突破三坊七巷利用方式,释放古厝活力,只有这样古厝活化才有章可循,活化若无边界,会与保护冲突,产生诸多问题、争议和限制,甚至还会处处受阻,最后导致古厝活化不务实、难实施。编制好旅游规划,可以有迹可循,依规实施,保证活化利用的实操性、科学性和有序性,让古厝遗产在得到保护的基础上真正活化利用起来,使文化遗产实现长效价值。
1.2.2活化开放空间,丰富旅游业态,成就高颜值古厝街区
坚持“传承弘扬、活化利用”,做好文旅业态的策划和导入,依托三坊七巷蕴藏的明清文化、名贤文化、
船政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文旅资源,通过整合、包装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享受的文化旅游产品,营造坊与巷、巷与巷、巷与弄之间的开放空间、公共廊带,形成一条全活化的中轴步行旅游主线,东西两侧活化坊巷进行文创布局。整体引进闽都著名小吃、老字号商铺、手工业名店、艺术品专卖等文旅业态,涉及国学、茶楼、字画、工艺、非遗、戏曲、展览等方面,激发古厝新魅力。
1.2.3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实文化体验空间
三坊七巷有闽剧、伬艺、评话、京剧、越剧等戏曲文化,有拗九粥、祭灶、分年、送年、做岁、做夏等闽都传统民俗文化等,有脱胎漆器、油纸伞、角梳等福州传统工艺。利用活动策划、商铺展示、主题消费、实景体验等多途径展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结合街区文化,开展文化类主题活动,打造文化体验空间,充实文化遗产内涵,构建可赏、可玩、可互动的体验空间,使街区古厝焕发时尚气息。
1.2.4打造智慧街区,用现代技术活化古厝场景
融通传统与现代,推动智慧街区建设,活化街区古厝,在自媒体平台提供古厝介绍、美景直播、VR古厝展示、语音讲解等服务。目前福州市已完成三坊七巷智慧街区一期建设,打造掌上旅游听、看、游一体化服务的便携旅游体验新模式。逐步通过智慧化云上手段活化古厝。将三坊七巷的宗教、建筑、艺术、绘画、饮食等文旅景点通过智慧导览,以古厝为载体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活化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
在古厝各场景中,利用现代灯光技术、裸眼3D技术及综合集成技术等打造网红古厝、网红街区、沉浸式演艺等。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方面为古厝街区加装雾森降温系统等技术设备,营造人性化的旅游环境。
2山地型古厝——鼓岭别墅落
2.1重现一片西洋别墅落
自1886年英国领事馆馆医任尼于鼓岭建下第一座洋人别墅起,美、英、法、日、俄等20多个国家的外国侨民、外交人员、传教人士等接踵而至,这里渐成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个洋人夏季避暑度假区。鼎盛时期各具特的别墅达366座。现今留下的较为著名的别墅(古厝)有:万国公益社、鼓岭医院(即宜夏别墅)、鼓岭邮局、鼓岭聚会处、李毕丽别墅、倪柝声故居、栢岭别墅、古堡别墅、和家别墅、郑家别墅、付家别墅、双贵顶别墅、禅臣避暑别墅、伊芳廷别墅、鼓岭礼拜堂、李世甲别墅、加德纳别墅、高士威别墅、任尼别墅、麦先生厝、稗益知别墅、梁厝教堂等。这些古厝建筑落是鼓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鼓岭旅游度假区不可多得的资源。现可通过四大措施重现洋人别墅落风情。
2.1.1挖掘古厝背后的故事
鼓岭是西方人在中国最早形成的避暑别墅所在地,开发的历史比江西庐山还早十余年。鼓岭上的西式别墅见证了鼓岭源远流长的避暑文化,留下了百年前中外人民和睦相处的动人故事,也留下了闽都福州
对外交流的经典印记。
尊重鼓岭古厝的发展历史,深入挖掘每栋别墅背后的历史故事,修复鼓岭历史风貌,让更多的游人了解福州历史上这段鲜为人知的中西文化交往史,让鼓岭成为闽都福州的新名片。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7期
2.1.2明确各古厝功能定位
在保护的前提下,本着“发挥优势、集中资源、错位发展”的原则[6],对鼓岭现存别墅进行明确定位,分为公共活动类、历史展示类、度假功能类、商业活动类和发展预留类,以避免资源浪费和同质冲突。其中6处主要洋人别墅的功能定位及发展业态研究引导如下:①李世甲故居。二层作为名人事迹展示,一层为休闲服务设施。②宜夏别墅。现状修缮,修旧如旧。③万国公益社。公共活动场所,鼓岭论坛永久会址。④鼓岭邮局。公共活动场所,鼓岭特邮局、百年邮政体验点。⑤教堂石屋。按历史形态修缮,作为教堂附属配套建筑。⑥加德纳别墅。原址恢复,主导中美友谊的见证展示功能。
2.1.3引入多元旅游业态
在深入历史文化挖掘和科学规划定位指导下,对别墅引入多元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样化需求,为别墅落注入业态活力,营造具有旅游度假生机的鼓岭别墅。
2.1.4创新古厝的开发机制
以创新改革引领发展,积极探索鼓岭别墅的管理、招商、运营机制,引入旅游运营实体,拓展民间资本,提升别墅经营活力,形成“效率高、机制优、效益好”的别墅发展机制。
2.2活化一条老街
老街古厝的活化利用,首当其冲在于树立旅游吸引物,恢复老街繁华景象,通过五大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宜夏洋人老街,建设中国唯一的山村洋人街,重在植入“中西结合”的特征吸引物和特旅游业态,成为鼓岭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支撑点。
2.2.1明确老街古厝发展定位
以清晰的定位指引外国文化老街的建设发展。鼓岭老街作为国内唯一的山村洋人街,不同于上海、广州、青岛、哈尔滨等大城市的老街,也不同于现在很多城市新建的中西结合的欧式建筑街道。外国很多城市都有唐人街,而中国却有一个中西结合的山村洋人街,吸引外国游客来此。因此,将鼓岭宜夏的古厝老街定位为中国唯一的山村洋人街,让游客感受到中国乡村里地道的洋人街,并由此延伸出对鼓岭鼓
山、对福州的兴趣。
2.2.2加快软硬环境建设
继续改善老街建筑景观风貌,美化现有建筑外立面形象,加固内部结构,从立面、符号、元素、细部、彩等方面修旧如旧,适当点缀,重点放大,延续中西交融的古商业街道氛围与肌理,形成统一的街景风貌。
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景区Wi-Fi全覆盖,推广洋行商铺、民宿智慧化管理,加强景观小品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环境维护和整治力度,建设老街智慧旅游信息平台。进一步优化老街管理服务的软环境,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促进优惠政策措施落地,鼓励旅游创新业态的进入,完善商铺、民宿管理服务规范、标准,形成具有良好吸引力的洋人街商业服务基础。
2.2.3提升旅游服务业态
对鼓岭老街和周边古厝进行整体策划,重现老街历史上的部分商业、娱乐、健身等活动场景,增加部分现代旅
游度假业态。恢复建设网球场、游泳池等运动场所,供游客参观、游览和体验,完善就餐、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
开发不同风格、具有鼓岭地域特的精品酒店和民宿,开发各种档次、中西合璧的餐饮,如素斋、酒吧、茶馆等,实现餐饮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的选择。利用古厝打造以“游洋人古街、品西洋美食”为主题的各餐厅,如法国情调餐厅、意大利风情餐厅、德国啤酒吧、特酒吧、圣诞烛光餐厅等,让游客在洋人街上体验到百年前的国际风情。
同时,引入不同国家不同风情的商贸业态,借鉴欧洲跳蚤市场模式,让“真洋货现身洋人街”;引进留学生勤工俭学并成为洋人街的一道风景;大力开发鼓岭土特产、民间工艺品、乡村生活用品等,丰富旅游购物类型。
2.2.4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流行时尚元素,研究打造鼓岭时尚秀场,引进全球时尚设计企业,形成中外品牌融合,让时尚元素在老街碰撞出新的火花;开设东欧、阿拉伯等地的服饰商店、油画艺术品商店等;引入免税店、保税店等时尚购物业态,对接福州保税购物政策,研究由政府在鼓岭设立具有国际旅游区特征的保税购物店,吸引中外游客,以使鼓岭旅游度假区具有针对省外、高端游客的吸引力,从而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鼓岭旅游走向国际化。
2.2.5引爆营销宣传热点
加强对外宣传,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营销宣传,鼓励使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强化传统营销手段、实施网络营销战略、注重口碑营销效果、推进智慧营销策略,通过节庆、事件等活动引爆营销宣传热点,让洋人老街走出山村,走向世界。
3院落型古厝——连江三落厝
三落厝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迄今为止连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民居落。落厝为木石结构,依山傍水,坐东朝西,由三座水平三进、以过雨亭相连的四合院组成,建筑风格与福州南后街、闽清宏琳厝、闽侯白沙等地明清古建筑的纵深分布三进格局迥异。古厝的主人郑氏家族居住于此,厝内共有大小房间200多间,每座四合院有上下两层房,中间各有一个天井,一条小溪穿过整座房子。虽然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但厝里美人靠、观景阁、纳凉凳、练武石、石磨、石舂等都保存完好。远远望去,屋脊高挑,小瓦铺顶,整座古民居结构自然、古朴纯美。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郑氏族人逐渐搬出三落厝,古厝逐渐被闲置、荒废,面对古厝的荒破,束手无措,乡愁从此也一去不复返。
3.1以“保”“用”为理念,注重策划、规划和设计
三落厝在修旧如旧、保护为先的基础上[7],通过因地制宜的文旅策划、规划和设计,挖掘当地文旅资源、丰富旅游观光体验项目、增加文旅景观节点、提升夜景灯光设计(加强古厝夜间项目)。
良好的规划、设计理念使古厝原有的架构、木柱、外立面等得以保留,在大空间环境的打造上具有了独特的历史韵味。区别于大多数酒店、民宿现代化的建设,三落厝房间的改造,利用原有的空间格局,营造了高颜值、优雅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7期
的室内环境,部分房间配备了休闲后院。并在此基础上,营造了很多人性化的古厝景观节点。
同时,酒店后方配备了文旅业态街区,前方建设了儿童游乐区,满足了各年龄层次的游客需求。
3.2实现吃、住、玩等多元化的旅游及文化交流功能
在保护的基础上活化利用和发展,不仅让古厝保留了经历百年风雨洗礼的历史韵味,还维护了天然、古朴、纯美的古厝本身,更让它重焕生机,敞开大门迎新风、纳宾客。同时,古厝的新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众对于古民居的保护热情。
修缮后的古厝不但能住、能吃、能玩,还形成了多元化的文旅功能。经营者联合高校成立高校研学实践基地;“威尼斯双年展”系列活动之一、“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分会场、“延续·新生”传统聚落保护
与活化专题论坛等先后在连江三落厝举行。以古厝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物质遗产活化利用和地方文化传承为切入点,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主旨发言,引发古厝保护原则、文化传承方式、活化利用方式、可持续发展途径等多方位的思考,让四方游客和社会各界参与到传统建筑、传统聚落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中。
4结语
福州古厝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不论是传统街区型古厝、院落型古厝,还是山地型古厝,都值得注重保护,以此传承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古厝的文化精髓,进而延续福州的城市历史文脉,保护福州的城市特风貌。活化利用福州古厝的历史文化价值,应注重在保护中活化利用,在活化利用中传承。通过文旅活化利用,弘扬光大古厝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始终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一,坚持历史与现代相统一,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今人对古人的继承和发扬,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再造,秉持科学理念,引导社会大众积极致力于发展古厝的文旅业及文创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并进。
参考文献
[1] 曾意丹.《福州古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2] 吴旭涛.三坊七巷古厝活化的典范[N].福建日报,2021-
07-20(06).
[3] 黄睿.三坊七巷建设的文化意义[J].青年文学家,2009
(08):74-75.
[4] 陈少辉.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
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5] 曹迪.历史街区功能植入与活化利用研究:以青岛市北
区为例[D].东南大学,2019.
[6] 舒伯阳.中国民宿3.0时代的新县实践[N].中国旅游报,
2019-11-05.
[7] 骆中钊.“古大厝”:凝固的故乡魂[J].小城镇建设,2006
(06):
74-7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