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来说,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
见也能准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解释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
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准确对待各种言论,不
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这个段根据皇侃和邢昺两位学者的注疏,是说的孔子隐圣同凡,
劝人勤学。孔子是圣人,圣人在我们这个凡间,为我们示现学习的过程,修道的次第,让我们常人也能够学得到。假如他完全示现大圣,
不用学就知道,生而知之,那我们就没办法学了。所以他在这里隐圣
同凡,把他圣人这个面先隐盖起来,示现出一个凡夫的样子,是劝导
我们要像他那样,勤学不辍。
我们来看这章讲到,孔子自述他学习的、成就的过程。说『吾十
有五』,十有五,这个有是念又,就是十五岁。十五岁的时候,就有
志于学了。朱子的《集注》里头就讲,「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
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
厌矣」,这是解释十五有志于学。在古代,八岁上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它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和大学。小学以学进退应对、礼仪规范,
学规矩为主。大学就要穷理,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十五岁就是要入
大学的阶段。十五岁孔子有志于学,这个志叫「心之所之」,所之就
是趣向,心趣向哪?这是讲的志,志向。心趣向圣贤之道,这就是志于学,这个学就是《大学》的学,是大学之道。在《大学》里面讲到的,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讲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大学之道。孔子十五岁就有这样的志向,希望明明德于天下,也就是真正成
为圣人,协助社会,协助大众一同明明德,止至善,使天下大同,世
界和谐。既然发了这样的志向,念念都在此,绝没有退心,绝没有厌足,这个不厌就是不满足。
李炳南老居士,我们尊称他雪公,因为他的号是雪卢,雪卢老人,我们称他雪公。雪公的《讲要》里头讲,这个志于学就是一心趣向圣
贤之学,就是专心求学的意思。孔子从小就好学,《史记·孔子世家》里头讲,「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这个俎豆是祭祀所
用的器皿,俎就是祭祀的时候放肉的那个几案,那个小桌子;豆是盛干
肉类食物的器皿,用于祭祀。陈是摆设,摆设这些祭祀的礼器。「设
礼容」就是学习这些祭祀的礼仪,学祭礼。就是他在童年的时候,他
就很好学,他不会像其它的孩子那样去疯玩,他玩的也是在学习这些
礼仪。
到了十五岁,这是成童的年龄,童年到了最终的阶段,他的心志
已经很坚定、很明朗了,所以这时候,他真正立定志向,要求学,而
且念念在兹,没有退堕。我们看到孔子这样做,要想想自己,要学圣
学贤,第一个就是立志。问问自己,志立了没有?如果志没立,学也不
可能有成就的。孔子之所以这个生能成就圣人,就是因为他早年就立
志了,这个志向是真的,不是敷衍耳目的,也不是装出来给人看的,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内心里真正生起这个志向。所以学习就很认真,很努力,很刻苦,学
了多久?学了十五年,『三十而立』。
到三十岁就立了,立是什么意思?雪公引皇侃注疏讲到,「立,
谓所学经业成立也」。所学经业,经是经典,业就是圣贤人的事业,
也就是道德学问,到三十岁已经成立了。这个立也就是讲学有根柢了,有力了。有了根有了力,就不为外力所动摇,就好像棵大树,在十五
岁有志于学的时候,刚刚是小树苗,这个时候还没立起来,等他长到
三十岁了,根深、枝干也粗了、硬了,禁得起外面风雨的考验,这三
十而立。我们简单的讲,他学成了,能够出山,毕业了。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就入不惑之年。「不惑」,西汉的
大儒孔安国批注说,就是不疑惑。孔安国是孔子的后裔,应该是第十
一世。说不惑就是不迷惑,没有什么可疑惑,就是样样都明了了。雪
公在《讲要》里头引用了程树德的《论语集释》里面的一段话,程树
德先生是近代的大儒,他这个《论语集释》非常的广博。他这里讲到,「立,必先不惑,来说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他问得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个立的前提条件是不惑。你不疑惑了你才能真正立,
如果你心里还疑惑,那肯定会受外力动摇,就怎么能说立?所以为什么
这里讲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在不惑之先,而不在之后,这
是什么原因?这个回答非常好,「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这出
自于《论语》。孔子说能够立,什么叫立?「立,守经也」。这个立,
就是他已经到了标准,标准是什么?经,经是圣人的教诲,这是我们
的立身处世的行为标准,我们要守住这个标准,这叫立。不管在什么
情况下,都不违背这个标准,这才守得住,这才能立得起来,这叫立。
「不惑,达权也」,达权就是遇事能够行权,善巧方便。在这样
的境界当中就比立要高,立是什么?雪公解释说,「可即可,不可即不可」。这很讲原则的,能够做的就能够做,不能够做的就不能做,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