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固定句式练习
一、翻译下列常见文言固定结构

1、诚……则……           
2、得以:             
3、俄而:         
4、而况:                 
5、而已:           
6、否则:
7、何乃:                 
8、何其:           
9、既而:
10、既……且……               
11、见……于……
12、可得:           
13、可以:           
14、乃尔:
15、且夫:           
16、然而:             
17、然则:
18、是故:           
19、是以:           
20、庶几:
21、虽然:           
22、所谓:           
23、所以:
24、往往:         
25、唯……是……     
26、为……所……
27、未尝:         
28、谓……曰……       
29、谓之:
30、无几何:         
31、无虑:           
32、毋宁,无宁:
33、无所:         
34、无以……为:         
35、无以:
36、无庸:           
37、无由:           
38、相率:
39、相与:         
40、向使:           
41、一何:
42、一切:           
43、以故:         
44、以……故……
45、以是:       
46、以……为……         
47、以为:
48、以至于:           
49、因而:         
50、有所:
51、有以:             
52、于是:         
53、之谓:
54、之于:           
55、至于:         
56、自非:
57、何以……       
58、何所……         
59、奈何……
60、如……何奈……何             
61、孰与……
62、安……乎                   
63、独……耶
64、何为……               
65、何……哉
66、何……为               
67、何……之有
68、如之何……                     
69、独……哉
70、何其……也!                   
71、直……耳!
72、……何如哉               
73、无乃……乎
74、得无……乎               
75、……庶几……欤
76、与其……孰若……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77、其……其……也……

文言句式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文言句子的翻译和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在这察漏补缺中有所裨益。下面有一些针对练习: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3.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庄暴见孟子》)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三、辨析下列句子的类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劝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5.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
  9.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治平篇》
  10.“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12.善哉,祁黄之论也!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集: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
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
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