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境内抗战烈士纪念碑
宜昌境内抗战烈士纪念碑
    古往今来,我国素有“树碑立传”的传统。如果说“碑”(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传”(人物传记)还有好坏混同的话,如民间墓碑,《史记》中有《管晏列传》、《酷吏列传》等。纪念碑则是纪念有功绩的人或重大事件而立的石碑,极赋褒扬彰显的意义。从“八年抗战”的史料来看,宜昌境内就建树多处纪念碑,以缅怀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英灵和仁人志士。
一、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
祭奠英烈的话 
史料表明,张自忠是我国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晚于张),有“国民党抗日第一名将”之称。他是山东临清县人,从1939年11月起,他以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的身份节制3个集团军组织汉水防线,保卫宜昌、沙市。次年5月,他率部进驻当阳,总司令部设在慈化的齐家垸子,张的办公处设在赵家花园农民赵国光家,直至11月向日军发动冬季攻势时,其总部又移至钟祥快活铺。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
起枣宜会战(日军称宜昌作战)。张自忠亲率部队奔赴前线重创日军,在宜城县南瓜店附近与日作战中,身中七弹壮烈殉国。
张自忠牺牲后,其灵柩于当月21日由汽车从快活铺总部启程,经荆门、当阳运抵宜昌。据《宜昌抗战图集·十万军民公祭张上将军》(《宜昌市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七辑)云:“湖北省代主席严立三、江防军总司令郭忏、中央军事委员会战区军风纪巡视团委员王陆一、第二十六军军长萧之楚、宜万要塞指挥官刘翼峰、宜昌行署主任林逸圣、宜昌县县长武长青等军政要员及各界代表300余人,齐集宜昌市郊杨岔路迎灵。”在举行迎灵仪式后,“8名身着素服、腰缠白带的‘八大金刚’抬着灵柩,在全体迎灵人员的护送下,缓步向东山公园进发。十里长路,哀思绵绵,沿途许多众自动加入到迎灵队伍。面对三架低空盘旋的日机,迎灵队伍毫不畏惧,沉着镇定地护送灵柩至东山草堂供奉。”第二天为张自忠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先后有数万军民前往东山草堂祭奠。次日晨,张将军的灵柩从东山草堂运至二马路码头登“民风”轮往重庆,“沿途几华里的街道上,自发送灵的众不期而至,多达10万余人”。
 
张自忠将军后安葬有重庆梅花山。宜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在“宜昌作战”中牺牲的抗日民族英
雄,于2003年在东山烈士陵园东山草堂原址新建了纪念亭,亭内立有“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此碑建立虽晚,然其公祭活动最早,影响也深远。
二、黄花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
 
在八年抗战中,宜昌初为大后方,然自国民政府被西迁重庆后,遂成了拱卫陪都的东大门。正因如此,日军侵占武汉后就加紧了西犯重庆的部署,宜昌成了日军进攻的目标,于是发动有名的“宜昌作战”,并于1940年6月12日侵入宜昌城区。
 
宜昌失守后,中国军队退守江南和峡口下牢溪的南、北、西三面高地。为阻止宜昌之敌继续西犯,突破三峡天险。蒋介石决定在宜昌方面新建立一个第六战区,并指出:“第六战区比其他战区的责任更为重大,比其他战区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我们的任务和口号是,军事第一,第六战区第一!”随即任命军委政治部长陈诚为司令长官,赋予六战区“拱卫行都(重庆)”与“收复失地”的任务。六战区集结32个师的兵力驻守鄂西山区,以长江两岸为前沿,对
宜昌日军取包围态势。
 
1941年9月中日长沙会战。驻宜日军第13师团抽调约三分之一的兵力(早渊支队)驰援长沙,宜昌日军还有约17000人的兵力。9月22日,陈诚接令“乘虚收复宜昌,支援湖南作战”,当天就策划部署,并于28日发动荆宜攻势,以炮轰宜昌城区日军及其外围阵地揭开反攻宜昌的序幕。29日向敌展开第二次攻击,30日各部全面进攻。总兵力计有15个步兵师,2个炮兵团150门大炮,约11万人分两路从长江南北夹攻侵宜日军。
 
反攻宜昌战斗历时半个月,一直持续到26日,战场又恢复战前的态势。此役,国军毙伤日军官19员、士兵3633名,马40匹;俘敌25人,马13匹;缴获机35挺、步骑77支;击毁飞机14架、兵舰8艘、汽船6只、野炮2门、汽车107辆、装甲车2辆;攻占敌据点30余处。战后,日方战史承认:死1670人,伤5184人,去向不明14人。但国军亦付出很大的代价。战斗结束后,陈诚在宜昌雾渡河召开会议。第六战区在雾渡河、黄家场(后改名黄花场)分别为75军、32军修建烈士公墓,立“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