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对转专业现象的分析与思考-教育文档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对转专业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教育部2005年颁布并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大学生转专业进行了明确规定,即“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继而自2006年起全国高校相继出台了转专业的相关文件[1],应该说这是高校以人为本的体现[2]。可以说允许大学生转专业是高校对所谓“一考定终生”这种僵化体制的一项补救措施。近年来,随着转专业政策的放宽,申请转专业的大学生数量呈现出大幅上涨趋势,也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以我医学院校为例,2012年各学院转专业人数达109人次,其中4/5转入临床医学专业。转专业的队伍日益壮大,但是对于转专业的原因及转专业所产生的影响和转专业后的适应情况,值得深思。
一、大学生转专业的原因
1.兴趣爱好、就业前景是大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机
(1)兴趣爱好与大学生转专业动机
现在的大学生追求个性和独立,学习兴趣往往决定了其求知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如果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失兴趣,就必然会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消极,产生转专业倾向。许多大学新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了解不深,在入学后发现对专业并不感兴趣,导致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出现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等问题。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己就
读专业不完全有兴趣或根本无兴趣的占36.6%[3]。缺乏专业兴趣也成为大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机之一。对有转专业倾向的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转专业与专业兴趣有关的原因占的比例最高,为48%,包括“专业与兴趣不符”“对新专业更感兴趣”等[4]。
毋庸置疑,兴趣是填报高考志愿重要的参考因素,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对专业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缺乏足够的了解,或是家庭、考分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专业选择仍然带有很强的盲目性。事实上,在大众化的高中教育大环境下,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并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类型,不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学什么专业,以致入大学后,通过1~2年的学习才发现自己的兴趣类型。在高考录取时,只有30.9%的学生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被第一志愿录取,而高达69.1%的学生是非第一志愿录取,其中被调剂录取的占了42.2%[5],这使得学生非常有可能进入到一个兴趣不匹配或不了解的专业,学生极有可能对调剂后的专业不感兴趣、学习能力不强,从而更容易对所学专业产生不满。最后,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偏好、能力都会随年龄成长、经历丰富和外环境影响发生显著的变化,表现出与就读专业的不匹配性,使特长与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
(2)就业前景与大学生转专业动机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加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演越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很多学生将谋求更好的职业视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最直接目的。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
相当长的时间里实施的是一种单一而狭窄的“教育模式”,因此形成了“专业就等于未来职业”的基本观点。社会对大学生的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由此专业就业前景成为大学生选择专业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学生在选择转专业时一个主要考虑因素就是未来就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成为学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而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专业则成为学生敬而远之的“冷门”专业。转专业成为了改善就业的另一个途径。
我们认为,高等教育不仅提供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且是培养人的教育。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专业以外的知识。当今社会急剧变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因此,仅以未来就业为导向选择所谓冷热门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加慎重地考虑。
2.家庭与从众心理是大学生转专业的影响因素
(1)家庭对大学生转专业的影响大学转专业难吗
现在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未来时,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选好专业,能够在毕业时更好地就业,因此父母总会想帮自己的孩子选择专业,规划孩子的未来。一项研究显示,在被问道“高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听取谁的意见”时,57%的学生选择本人,32.4%的学生主要听取家长的意见[7]。以上数据表明,有超过40%的学生所填报的专业并非出于主观意愿,具有很强的他主性。而许多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的未来就业前景,让孩子们选择自己
并不怎么感兴趣的专业。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孩子高考的分数未达到理想专业的分数,于是在一开始就让孩子先选一个分数相对较低的专业进入学校,然后通过转专业转到理想的专业。
(2)从众心理对大学生转专业的影响
到了大学,大家对自己的专业都不是很了解。进入学校一段时间后,通过对高年级学生的了解,很多高年级的学生都转了专业,或是周围的同学提出要转专业,于是认为自己的专业不是很好,随大流也想转专业,忽视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从众盲目地转专业。还有一些学生受舆论的影响,觉得自己的专业以后就业前景不好,而一些热门的专业就业前景好,于是一哄而上,选择更好的专业。
二、大学生转专业后的适应情况
1.转专业学生在新专业学习中的适应过程
学生转专业后,在学习方面,由于自己原来的专业与现在的专业有些差别,需要进行补修或者重修相关课程,学生只有在修完本专业所有的必修课并修够选修课的学分才能毕业。对于转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第一学期未修读的课程要在第三或第五学期才能补修。以医学类专业为例,一方面医学专业课程本身比较多,很多学生又要补修3~5门课程,精力不足,学习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医学课程成为一个系统,各门课程互有联系,转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学过基础课程,如生理学、解剖学,直接上专业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会有一定难度。虽然转专业学生是经过
选拔的,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但是面对专业性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程补修时间,花更多的精力完成学业。
2.转专业学生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适应过程
学生转专业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集体,需要重新适应。习惯了和原来的同学一起上课,转专业后一开始需要自己一个人上课而周围都是不认识的同学,上课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并且想要适应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必须尽快融入新的班级,新的集体。部分学生沟通和适应能力较差,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了其身心发展,而且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转专业后,寝室必然也会换,搬入了一个新的集体,或许他们也会不习惯多一个人的生活或许生活习惯不同,大家很难适应。而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睡眠质量较差,影响了身心发展。学生应当多和自己的室友交流,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
三、结语
大学生转专业的原因有很多,兴趣爱好、就业前景是大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机,家庭与从众心理是大学生转专业的影响因素。转专业后大学生需要努力适应新的集体、新的生活环境,需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大学生在转专业前需要慎重考虑,不要盲目从众,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符的,可以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商量,综合考虑,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转专业后学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向上,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尽快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