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与审美特征
作者:鲁立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10期
作者:鲁立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10期
摘要:新闻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有着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播放频率高等特点。广播电视本身就肩负推广普通话的责任,为了不影响不同方言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普通话作为新闻播音的主要语言,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声音动听,口齿清晰,有利于新闻的传播,并且直接影响到新闻内容准确传递和受众的接受程度。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仍然是受众接收身边大小事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索新闻播音的规律,发现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与审美特征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规范化;审美;新闻播音
一、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它的特点主要是简单、清楚、表达力强。语音音系比较简单,语音系统相对比较完整,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如:平翘舌区分明确,有前后鼻韵
普通话的来历母之分等,使表达更加准确。声调系统比较分明,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变化鲜明,如:“中国伟大”一词,阴平为55高平调,阳平为35高升调,上声为214降升调,去声为51全降调,该四字词的表达显得抑扬顿挫,有节奏感。词汇的表达中有轻声,儿化,变调的区分,使语言表达更丰富。如:儿化音,儿化在普通话中有着表示喜爱、亲切的情感以及词性、词义的区分等作用。
以上这些特点是普通话富有抑扬、和谐、悦耳的音乐美,能够反映纷繁的社会现象和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使现代汉语的表达容易做到生动丰富、简明准确。
二、普通话语音在新闻播音中的重要性
新闻播音扬弃了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利因素,兼容两者之长,从而形成了听众最容易理解、最易接受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体现了“用事实说话,以新动人”这一特点的新闻播音语言。①新闻播音具有权威性、主导性等特点,正是因为如此,在新闻播音中更应该用规范的语言,传递准确的信息。播音员、主持人在传播的过程中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新闻播音中普通话语音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