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兼论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
基金项目: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研究生计划科研项目“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兼论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
(GSP2018227)
收稿日期:2018—08—25
普通话的来历
作者简介:武慧(1993—),女,山西沁县人,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藏双语及方言研究。
一、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
元音高化是对汉语语音发展规律的一种看法。
王力在《汉语语音史》中就元音的变化提出了高化、低化等看法。[1]元音高化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个侧面。本文要讨论的就是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即舌面高元音[i][y]分别高化为舌尖元音[ɿ][ч],以及根据元音高化现象来分析方言中卷舌元音形成
的原因、过程。沁县方言属于晋语区,本文记录的是沁县县城的方言。材料来源以本人亲自调查的材料为主。
沁县方言中舌尖元音韵母[ɿ][ч]的的来源主要有蟹摄开口三四等、止摄开口三等、
遇摄合口三等,个别曾梗通摄入声舒化字如“亿剧玉”等。与舌尖元音韵母相拼的声母有:帮组的[p][p h ][m]、端组的[n]、精见组的[ʦ][ʦh ][s]、日母以及疑云影以的零声母。下面通过沁县方言中舌尖元音韵母的例字来看元音高化的大致情况。由表中可看出沁县方言中[i][y]发生了舌尖化。
但[l]声母字除外,即来母以外的蟹开三四、止开三、遇合三读舌尖元音韵母。同时,
笔者还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蟹开四泥母的“泥”
字沁县方言读为[m ɿ],即除了韵母发生了舌尖化外,
声母也发生了改变。此外,朱晓农在《汉语元音的高顶出位》一文中提到了一种比较少见的后显裂化(如:ɿ>ɿə)。后显裂
化是“低化”的结果,是一种回复到混元音这个调音初始状态的回归变化。后显裂化不如前显裂化那么普遍,但在吴语西南部的处衙仍很常见。他举了五
种后显裂化的例子(1)ɿ>ɿə>ɿə/ɿɣ>ɿe ,(2)i>ie ,(3)y>y ə/y ɣ/ye,(4)ɯ>ɯə/ɯə>ɣə,(5)u>u ə/u ɣ。[2]笔者发
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
——
—兼论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武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要:山西晋语中元音高化现象分布普遍,类型多样,
而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不仅具有晋方言的共性,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文章通过列举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进而探讨沁县方言元音高化的原因、元音高化对沁县方言声母和韵母系统的影响,
最后探讨沁县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关键词:沁县方言;元音高化;舌尖化;
裂化;卷舌元音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19)01-0027-04
批蟹开四
滂题蟹开四定齐蟹开四从鸡蟹开四见泥蟹开四泥洗蟹开四心艺蟹开三疑例蟹开
三来p h ɿ
ʦh ɿ
ʦh ɿ
ʦɿ
m ɿ
s ɿ
z ɿ
ɚ
眉止开三明地止开三定紫止开三精戏止开三晓腻止开三泥彼止开三帮移止开三喻离止开三来m ɿ
ʦɿ
ʦɿ
s ɿ
n ɿ
p ɿ
z ɿ
ɚ
聚遇合三从许遇合三晓女遇合三泥区遇合三溪鱼遇合三疑娶遇合三清雨遇合三喻驴遇合三来ʦч
s ч
n ч
ʦh ч
z ч
ʦh ч
z ч
ɚ
2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