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20世纪后半期诞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工程三大高新科技。
2.理解三大高新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概括、归纳三大高新科技发展的大致脉络;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三大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辩证地认识新事物;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高新科技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世界意识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脑和和信息技术
难点: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搜索知识——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知识延伸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地影响”。本课从三个方面来概述现代高新科技特点及影响,扩大、完善了课标的要求。第一目“电脑与网络”讲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信息时代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目“探索生命的奥秘”讲生物工程的发展及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化;第三目“登上太空”讲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价值。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学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学生从电视、报纸、开设的电脑和通用技术中已经了解电脑与网络、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有关的内容,可见学生对此内容并不陌生,这些内容也是人类在迈向21世纪的必备技能,学生对此内容也非常感兴趣。
教学用具
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营造导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图片引入新课。
【教学导言】高新科技是伴随着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27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师生互动〗
【课堂设问一】二战后出现了哪些引起世界变化的高新科技呢?
新能源、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教学引导】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其中三大领域的发展概况以及其如何改变世界?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同学们先快速搜索这三大领域及其发展概况。
【提示学生搜索知识点】
信息工程:
1、电脑:
1)产生——1946年美国
2)发展的趋势特点——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3)应用——生产、办公、家庭等
2、网络:
1)产生——1969年美国宇航员在太空中怎么上厕所
2)传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 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
【学生分组思考探究】
生物工程:
1、形成——20世纪70年代
2、基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3、应用——在农业、医药等行业中生产生物制品
4、核心技术——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5、基因工程研究成果:
(1)1990年启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类基因组图谱
(2)发展克隆技术——1997年克隆羊“多莉”
航天工程:
1、航天工程的发展:
2、应用:气象报道、资源勘测、国防安全、通讯广播、导航定位、环境保护等等。
【课堂设问】高新科技的发展使你身边(或你的家乡)引起了哪些变化?由此分析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分组思考探究】以信息工程小组、生物工程小组、航天工程小组来思考、探讨各个领域使自己身边及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并出其他领域的消极影响。
【提示】高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