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现状与影响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现状与影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壮大。近年来,我国的民办高校的数量及在校生人数都呈现逐年攀升的局面。根据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的201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表明,全国的民办高校一共有698所,其中民办独立学院有309所,其他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一共有830所,民办高校在校生5050687人,教职工人数371554人。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民办高校由于其体制的特殊性,教师流动现象比较突出。以下将对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现状及其对学校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区别  一、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现状
  1.教师流入途径比较单一,而且“关系户”众多。流入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应届硕士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以及其他高校的退休老教师,很少教学经验较丰富的中年教师,整个师资结构呈现“两头尖中间小”的特点。如此单一的教师来源,十分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术科研的创新。另外,民办高职院校招聘的新老师有不少是“关系户”。有的是学院董事长或院长的亲戚朋友的小孩,刚毕业就托关系进校工作。有的是在校教师或管理干部的亲戚朋友或师
弟师妹托人关系进来学院工作的。相对而言,民办高职院校不像公立高职院校那样涉及到编制、人事关系等问题,招聘手续简单,而且都采用合同聘用制度,所以招聘新教师的时候要求没那么严格。一般情况下,领导或本校教师介绍来的应聘人员就算面试也是走过场,甚至是不用面试考核,在领导“打了招呼”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来学校工作。如此一来,流入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良莠不齐,有可能严重影响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学院的教师质量。同时,众多关系户的出现会导致学校的人事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甚至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这些“关系户”在校工作期间如果出现问题,在有“靠山”的情况下,学院的人事部门也无法将这些人“流走”。
  2.热门专业的教师人才流动比率较高。某些专业因为学校需求量大或者因为工作比较容易,这些专业人才比较容易流动,因而流动率比较大。例如计算机专业、英语专业、经济类专业等,这些专业都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热门专业,社会上对这些专业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此一来,这些专业的教师就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管是去别的学校继续做老师还是投入到社会企事业单位从事行业工作,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于是,这些专业的教师只要寻到比现有工作单位条件更优越、工资更高、福利更好的单位,出于功利性,他们就会选择跳槽。
  3.存在着教师不辞而别的现象。通过与部分民办高职学院人事部门的管理者的访谈得知,部分教师离职的时候没有通知校方而悄无声息地离开学校了。早几年的时候,很多民办高校为了留住人才,曾经使用过扣押毕业证的做法,后来害怕会出现因违反劳动法规定而被教师投诉到政府部门的危险,就取消了这种做法,改为在劳动合同里约定违约金或扣押档案的做法。但《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后,约定违约金的方法也不能使用了。另一方面,很多单位为了吸引人才,往往对所需要的人才采取宽松的引入政策,可以不要档案关系,各种组织关系等等。那么,决意要离开学校的教师一旦到合意的单位就会要求辞职。如果学校要扣押教师的档案的话,这些一心想走的教师宁愿抛弃档案不辞而别。而学校寻可以临时顶替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困难,这样一来,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4.教师的流动存在结构性矛盾。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流动通常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流出的大多数是高职称高学历或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较成熟型教师人才,而流入的多数是刚毕业的缺乏教学经验的应届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这样的结构性矛盾显示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到民办高职院校工作是无奈之举,硕士毕业生如果想去好一点的公办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工作只能做辅导员,而本科毕业生就更不可能去到公办高职院校做教师,无奈之下只好暂时在民办学校工作,等评到了讲师以上的职称以后再寻机会跳到
更好的民办学校或公办高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