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作业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区别               
完稿日期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薛超强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越来越频繁,很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发展机会。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劳动力,正是有了这些廉价的农村劳动力,才让我国的加工制造业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核心优势。然而,居住的流动性让农民工家庭饱受困扰,很多农民工子女伴随父母来到全国各个城市,对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情况和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农村劳动力;城市;对策
引言
2019 年 2 月 28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该公报,全国人户分离人口 2.86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 2.41 亿人。外出农民工 17266 万人,比上一年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0.9%,外出农民工占流动人口的 71.64%,在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506万人,虽然比上年减少204 万人,下降1.5%,但是全国流动儿童规模仍高达 2850 万人。当下虽然进城农民工在规模上有所缩小,但是迁徙模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随着农民工举家搬迁的状况越来越普遍,实际上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也日益增多,并且呈增长的趋势发展。这样的社会流动使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尤其突出表现在农民工子女入学城市学校问题上。这一问题的焦点在于城乡、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同阶层的利益矛盾相冲突。
一、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具体表现
(一)入学门槛高,手续繁琐
在城乡二元化的我国,户籍制度成为了严重制约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因素。例如,某些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明确规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入学的时候,其父母必须提供有关的证明,比如流入地居住证、户籍证明、流出地无监护人证明、劳务合同、父母工作证
明、城市暂住证等,另外,某些城市除了要求提供相关证明以外,还要求提供房屋租赁合同、房产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甚至还要求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养老保险证明等等。虽然某些学校被教育部门指定为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对口学校,然而,农民工子女若想在流入地进入这一类的学校就读,想与城市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其仍然需要提供相对应的证明,否则,必须缴纳择校费。甚至某些对口学校在农民工提供了相应证明以后,仍然收取择校费。
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讲,要求农民工提供相应的证明无可厚非,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讲,要想办理这些证明,实非易事。这是因为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很难正确的、完整的理解政策,再加上办理这些证明,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精力以及时间,针对原本生活就不富裕的农民工来讲,无疑加重了其经济负担、思想负担。
农民工子女若想在城市公立学校中就读,农民工子女的家长不但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和证明,而且需要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经济困难是农名工所面对的最大困难。联合国大会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教育是一项人权,是实现和平、发展以及平等目标的一个关键工具。”每一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20世纪以来,教育平等已经成为了全球各个国家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可以享有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然而,很多公立学校收取高昂的赞助费、择校费以及借读费,高昂的费用,让农民工望而却步,虽然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收取借读费,然而,很多学校仍然以借读的名义收取高额的费用,从而限制农民工子女入学。对比在农村中就读,在城市中就读的成本要高出很多。例如,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交通费、在学校的伙食费、购买文化用品的费用、参加课外补
习班的费用等,如此多项的支出,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讲,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经济负担。
(二)社会认同感低
社会认同感也为农民工和其子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部分农民工子女都来自于农村,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价值理念、行为习惯以及认知判断上的冲突。以下是冲突的主要体现:第一,价值理念的冲突导致心理认同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城市居民子女会表现出优越感,这就会导致农民工子女心理敏感,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很容易自身是农村人而感到自卑,作为异乡人而没有归属感,再加上文化认同问题,导致其逐渐的情感失落、自我封闭,甚至是心理失衡;第二,主要体现在行为习惯方面,例如,家庭教育方式、消费观念都存有很大的区别。家庭的经济条件,会对人们的生活品位与兴趣爱好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农民工的经济条件有限,很多农民工子女生活勤俭节约,而城市居民子女家庭经济条件通常较为稳定,生活更加注重追求高品质,再加上具有孩子之间具有攀比的心理,由此,使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之间的隔阂加深;第三,外在的冲突,例如饮食习惯、语言、卫生条件、衣着打扮等方面差异。对比城市居民子女,农民工子女的穿衣打扮稍显“土气”。一些农民工子女不注重卫生,除此之外,很多农民工子女带有浓厚的家乡口音,这些都让其和城市居民子女显得格格不入。总而言之,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文化冲突,导致了农民工子女的发展障碍,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就是这种冲突的主要表现,使农民工和其子女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民办学校教学与办学条件较差
民办学校往往存在教学质量差、办学条件差的问题。师资条件差就会导致教学质量差,民办学校由于种种不利因素难以形成优秀、稳定的师资队伍。民办学校受资金、政策等条件限制使得办学条件简陋。此外,民办学校往往存在课程设置不规范、学校管理存在诸多漏洞等问题。而农民工子女有时候迫于无奈只得选择这样的学校,由此很难使农民工子女接受优质的教育。
三、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仅有单一的资金来源
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一部分经费由政府承担,在一些省市,因为政比较困难,给学校的补贴就会相对应的减少,则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成本只能够由接收学校负担。由此很多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公立学校就会面临着成本急剧增加的问题,使其办学质量下降,使公立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合理的管理
1. 异地中高考政策有待改善
升入高中并且升入大学是农民工子女的主要出路,然而,许多省份并没有出台异地中高考政策,虽然一些省份已经可以异地中高考,然而,一些省市的异地高考生仅可以报考职业院校,由此导致农民工子女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更少。
2. 公立学校之间缺乏交流
我国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当地政府必须对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子女一视同仁,并且与2010 年取消了借读费,而当前一些学校仍然收取借读费,这明显违反了国家政策,学校收取“补课费”等费用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6]
(三)国家政策和制度不合理
1. 城区中的公立学校资源少
各个省市的公立学校都是依据城镇学生的数量所设置的,因此,公立学校的数量很难接受全部的农民工子女,并且因为资金与户籍等问题,政府并未打算为农民工子女增设公立学校,由此导致公立学校在接收完城镇学生以后,剩下的招收名额很少,因此,很多农民工子女只能够选择私立学校。
2.户籍制度不合理
中国当前实施的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农业户口身份让农名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不便,因此,农民工子女在入学的时候所遇到的根本问题,就是户籍问题,中国的学区制度,也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只有改善或者废除户籍制度,农民工才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
民同等的待遇和福利,农民工子女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从建国以后所实施的户籍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四、解决农民工入学难的对策
(一)完善国家政策
1.制定科学的异地高考和中考政策
教育公平不但包含过程的公平,还包含了结果的公平。地方政府应当保障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享有同样的升学渠道,制定科学的异地高考和中考政策,让农民工子女同样可以升入当地的优质高中,或是在接受高中教育以后,同样能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由此,才可以让农民工子女有接受教育的动力,使农民工子女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