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学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一首诗。题目中的“酬”是“酬答”的意思,“乐天”即白居易。
B.首联中“巴山楚水”泛指贬地,此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彩字句的渲染,表达了作者被贬多年的无限心酸和悲凉。
C.颔联运用两个典故,用语贴切,感情深沉,表达了作者在席上听到笛声后恍如隔世的怅惘之感。
D.颈联诗人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并不消沉低落,从整联中可见诗人的豁达胸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B.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自目乐观。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张明,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令人触目惊心。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雪茄/番茄 屏障/屏气凝神 夸夸其谈打一城市名字 大大落落/丢三落四
B.炮烙/脉络 豆荚/夹道欢迎 趣味盎然/蛊惑人心
C.撒网/播撒 勒索/悬崖勒马 崭露头角/原形毕露
D.骸骨/骇然 伛偻/衣衫褴褛 任劳任怨/厉内荏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箴言(zhēn) 稽首(qí) 果脯(pǔ) 气冲斗牛(dǒu)
B.巉岩(chán) 梦魇(yǎn) 荫蔽(yīn) 人才济济(jǐ)
C.忿恨(fèn) 羁绊(bàn) 氤氲(yūn) 崭露头角(lòu)
D.按捺(nài) 剽悍(piāo) 嵯峨(cuó) 强聒不舍(guō)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6.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为了弘扬千年蜀道文化,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第七届蜀道文化旅游节于5月18日在剑门蜀道·剑门景区开幕。
材料二 广元是从成都到西安这条古蜀道上的璀璨明珠,从建县至今有2 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它是中国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又是武则天的家乡,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川陕苏区主战场。它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剑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抗金抗元文化、特性文化、红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等方面。
(1)学校开展以“弘扬千年蜀道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方案补充两个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弘扬千年蜀道文化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示例:画说蜀道文化
(2)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蜀道文化,第四中学拟邀请本地民俗专家李先生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讲座。假如学校委派你前去邀请,你会如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角声满天秋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在其中矣。(《论语》)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是:______ ,_____。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古讽今、表达对沉湎酒、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不满的语句是: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书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例如:
《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幻境。
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评语。(提示: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水浒》:《骆驼祥子》: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1.诗中无论是农民修桑枝, 察看泉水通路,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满怀着对春的憧憬。
2.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及其效果。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_____________)
(3)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
(4)此人可就见(______________)
(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______________)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
(7)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
(8)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夜归人
包利民
①无边无际的夜,心里却暖暖,连脚步声都同心跳一样急促,因为前方有一所亮灯的房子。在夜里回家,有着一种特别的感受。也许是暗夜与家灯的对比,便将心底久泊无依的思绪与那一窗的温暖相融,仿佛一直黯淡的际遇,此刻全被回家的心绪点亮。
②遥远的少年时光里,有一次深夜回家的经历。那时还在县里住校读高中,很少回家。一个周末的晚上,便有一种强烈的回家冲动。于是便走出校门,此时已是夜里九点多,早没有了通往乡下的车,便步行走上四十里的路。正是盛夏,星光满天,出了县城,便是土路,两旁是茂盛的庄稼。空气中流动着清香的气息,便一直向前走。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走到纵深处,恐惧便紧紧围绕在身前身后。向前望去,看见村里的点点灯火,便觉心中一暖,周围的荒凉也似乎充满了情趣。
③当村子近在眼前,看着家里的草房,那在黑暗中的影子,就如山一般给我无尽的安全感。推门进屋,扑面而来的灯光,还有父母惊喜中带着担忧的脸,却深刻在那一瞬的心底,在无数个未来的日子,那个情景都会在无眠的夜里潮起。
④后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房子里,等待自己的父母到来。也是在一个夜里,却是自己成了屋里的守候者,父母成了夜归人。那时,父母只是之前打了个电话,说这一天要到,并告诉不要接,来过好几次,能到。通讯的不便,使得我竟不知他们坐什么车,几点到。只好守在家里等,直到夜幕长垂。此刻,终于知道那一种滋味,想想以前的多次回家,父母该是等得怎样辛苦,交织着盼望与担心。
⑤曾有个同学,少年时,有一次和父母负气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了几日,终于还是回来。他特意选在一个夜晚向家里走去,怕看见那些熟悉的人。也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他一路心情忐忑,不知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情景。他和我说:“我一到家门口,听见院子里的狗叫声,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而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打骂,有的只是一种欣喜和心疼。原来,不管我们犯了怎样的错,那个叫家的房子永远敞开着温暖的门,等着我们的归来。
⑥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就像有人所说,因为喜欢回家,所以才要常离家在外。喜欢在夜里归来,踏着一地的思念,任这条路风雨起落,可在路的尽头,却有着一所房子,亮着一盏灯,和灯下牵念着我们也被我们牵念着的白头人。
1.本文写了与“我”有关的两次“夜归”,请分别加以概括。
2.文章在②③④三段已经写了两种“夜归人”,第⑤段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环境描写在这里具有什么作用?)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
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4.本文结尾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对家的感受。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李忠元
①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