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30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作揖(yī) 蠕动(rú) 角(jiǎo) 谆谆告诫(hēng)
B. 侍候(cì) 创伤(chuàng) 衣钵(bō) 量体裁衣(liàng)
C. 纤细(qiān) 塑料(sù) 惆怅(cháng) 诲人不倦(huì)
D. 洁癖(pǐ) 檄文(xí) 遏制(è) 户枢不蠹(d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苍桑 渲泄 故纸堆 微乎其微
B. 气概 震憾 敲门砖 改弦更章
C. 抱歉 寥廓 进谗言 莫名其妙
D. 忌讳 精粹 接荏儿 哎声叹气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某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民众相信会出现“世界末日”,这表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很_____________。
②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些千古_____________的诗章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③两汉以来,很多人在引用《论语》时“断章取义”,不惜_____________《论语》,用自己的学说附会它。
A. 肤浅 传诵 曲解 B. 浮浅 传诵 误解
C. 肤浅 传颂 误解 D. 浮浅 传颂 曲解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宫,建筑气魄宏伟,规划严整;装饰金碧辉煌,庄严绚丽;真有虎踞龙盘之势。
B. 面对幼稚的儿童大讲美学与哲学,面对冷酷的大谈良知与道义,同样是对牛弹琴的不智之举。
C. 两位资深出版人就出版业广受关注的话题夸夸其谈,他们的对话中既有经验分享,也有问题思考。
D. 卡斯特罗先生对未来踌躇满志,他表示说总有一天他要挤进美国参议院或者竞争得克萨斯州州长。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巴西世界杯的日益临近,32强各队陆续进驻营地,迎接世界杯已成为展现足球强国风
采的广阔舞台。
B. 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近期都以大篇幅连续报道了北大元培学院的组建与发展现状。
C. 如果不能有效缓解人口激增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压力,其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就将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房价长期、持续上涨的关键因素是大量资金追逐有限资产的流动性过剩状况造成的。
6. 在下面文段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乡土”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农村,_____________,他们依附土地,自给自足。农村的基层组织依靠礼俗进行管理,_____________:这种管理使社会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A. 绝大多数的中国居民居住在那里 礼是典章制度,俗是风俗习惯
B. 那里居住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 俗是风俗习惯,礼是典章制度
C. 那里居住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 礼是典章制度,俗是风俗习惯
D. 绝大多数的中国居民居住在那里 俗是风俗习惯,礼是典章制度
7. 下列联句或诗句所吟咏的对象,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②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
学来养生术,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
③秦市金悬鲁史修,措辞当日两难求。书传果在西迁后,锥口诸儒未必休。
A. 孟子 庄子 吕不韦 B. 荀子 老子 韩非子
C. 孟子 老子 吕不韦 D.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8~9题。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越过,跳过。
B. 权,然后知轻重 权:用秤称一称。
C. 刑于寡妻 刑:惩罚,管教。
D.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儿女。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 舍瑟而作
A. ①中两个“之”相同,②中两个“而”也相同。
B. ①中两个“之”相同,②中两个“而”不同。
C. ①中两个“之”不同,②中两个“而”也不同。
D. ①中两个“之”不同,②中两个“而”相同。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A.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 良庖岁更刀
C.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D.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二、阅读《反对党八股》选段,完成11~13题。(12分,每小题4分)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
11. 解释“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一句中“瘦”的含意,分析其实际表达效果。
12. 结合选文意思,“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会给本国语言带来怎样的问题?
13. 选文中语言的使用有突出的特,请就其中一方面作概括并简要分析。
三、按照要求完成14~15题。(16分)
14.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选作其中4题)(8分,每空1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_________。 (《论语·侍坐》)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桓晋文之事》)
(4)_______________,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_______________! (《庖丁解牛》)
(5)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6)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劝学》)
第Ⅱ卷
1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8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午睡起来本来想读读书,可是又提不起看下去的兴致。
B. 全诗前两句以“一架松阴”、“半弓苔”来渲染午睡初起时诗人内心情思的慵倦。
C. 后两句诗中说,诗人掬起泉水想去浇浇芭蕉,却不小心淋湿了玩乐正酣的儿童。
D. 全诗后两句捕捉了特定生活状态下的偶然情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恬静。
(2)有人说,“戏”与“误”的配合使用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中有突出的效果。请结合诗歌主旨作简要分析。(5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每小题3分)
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何以言之?夫豫章,天下之名木也,生于深山之中,产于溪谷之傍,立则为大山众木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因斧斤之功得舒其文,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闭绝以关梁,及隘于山阪之阻,功弃而德亡,腐朽而枯伤,不如道傍之枯杨。德美非不相绝也,才力非不相悬也,彼则槁枯而远弃,此则为宗庙之瑚琏①者,通与不通也。
人亦犹此。夫穷泽之民,据犁接耜之士,或怀不羁之能,有禹、皋陶之美,纲纪②存乎身,万世之术藏于心;然身不容于世,无绍介通之者也。公卿之子弟,贵戚之党友,虽无过人之能,然身在尊重之处,辅之者强而饰之众也,靡不达也。
昔扁鹊居宋,得罪于宋君,出亡之卫。卫人有病将死者,扁鹊至其家,欲为治之。病者之父谓扁鹊曰:“言子病甚笃,将为迎良医治,非子所能治也。”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病者卒死,灵巫不能治也。夫扁鹊天下之良医,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
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
凡人莫不知善之为善,恶之为恶;莫不知学问之有益于己,怠戏之无益于事也。然而为之者情欲放溢,而人不能胜其志也。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近贤以自辅;然贤圣或隐于田里,而不预国家之事者,乃观听之臣不明于下,则闭塞之讥归于君;闭塞之讥归于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忠贤之士弃于野,则佞臣之党存于朝;佞臣之党存于朝,则下不忠于君;下不忠于君,则上不明于下;上不明于下,是故天下所以倾覆也。
(节选自《陆贾新语·资质第七》)
注:①瑚琏,古代祭祀时贵重的器皿,后常用来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②纲纪,法度,法纪。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斧斤之功 因:借助。
B. 然身不夸夸其谈打一城市名字容于世 容:容许。
C. 言子病甚笃 笃:严重。
D. 而不预国家之事者 预:参与。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