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职业考证-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
2022年职业考证-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
一.综合题(共15题)
1.
单选题
尼龙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它的发明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被称为改变世界的重大发现之一。下列选项中,尼龙的发明人是(  )。
问题1选项
A.卡罗瑟斯
B.莱特兄弟
C.弗莱明
D.贝克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素养中的科技常识。尼龙的发明人是卡罗瑟斯,B项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C项弗莱明发现青霉素,D项贝克兰为酚醛树脂即塑料的发明者。故本题选A。
2.
单选题
学校安排老师集体学习与培训,杨老师总推脱,她说:年龄大了,学什么?杨老师缺乏( )。
问题1选项
A.专业发展意识
B.专业发展能力
C.团结协作意识
D.团结协作能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作为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题干中该老师拒绝参加学习与培训说明缺乏专业发展意识。A项正确。题干中是老师的想法属于意识层面而非能力,排除B项。CD两项为干扰项,题干未体现。
3.
单选题
如果将右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该教师的做法( )
问题1选项
A.不恰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需求
B.不恰当,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C.恰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观。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图片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只重视分数,而忽略了德、 体、美、劳方面的发展,做法是不恰当的,违背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排除C、D选项。A选项,学生的均衡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发展比例要均衡。题干中教师只注重智力培育,完全不管其他四育,所以更谈不上发展比例,A选项不是最佳选项。故本题选B。
4.
单选题
王老师教学《两小儿辩日》时,说到:孔子是有名的大教育家,有一次却被两个小儿问的问题难倒了,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这篇文章。王老师的导入方式是(     )。
问题1选项
A.设疑导入
B.直接导入
C.经验导入
D.活动导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导入的方式。
A项,设疑导入是指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导入方法。
B项,直接导入是指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导入方法。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C项,经验导入是指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引起学生回忆,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方法。
D项,活动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题干中,教师在课前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导入课程,因此,题干选A。 
5.
单选题
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     )。
①小学生发展知识:②学科知识:③教育教学知识:④通识性知识;⑤实践性知识。
问题1选项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本题考查教育基础中学生与教师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规定,其中专业知识包括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故实践性排除,本题选B。
6.
单选题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
于( )。
问题1选项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项,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教资考什么内容?
B项,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主要涉及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C项,为干扰选项,排除。
D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心中确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题干中,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因此,题干选A。
7.
单选题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最具有特的建筑样式主要有亭台轩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亭”的是(  )。
问题1选项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素养中的园林建筑。亭,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一般是开放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以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D选项所呈现的是廊,它是连接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通道。故本题选D。ABC均为传统的亭。
8.
单选题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与人类使用生产工具分不开的,考古学根据人类所使用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些历史时期的是(  )。
问题1选项
A.石器时代
B.陶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以生产工具的演变为标志,将人类古代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红铜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陶器时代不属于人类历史发展时期。故本题选B。ACD均正确,本题为选非项,故选B。
9.
单选题
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属于( )。
问题1选项
A.情绪
B.定势
C.动机
D.酝酿效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中的思维定势。
A项,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积极的情绪会促进问题的解决。
B项,思维定势,也叫惯性思维,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就是用固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生活中我们也常见这种思维定势。比如: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回答铁重。因为在我们的脑中,铁是很沉重的东西,而棉花是很轻的东西,导致我们忽略了前提条件都是“一斤”。所以消极的思维定势会妨碍问题的解决。但是思维定势都是消极的吗?不是。如果我们遇到的问题跟以前一样,那惯性思维就能够帮助我们很快解决问题。
C项,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机与问题解决的效率的关系呈现为倒U曲线的形式。
D项,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到解决办法。
题干中描述的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的心理活动状态为思维定势,故本题选B项。
10.
单选题
刚参加工作的彭老师买了许多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处方”类书籍,阅读后信心十足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但他发现这些攻略并不管用。他充满困惑,不断地问自己,问题出在哪呢?彭老师忽视的是( )。
问题1选项
A.班主任工作的技巧性
B.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
C.班主任工作的反思性
D.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要求教师根据劳动对象的
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题干中彭老师照本宣科的做法忽视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彭老师买了书籍,体现了他重视技巧性。彭老师不断地问自己,体现了他的反思性。题干中没有涉及经验性。故选B。
11.
单选题
思涵受不了继母的虐待,到班主任刘老师求助。刘老师当即向王校长汇报。王校长却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事我们还是别管了。”王校长的做法(  )。
问题1选项
A.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保护儿童人身安全
B.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保护义务,积极采取救助措施
C.正确,学校没有执法权限,光凭劝说无济于事
D.正确,学校不是行政机关,无权干预家庭事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题干中王校长知道思涵遭受继母虐待的事情后,认为不需要管理,此做法是错误的,应该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故本题选B。
12.
单选题
某年级学生的学期语文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的权重是:2:3:5。某—学生平时成绩为85分,期中成绩为78分,期末成绩为84分,则该生语文成绩为(  )。
问题1选项
A.82.3
B.82.4
C.83.3
D.83.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加权平均值是指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该生的语文成绩为:85×0.2+78×0.3+84×0.5=82.4。故选B。
13.
单选题
为了认识蚕的生长过程,李老师指导学生饲养蚕宝宝,观察“卵-幼虫-蛹-蛾”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问题1选项
A.谈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演示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中的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中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联系题干,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养蚕,观察变化,符合实验法。故选B。
A项,谈论法,也叫谈话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地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题中没有体现反复操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或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4.
设计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难点乐句(划框部分)”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答案】(1)《小纸船的梦》是选自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它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为主题与副歌。这两个部分在音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线条在乐句之中和乐句之间不断有规律地上下流动, 有如波浪的缓缓起伏。这一贯穿全曲的进行方式与条拍相结合,使人感觉到小纸船随波漂荡的韵律。主歌部分有四个乐句,各为 4小节构成1个整的乐段。第一乐句旋律先作上行,后作下行,第二乐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只是在旋律上提高了音区。第三乐句句首和第一乐句相同。后半乐句在节奏上加密,増强了动感。第四乐句出现了分裂的节秦,打破了前面三个乐句的平稳节奏,流露出殷切期待的心情。歌曲的副歌为二声部合唱。因歌词的需要,旋律句幅扩大为8小节。高声部的旋律取材于前乐段的第二乐句,音区的提高和八度大跳进行,使得感情变得比较激动。结束句的
两声区从高音区作平行三度下行。和声上因运用了变化音而形成了大、小三度的彩变化,使音乐显得柔和、朦胧,歌声载着孩子的梦想,飘向远方,飞向未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