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如何做阳春面
课程编号
年度
2015年
课程性质
校级社区课程
新学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寄语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业。智慧而又勤劳的华夏儿女在实践中不断对自然认识并总结出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就是集结了众多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背出二十四节气歌,有的甚至不知二十四节气为何物,但二十四节气却“默默”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一套时间体系。
二十四节气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聪慧的古人利用土圭测日的方法,定下了
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大节气。之后,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成确立,成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除了指导农业生产外,业已潜移默化为中国大众灵魂深处的一种情结。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了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已融入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民间盛传的“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等说法,正是这些节令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具体展现。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一种文化的切面来触及一个节气:立春的迎春祭祀、雨水的中华雨文明、惊蛰的春耕图腾、清明的家国情怀、谷雨的茶文化……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十四节气,不只是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更体现着古人的哲学思想。本课程从历法气象、习俗活动、养生保健、应时食谱、诗词谚语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介绍,
描绘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精妙绝伦的生动画面。带领读者追溯中国悠远农业文明源头,并感受从远古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文明中的自然属性。
第一讲 二十四节气概述
智慧与勤劳的象征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健康食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远古时代开创的一种历法,
反映了一年中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
一、二十四节气是怎样来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对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加工提炼、总结出来的。报志愿几天就知道录取结果了
(一)二十四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多河流谷地和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尤其是黄河水滋润哺育了两岸的人民。从二十四节气形成到汉代完备的漫长时期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特点,得以充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所以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
(二)二十四节气类别
24节气按照所反应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
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因为是从天文角度上来划分的,所以适用于中国全部地区。四立便不尽然。尽管也从天文上反映季节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的季风性和大陆性都极为显著,各地气候悬殊,因此各地四季开始日期和其持续时间并不相同,有些地区四季分明,有些地区不甚明显,甚至某一整个季节都不出现。例如黑龙江瑷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便没有夏季。青藏高原上流传着: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薛之谦高磊鑫复合。华南福州以南没有冬季,有些地区几乎全年都是夏季,真是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云贵等高原又是一番景象,冬短而无夏,昆明就有四季如春之称。所以四立虽是从天文上
划分得来,却有很强的地区性,它不能适应于全国。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小龙虾最简单的做法
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先是温度开始降低,水汽凝露较多;以后温度下降更甚,不仅露更多,而且凉起来,但还未结冰;最后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从农业生产上看,这三个节气的热量意义大于它们的水分意义,具体而生动。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三)二十四节气释义
    一年四季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和界定的。我国古代的历法家对其都有具体而确切的解释。如四季的意义,东汉刘熙的解释是: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它象征春天的开始,此时气温回升,万物苏醒,大地回春。
  雨水:意味着中国广大地区的天气逐渐回温,降雪停止,开始下雨,并且雨量开始逐渐增加。
  惊蛰:雷鸣开始,惊动万物,气温、地温逐渐升高,土地解冻,春耕开始,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
春分:春风是春季3个月90天的中点。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是白昼与黑夜平分日。春分和秋分古时称为日夜分,即昼夜相等。
清明:天气清澈明朗,气温转暖,草木萌发,万物欣欣向荣。俗为民间扫墓的节日。
  谷雨:雨水逐渐增多,适时的降雨对谷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孝经纬》云:斗指辰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
  立夏:进入夏天,气温显著升高,万物将借温暖的气候快速生长。
  小满:满者,指阳气已满。小满就是阳气还没有到达最强的状态。满也指籽粒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逐渐饱满,开始结实成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